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5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 1. 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这说明(    )
    A . 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 B .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 . 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 . 私有制和阶级出现
  • 2. 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材料,对比两则历史材料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材料一: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青铜衣镜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青铜衣镜题记

    ①都对孔子有很高的评价②儒家思想在西汉得到推崇

    ③青铜衣镜属于实物史料④“推恩令”实施效果显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说明(    )
    A . 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 . 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 . 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D . 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 4. 某地在秦汉时期地广人稀,而到了唐代则“户口日益”,发展为“东南名郡”。这一地区位于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5. 宋初书籍多是手抄,刻本少且以官刻为主。北宋中期后,坊刻(书铺商人刻书)取代官刻成为主流,特别是北宋熙宁以后,“禁刻一弛,则私刻坊刻,风起云涌,刻书遍及全国”。上述材料说明宋代(    )
    A .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 官营刻书业为主流 C . 小说的创作蔚然成风 D . 书籍印刷业商品化
  • 6. 北京钟鼓楼位于中轴线北端,是元明清时期北京的报时中心,象征着中国古代统治者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颁历授时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B . 钟鼓楼是明清北京城的中心 C . 钟鼓楼是北京军事防御工程 D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7. 以下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 . 经略边疆方式多样 B . 地方治理不断完善 C . 监察制度不断改进 D . 中枢机关权力削弱
  • 8.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社会各界掀起救亡运动。①“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不可也”。②“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与材料中观点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 .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C .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 D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9.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52—1864年

    1866年

    1875年

    1877年

    事件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

    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被清政府任命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

    出兵新疆,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康有为
  • 10.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示意图。与此次战争描述直接相关的诗句是(    )
    A . 十月惊雷响,神州现曙光 B . 中山遗愿继,北伐气高昂。 C . 火炬南昌举,镰锤耀九州 D . 红旗打多久?探路井冈山。
  • 11. 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某历史学习小组对相关史实进行了梳理,下列史实梳理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遵义会议→南昌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论持久战》 C .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 遵义会议→南昌起义→《论持久战》
  • 12. 下列史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②“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③“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④“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①③②
  • 13. 对比下列两处工程建设,它们的共同点是(    )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39年第聂伯河水电站建成

    A .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B . 得益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利于解决经济危机和就业问题
  • 14.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 . 中苏建交 B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中美建交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实现了国家独立

    C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击败了反法联盟

    D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如图所示为1876年到1970年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煤炭的消费占比一直处于高峰 B . 石油的消费占比在1910年最高 C . 能源消费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D . 石油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内燃机发明
  • 17. 以下示意图体现的主题是(    )

    A . 近代化的实现 B .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C . 非洲独立运动 D .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18. 下面是1943年中、美、英三国所发表的一部重要文献的部分内容。这部文献是(    )
    A . 《联合国家宣言》 B . 《开罗宣言》 C . 《波茨坦公告》 D . 《北大西洋公约》
  • 19. 如图是1951年的东欧漫画《马歇尔计划》,图中的马歇尔计划被描绘成抛给落水人的带枷锁的救生圈。对这幅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美国对东欧实施经济控制 B . 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C . 马歇尔计划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 .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 20.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材料一:长城的修建

    材料二:清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日益巩固,长城的军事功能日趋弱化。清政府鼓励垦边耕种,很多内地百姓在长城关口开垦定居。清政府在长城关口设立驿站,使得中央能够及时将政令传达至北方各部,促进了长城南北的联络和融合。蒙古诸部出入中原皆需经长城关口,互市贸易就在长城关口或其附近开展,全国贸易网络正在形成。

    ——摘编自邓涛《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

    材料三:

    材料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北京市公布《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一2035年)》,指出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 (1) 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史实在地图中所对应的地区。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修建长城的目的。
    2. (2) 依据材料二,说明“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长城在近代被赋予的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4. (4) 作为北京市民,针对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建设,谈谈你的建议。
  • 22.   2021年7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围绕该主题,同学们开展了项目学习,请你参与。

