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说...

更新时间:2023-06-09 浏览次数:18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八下·大石桥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个题。

    氢能缘何受瞩目

    ①近年来,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与麦肯锡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全球在氢能项目上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

    ②氢能是由氢元素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气不仅来源广泛,还具有导热良好、洁净无毒和单位质量热量高等优点,相同质量下所含热量约是汽油的3倍,是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呼声日益高涨,氢能在改变人类能源体系方面被寄予厚望。

    ③氢能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在于其释放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还在于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促进后者的大规模发展。比如,德国政府正在推动的“电力转化气体”技术,通过制取氢气来存储不能及时利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并将氢气长距离输运以进一步有效利用。除了气态,氢气还能以液态或固态氢化物形式出现,具有多种储运方式。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搭建“桥梁”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较上一年度增加38%。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正从汽车领域逐步拓展至其他交通、建筑和工业等领域。应用在轨道交通和船舶上,氢能可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运输对传统油气燃料的依赖,比如去年初,日本丰田公司开发并交付了首批海洋船舶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分布式发电,氢能可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供电供暖。氢能还可直接为石化钢铁、冶金等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

    ⑤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来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科学家还在探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能制氢技术预计10年后启动示范。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以储运为例,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

    ⑥当下,许多国家围绕全新氢能各环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技术难关在加紧攻克。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有研究表明 , 预计到 2030 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将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30日)

    1. (1) 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氢能为何受瞩目。
    2. (2) 概括选文③④⑤段的主要内容。
    3. (3)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文段加点词语“有研究表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 2. (2023八下·丰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住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 ,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 (1) 选出与原文文义不符的一项(    )
      A . 文章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 B . “超软水”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45天可以痊愈。 C . 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 D .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说明了雪可以用来制冷、可用于空气净化、有奇妙的保健作用。 B . 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 C . 第④段中“显著”一词,可以删去,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D . 第⑤段中加点的“同样方法”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户外的雪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进行保存。
    3. (3)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的雪是怎么样的?
  • 3. (2023八下·高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④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⑤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⑦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⑧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 (1)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蓝莓跟草莓没有什么关系,它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 B . 蓝莓是个通用名,但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 C . 19世纪以前,人们在果园里大量种植培育蓝莓,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它则成为重要的救荒食品。 D . 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要求很高,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2.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
  • 4. (2023八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直到装满食物堵住洞口,这样就相当于把门儿锁住了;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还没等收获,其中的一部分就先成了它们的战利品。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⑧其实,田鼠们都死光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李传鹏《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 (2) 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 A、B两处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任选一处作答即可)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A)时,就表现得不那么(B)团结了。

    4. (4) 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请你思考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
  • 5. (2023八下·城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1. (1) 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 B . 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 . 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 . 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2. (2)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 . 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 . 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D . 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奇的针灸术

    ①我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可谓源远流长。其中属针灸术的历史最为久远,大约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算得上是整个中医的开端。针灸是针术和灸术的统称,它们都是通过刺激穴位使得经络畅通来治疗疾病。

    ②关于针灸的起源,古书记载颇多。如 3世纪皇甫谧编纂的《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7世纪时孙思邈《千金要方•序》又说“皇帝受命,创制九针”,等等。这些早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针具还是针灸术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磨合中逐步演化而来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发明创造。

    ③如此神秘的针灸医术是如何演化来的呢?

    ④早在远古时期,生活条件恶劣,我们的祖先经常会受伤。很多时候创口部位会感染化脓。实在是疼痛难忍,原始人会用尖锐的石块或是磨尖的石器刺破患处,排出脓放出血来减轻疼痛。后来发展到对于其他一些疼痛,比如头疼、肚子疼或是四肢关节处的酸疼,他们也会无意识地捡起石头敲几下。渐渐地,他们发现敲一敲之后疼痛竟然减轻了许多。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刺伤或是敲打身体的某一部位反而能缓解疼痛。久而久之,聪明的先人发明了针刺疗法。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石器的水平有所提升,石器被磨得更加光滑。更多精致、样式各异的石器被磨制出来专门用来治病,这就是“砭石”。

    ⑤“砭石”算得上是古老的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记录着砭石的由来:“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及:“砭,以石刺病也。”

    ⑥后来,冶金技术的发明促使了针刺用具的改进,战国时期,青铜针、金针、银针、铁针等相继问世,代替了砭石、骨针等简单磨制而成的自然针。金属针更为精细、尖锐,增加了进针深度,减轻了治疗时的疼痛。这一改革扩大了针刺的应用范围,加快了针灸术的发展进程。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针灸疗法迎来了第二次改革。这次改革得益于低频低压脉冲电流的引入。超短波、微波、共鸣火花、激光、超声波等运用到针灸疗法中,相比于中华传统的创伤疗法,激光针、超声波针不仅减轻疼痛,还解决了可能感染的问题,受到患者的欢迎。

    ⑧我国广大的科研人员,本着继承扬弃中华传统的观点,对针灸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并创造了指针、鼻针、头皮针、腕踝针等各种治疗方法,丰富了针灸学。

    1. (1) 选文第②段列举《帝王世纪》《千金要方•序》意在说明什么?
    2. (2) 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字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3. (3) 选文第④—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4. (4) 文中有许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试着找出一处并分析它的作用。
    5. (5) 针灸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我国的针灸术。
  • 7. (2023八下·石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 (1) 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 (2)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4. (4) 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 8. (2023八下·石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澹台卓尔

    ①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怎么坐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上,这叫跽(jì)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②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 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 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③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

    ④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以使坐着的人们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 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⑤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现在那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选自《政府法制》2010年第32期,有删改)

    1. (1) 下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姿势。 B . 窗户位置升高、家具数量增多、高足家具流行等日常生活的变化都是由椅子带来的。 C . 唐代的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方便饮食,都使用玲珑精巧的碗、盘、杯等器皿。 D . 君臣相见的礼节因椅子出现而改变,由原来的君臣相对跪坐转而为皇帝坐而臣子跪。
    2. (2) 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的过程,以此说明椅子的出现奴化中国人。 B . 文章以高足桌子的出现使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吃饭为例说明椅子影响古人的生活习俗。 C . 文章所提及的由分餐制到合餐制的变化表明吃饭是古人传统礼仪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D . 文章将宋代前后臣民向皇帝跪拜的仪式作比较,说明宋代后才出现国人间的不平等。
    3. (3) 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
    4. (4) 第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