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3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 1.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 . 北京人狩猎 B . 山顶洞人捕鱼 C .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水牛 D . 半坡人制作衣服
  • 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   )
    A . 商鞅 B . 齐桓公 C . 屈原 D . 陈胜、吴广
  • 3. 先进的生产工具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对图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生产工具逐渐便利,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B . 铁器时代到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C . 利于农业灌溉,抗自然灾害能力加强 D .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手工业水平得以提高
  • 4. 隋运河如同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两项古建筑工程的共同特点是(   )
    A . 强化统治,巩固皇权 B . 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C . 沟通中外,加强交流 D . 结构对称,主体突出
  • 5.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闭关锁国 C . 征战四方 D . 重文轻武
  • 6. “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 7. (2019·泰安) 1624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殖民者将整个台湾置于其统治之下。1662年2月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以下主题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A . 据台湾倭寇为乱  施火攻都司破贼 B . “马车夫”窃据宝岛  郑成功扬名中华 C . 拒招抚郑氏末路  遣水师两岸一统 D . 五十载岁月轮回  逐日寇光复神州
  • 8. (2021八上·中山期中)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
    A . 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 . 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 . 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 . 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 9. (2021八上·无棣期中) 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 .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 .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10. 电影《长津湖》中指导员梅生说到:“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这反映了(   )
    A . 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B . 中美之间的关系水火不容 C . 志愿军战士们战无不胜 D . 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
  • 11. 宣传画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反映。如图宣传画(   )

    A . 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 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内容 C .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 D . 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2. 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以下史实揭示出(   )

    ●晚清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电话、电报等传入中国

    ●1879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阔步发展

    ●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

    A .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B .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C . 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D . 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 13. (2021·攀枝花) 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中国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古两河流域文明
  • 14.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 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 罗马文化滲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C .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 .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了暴力
  • 15. 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为罗马量刑定罪提供了文字依据,这部法律是(   )
    A . 《十二铜表法》 B . 罗马民法大全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查士丁尼法典》
  • 16. 下列属于希腊古典文化成就的是(   )
    A . 《荷马史诗》 B . 《十二铜表法》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儒略历”
  • 17. (2021·定西)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反映的是(   )
    A . 新兴无产阶级的要求 B . 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 . 庄园领主们的要求 D . 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
  • 18. “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要进一步了解“进化论”,可阅读达尔文的著作(   )
    A . 《神曲》 B . 《人间喜剧》 C . 《物种起源》 D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9. 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   )
    A .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命运 B . 再现了19世纪中国的现状 C . 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 D . 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 20. 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
    A . 《荷马史诗》 B . 《天方夜谭》 C . 《罗密欧与朱丽叶》 D . 《神曲》
  • 21.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 . 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C .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 . 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 22.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叙写英雄事迹是对英雄最长久的思念。下列英雄叙事正确的是(   )
    A . 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 . 玻利瓦尔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 C . 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在1919年实现了埃及独立 D .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 23. (2021·鄂州) 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松散到联合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是(  )
    A .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成立北约 C . 成立欧共体 D . 成立欧盟
  • 24. (2023·太谷一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到现在,各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占政府总开支的一半以上,惠及广大基层民众。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A . 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 解决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 C . 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是为富人服务的 D . 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 25. 2022年初,俄乌战争爆发,双方实力都有受损,大量乌克兰人沦为难民;战争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伤害。上述现象表明(   )
    A . 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B .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 .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D . 联合国已不再发挥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 26. 历史教师以“应时代大势,开崭新之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科技•新潮流]

    任务二[理论•新方向]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对中国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的正确思想,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任务三[探索•新征程]

    任务四[政策•新动力]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 (1) 如图所示的生产工具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分别写出它们在经济上的作用及推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局面或新思想。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能汲取哪些历史智慧(一点即可)?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举出一例。材料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3. (3) 两位人物远航的目的及各自代表的国家。
    4. (4) 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中心实现了哪一转变?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 (5) 用史实解读两位人物的创新之处,写出对两位人物的评价。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维护中国封建制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建立(秦朝)巩固(汉朝)完善(隋唐)加强(宋朝)新发展(元朝)空前强化(明清)及结束(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150字左右。)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图。

    1. (1)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选取四个阶段各两例史实进行论述。
    2. (2) 依据材料二写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途径涵盖了哪些方面。结合史实从政治和经济或外交的角度(各一例)对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