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99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国玺”,即“中革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代表着熠生辉的共和国符号。她由铜胎铸字,不易变形。选用这种材料作为印章胎体最大的优点是(   )

      

    A . 硬度较大 B . 熔点较高 C . 不溶于水 D . 形状美观
  • 2. 在组成化合物的常见元素中,部分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下列纯争物中化合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3.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以下四种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粮食 B . 牛奶 C . 豆油 D . 蔬菜
  • 4. 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 . 分子的种类变多 B .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 . 分子的间隔变小 D . 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 5. 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和萤石(主要成分CaF2)。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   )

      

    A . 钾长石 B . 萤石 C . 方解石 D . 石英砂
  • 6. 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 . H2O B . OH C . H2O2 D . H2
  • 7. 在以下四种均含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的是:( )
    A . 甲烷(CH4) B . 乙醇(C2H6O) C . 丙烷(C3H8) D . 醋酸(C2H4O2)
  • 8.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中有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它描绘了绵绵春雨百草充满生机,隆隆春雷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化最大的是(   )
    A . 光合作用加强 B . 能量消耗减小 C . 新陈代谢加强 D . 物种数量减少
  • 9.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试管口应该倾斜 B . 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C . 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 D . 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
  • 10. 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下图为配制氯化钠杀菌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3

    38.4

    39.0

    39.8

    A . 图1中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 . 图2中溶液为2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 图2中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D .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二、填空题
  • 11. 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成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对培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是我国科技领域中引起世界关注的三个典型实例。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题的相关问题。

      

    1. (1) 图1:十年砺剑跨越发展,大国重器挺进深蓝。航母作为大型军舰,航行过程需要较强动力,提供这些动力的资源为常规燃油和核能。当使用燃油工作时,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当使用核能工作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2. (2) 图2:我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与燃油相比,其优点是。”和谐号列车车体内用到了许多环保材料,其中的塑料属于 材料。乘坐高铁时,限制携带的物品中包括火柴和打火机,其原因是
    3. (3) 图3:我国空间站的问天舱中,通过无土栽培种植了螺旋生长的水稻,其栽培过程用到的营养液中,需要量较大的一种营养元素为(用符号表示)。值得赞誉的是,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翼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砷化镓中,砷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      ,其中x=,二者相比,原子结构不同之处为
    4. (4) 在航母、高铁和空间站建设中,钛和钛合金以其优良的性能而得到普遍应用。钛是用铝粉与二氧化钛(TiO2)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 制作豆腐过程中用到了盐卤。盐卤是我国数千年来豆腐制作的传统凝固剂,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凝固性,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含量约2%~6%)和氯化钾(含量约2%~4%)等。豆腐的制作流程如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 (1) 研磨机将豆子研碎、研细的目的是
    2. (2) 煮浆器内在煮沸过程中,可将有毒豆浆转化为无毒豆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 (3) 为加快凝固速度,当把盐卤慢慢加入混合器时,需进行的操作是
    4. (4) 向盐卤中滴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1个)。
    5. (5) “花开富贵”是一道吃出咸辣味、品出世间美的豆腐制品,它有强筋骨、防贫血等功效由此推知,这种食物含有的微量元素是
三、科普阅读题
  • 13.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通过引水、调水、储水等方式将长江等水源送往北方。截至2003条5月,工程置计调水量超过620亿m3 , 惠及沿线280多个是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水质要求较高,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以配置优良水质,改善水的硬度。输水工程沿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取水用水,为安全起见,沿途设置了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南水北调进入穿黄段(如图)时,对工程质量是一个严的考脸,因此该段的隧源使用了钢板、混凝土和高强度钢丝加固而成。

        

    千里迢迢风雨路,万丝甘甜济北方。在以露天水渠榆水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水渠常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将长江水保质保量运达北方,实现长江水源合理调配。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 (1) 长江水源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是 (写名称)。
    2. (2) 穿黄工程隧洞的坚固结构可防止
    3. (3) 工程沿线设置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如
    4. (4) 以水渠方式输水时,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其目的是减少污染和
    5. (5) 为输送优良水质,向水源地加入适量生石灰,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填空题
  • 14. 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1) 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2. (2)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3. (3) 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4. (4)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5. (5)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
  • 15.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经过多年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其最大的优点是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
    1. (1)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 , X的化学式是,X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2. (2) 用58.5tNaCl(其利用率在96%以上)制碱,至少能生成的质量是多少?
六、实验题
  • 16. 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 (1) 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3. (3) 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4. (4) 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七、科学探究题
  • 17.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城市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工程。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极大的兴趣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焚烧产物及宣传活动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调查垃圾分类的价值

    1. (1) 【咨询交流】同学们参观了一个垃圾分类处理厂,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的综合化分类具体可得到金属、塑料和等可再利用的资源。

      任务二: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

      【参观学习】小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垃圾回收处理的过程如下:分类收集→运输→垃圾处理厂简分→分类处理→最终处置。

      【小组交流】垃圾筛分时,可根据区分铜和铝。

      任务三:探究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成分

      【提出问题】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2、CO、CO2

      【调查资料】①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常用于检验SO2

      ②紫红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SO2反应而褪色,常用于除去SO2

      ③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除尘后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红色褪去

      ②将除尘后的气体先通过图1装置后,再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含有CO2

      【反思评价】

      步骤②中,气体从端通入图1装置。

    2. (2) 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小组同学通过一定手段,测得焚烧垃圾时间段内CO体积分数出现异常的原因是

          

      任务四:设计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活动

                                                                                                                              

      活动主题

      实现垃圾分类 共建美丽家园

      活动对象

      小区居民

      时间地点

      5月6日上午,文明小区

      活动形式

      演讲

      活动流程

      ①用讲解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知识。②引导小区居民认识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③活动总结,撰写实践报告。

      成果分享: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学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分类管理知识。在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报告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为了强化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执行分类措施,你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