    探究一:介绍邮票

    ①主题:伟大胜利

    ②主题:伟大胜利

    ③主题:制度奠基

    探究二:讲述邮票故事

    邮票

    故事

    改革春潮

    该邮票展现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的场景。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户村民聚在一起,在一张事先拟好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摆脱贫困

    邮票中的湖南省十八洞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十八洞村找到了发展出路。2020年,该村成为了精准扶贫示范村。

    全面小康

    开矿山卖石头曾经是浙江省余村最重要的“致富经”,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余村果断关停水泥厂和矿山,转而开办农家乐,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探究三:设计邮票

    1. (1) 每张邮票都有不同的表现元素,指出与下列表现元素对应的邮票主题。(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表现元素

      主题

      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五四宪法、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一大上海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五四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2. (2) 依据上述邮票故事,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概括说明这些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执政理念?
    3.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你参考探究一中的邮票主题和表现元素,设计一枚邮票。(不可重复使用探究二中的邮票主题和表现元素;所设计的邮票至少有两个表现元素)。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节日习俗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材料一:春节,也叫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的名称始用于周朝,《说文》云:“年,谷熟也。”早在西周初年就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丰收的活动。周公辅佐周成王时,规定天子在每年元旦举行郊祀祭天,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为了酬谢祖先保佑,祈求新的一年再获丰收,还要祭祀祖先。汉以前,各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同,汉朝时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岳庆平主编(中国大通史秦汉下》

    材料二:传统节日庆典在近代早期英国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18世纪中期以话,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工厂主的抵制。在新式工厂中,工厂主要求工人一周必须上六天班,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不服从的人将被罚款或开除。工厂主对于工人因庆祝传统节日而旷工、迟到的行为无法容忍,政府法治机关也对工人的旷工行为进行打击。同时,中上流社会倡导的海滨度假、游览公园和博物馆、到图书馆阅读等文化活动,逐渐成为近代新的休闲时尚。传统节日庆典走向衰落,法定的星期六半日假和其它年度假日,逐步取代传统节日。

    ——摘编自李斌《英国节庆生活之嬗变》

    材料三: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叶英国节日庆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传承与创新两方面,谈谈你对当今春节年俗的认识。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牌楼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北京古建珍品。

    材料一:牌楼也叫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宋代城市已出现牌楼的修建。金元时期,城市规划多模仿宋代,也建有许多牌楼。明清北京城继承了元大都牌楼的建筑形式。明清北京城分为三十六坊,许多牌楼作为分界标志得以修建。作为首都,为表彰大量人物、事迹,又修建了许多牌楼,这使得北京成为牌楼最多的城市。北京的牌楼有木牌楼、琉璃牌楼、石牌楼等多种类型,其中有些石牌楼和琉璃牌楼结构复杂,浮雕镂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远望宏伟壮观,历经百年风采依旧。

    ——摘编自曲小月《老北京皇都风貌》

    材料二:从“克林德碑”牌坊到“公理战胜”牌坊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国公使克林德与清兵发生冲突,被清军击毙。1901年,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在克林德遇害的地方修建“克林德碑”牌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象征民族耻辱的“克林德碑”牌坊被改建为“公理战胜”牌坊。时人的感受正如蔡元培所说,“黑暗主义”已被抛弃,“光明”“正义”的时代来临了。

    1925年,鲁迅在《华盖集・补白》中写道:“‘公理战胜’的牌坊,立在法国巴黎的公园里不知怎样,立在中国北京的中央公园里可实在有些稀奇”,“我们那时的所以入战胜之林者,因为曾经送去过很多的工人,大家也常常自夸工人在欧战的劳绩。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了,战胜也忘却了,而且实际上是战败了。”

    材料三:

    由于时代的更替,北京牌楼大部分已损毁。2001年,政府重修了前门五牌楼,牌楼设计以老牌楼的外形为基础,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并采用了明清时期的高规格工艺。

    1984年以来,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相继建立起很多牌楼。上图是1985年由北京古建公司在美国华盛顿承建的古建牌楼“中国城”。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北京古牌楼的特点。
    2. (2)
      指出材料二中有关“公理战胜”牌坊的两种不同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3. (3) 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当今修建牌楼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