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张謇在南通完成了一项整体性的社会改造“工程”。它们是: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以棉纺织为主体,包括工业、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企业;以通州师范为核心,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包括高等教育、普通中小学、专门技艺学校等教育机构和设施;以通海垦牧公司为起点,以黄海垦殖为主体,包括大丰等垦殖公司和农会、水利会、棉业试验场等;以南通地方社会福利为中心内容的各类事业——医院、图书馆、博物馆、气象台、公园、育婴堂、养老院等。
——摘编自伍贻业《张謇与南通“近代化”模式》
材料二:江苏南通一带位于长江三角洲持续沉降区的北部,受长江冲积作用,渐由沙洲涨接成陆,60%以上为土质疏松的沙土和壤土。自明代棉花传入后,特殊的土质条件,加上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使南通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棉花植作区;同时,境内密布的河网系统又为棉花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南通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棉花集散区。
——摘编自羌建马万明《江苏南通地区近代棉花生产的发展研究》
材料三:南通地区盛产棉花,乡人以土纺土织为业,但是“近来外洋纺织机器盛行,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纱土布,去路滞减。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查计现在(1895年)南通地区,每日可销洋纱二十大包,已合机器一万锭之数。若寖增不已,不出十年,必尽变为洋纱之布。民间膏血,耗夺无形。”
——摘编自冯小红《再论张謇与南通纺织业现代化》
材料
这是一幅著名画家关山月创作的作品。此作描绘的是一位妇女聚精会神读信的瞬间,关山月将创作意图隐藏在画的细节之中,妇女胸前佩戴的是“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章”,表明了她是中苏友好协会会员的身份。该协会是当时最大的全国性群众组织,曾配合抗美援朝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婴儿背带绣有“□□”字样表达了妇女内心最热切的愿望(注:试题编者遮盖了这两个字)。画家以工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画面,紧紧扣住了时政热点。
——《一封家书》(1953年)
请写出作品中被遮盖的两个字,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三次能源革命简表
开始时间 |
能源构成 |
主要参与国家 |
|
第一次 |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煤炭 |
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 |
第二次 |
20世纪初 |
煤炭、电能、原油 |
美国、西欧、日本、俄国等 |
第三次 |
20世纪末 |
原油、煤炭、电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
美国、西欧、日本、苏联、中国、印度等 |
——摘编自史丹等《论三次能源革命的共性与特性》
材料二:1975年美国通过了节能法案,对汽车每加仑汽油的最低行驶里程作出规定;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节能措施,如汽车减速、航班减少;1980年,通过限制室内温度等措施,西方国家取暖用油普遍下降。1975-1985年间,世界煤炭需求量增加了27%,天然气需求量增加了24%。到1989年,核电已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7%。在1990年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8.6%、煤炭27.28%、天然气21.6%、水电6.72%、核电5.73%。
——摘编自刘波等《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4~15世纪 |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
16世纪 |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
17世纪 |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