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琼海市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2023·榆林四模)  西周时期,宗法贵族内部严格使用姓、氏二级制。姓者,所以“别婚姻”,一般加在女性称谓中;“氏以别贵贱”,一般加在男性称谓中。据此可知,西周的姓、氏二级制(  )
    A . 是宗法制在社会文化上的表现 B . 旨在显贵族地位高于平民 C . 仅是区分贵族内部贵贱的工具 D . 催生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 2. (2023·琼海二模) 西汉末年思想家扬雄在《反离骚》中,把屈原比为“凤皇”“神龙”“骅骧”,用“芳酷烈”“扬之芳苓”来描述尼原的品德,但是扬雄又批评屈原“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儒学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B . 西汉末年道德观念沦丧 C . 人物评价受主流思想影响 D . 士人不满现实社会黑暗
  • 3. (2023高二上·阳江月考) 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 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
    A . 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 B . 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C .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 . 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 4. (2023高二下·阎良期末) 宋代诸州除设知州外,另设“通判某州军州事”,简称通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据此可知,宋代(   )
    A . 地方事权分化 B . 行政效率低下 C . 武将地位弱化 D . 边境防守空虚
  • 5. (2023·琼海二模)  如表为1736~1756年中国出口荷兰部分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时间

    出口荷兰货物总值(荷兰盾)

    茶叶总值(荷兰盾)

    茶叶所占比例

    1736~1740年

    2957034

    1767707

    59.8%

    1741~1750年

    8808457

    5936858

    67.4%

    1751~1756年

    14234595

    10524017

    73.9%

    A . 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B . 种茶技术得到了提升 C . 贸易顺差局面得以扩大 D . 传统商品竞争力较强
  • 6. (2023·琼海二模)  汉阳铁厂拟建之初,湖广总督张之洞将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在不明铁矿性质的情况下,张之洞购入属酸法炼钢的英国贝色麻炉,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汉阳铁厂后于1896年走上官督商办的道路。这说明(  )
    A . 汉阳铁厂初期面临资金问题 B . 西方列强阻碍汉阳铁厂的发展 C . 汉阳铁厂的创办具有探索性 D . 汉阳铁厂创新了企业融资手段
  • 7. (2023·琼海二模) 上海画家鲁少飞于1937年年底创作的一幅漫画《制日寇死命的华北游击战》,描绘了中国士兵骑着战马勇敢冲锋砍杀日寇的景象。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
    A . 日军速战速决企图破产 B . 敌后战场备受社会的关注 C . 百团大战取得显著成效 D . 中国人民强烈的抗争愿望
  • 8. (2023·琼海二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地区的青年团就发展了6万多团员。组建1901个团支部,工厂企业中有1158个团组织;新成立的上海总工会根据新的工会组织原则把各种劳动者组织起来,组织了25个产业工会,2555个工会委员会。这些组织的建立(  )
    A . 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 B . 提高了民众参政积极性 C . 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 D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9. (2023·榆林四模)  如图所示为1990年至1997年我国民企与国企的利润变化。这一变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 

    A .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 . 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C . 经济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 D . 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国企发展
  • 10. (2023·琼海二模) 在古代罗马,公犯与私犯是法律对不法行为的两种分类。公犯是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私犯则指侵犯个人人身安全。公元前82年通过的《科尔涅利亚侵权法》,把原属私犯的一些致人伤害和侵犯住宅的行为纳入公犯制裁的领域。据此可知,《科尔涅利亚侵权法》(   )
    A . 深受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B . 体现国家政治权威的强化 C . 是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 D . 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 11. (2023·琼海二模)  英国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在1270~1271年出售产品的收入达到53英镑,占总收入的77%;1305~1306年出售产品的收入为81英镑,占总收入的84%。温彻斯特主教所属的32个庄园1208~1209年小麦平均出售量占生产总量的48.5%。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 . 封建庄园制度强化 C . 价格革命影响扩大 D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12. (2023·琼海二模) 马丁•路德指出,教皇是人不是神,教皇权力不是来源于神的,而是人为设立的。教皇职责在于宣讲上帝之道,否则就不称职,甚至是敌视基督者。这一论述(   )
    A .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传教职责 B . 宣扬了教民的信仰自由 C . 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D . 凸显了人文主义的理念
  • 13. (2023·榆林四模)  美国在1998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美国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日益以美国的商业利益为中心,经济外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的关键”,要“调动和开发全世界的资源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继续保持美国的领导和领先地位”。美国此举(  )
    A . 造成战后经济体系崩溃 B . 意在保持经济主导地位 C . 表明外交方式发生改变 D . 导致亚太资源竞争失衡
  • 14. (2023·琼海二模)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                                                                                                                                                 

    时期

    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 . 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B . 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 .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 . 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 15. (2023·琼海二模)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
    A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 B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 .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 D . 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 16. (2023·琼海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从道德感情的基础出发,提出“仁者爱人”之说,为儒家慈善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孟子主张先天性善,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认为“恻隐之心”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慈善活动的动机所在,儒家文化中慈善思想的另一源头是《礼记》《周礼》,这两本书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民为邦本”是儒学的重要思想,反映到社会慈善观方面,就是主张君主要“惠民”,实施仁政。唐宋明清诸朝的一些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即受到这种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力行仁政,敬德保民,兴办或扶持慈幼局、养济院、普济堂等各类慈善机构。大同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内容,对后世的社会慈善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古代众多儒者大都重义轻利,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商人也自觉地加入社会慈善活动中,大大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材料二:西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基督教倡导“博爱”,讲究“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信奉“十诚”,这些观念后来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思想,奠定了早期慈善意识的基础。在阿奎那看来,慈善是超自然的、直接指向神的美德。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视为最高价值,合理地保护自身利益,同时施爱于他人。这种基于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互助行为,将慈善意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康德认为,慈善是为了实现永久和平,他把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政治作为最高的善。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他认为,慈善行为的发生与责任紧密相连,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做好事,是每个人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外在行为规则——立法规范,即需要政府监管。他强调应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不能简单地把慈善看成是一种“施恩”。 

    ——摘编自王晶《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探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的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慈善思想与西方慈善意识中获得的启示。
  • 17. (2023·琼海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劳动英雄和先进生产者主要来自农业、机关和军队方面,劳模精神则是“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主要来自工业战线的基层,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生产能力的“老黄牛式”的技术工人。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倪志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模精神的内涵则演变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林巧稚、陈景润、邓稼先等科研工作者成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劳模不仅具有无私奉献、拼命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概括评选劳模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8. (2023·琼海二模)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东扩的早期历程                                  

    历史阶段

    时间

    事件

    历史契机

    1991年12月

    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协定”签订。欧盟逐步向中东欧国家开放工业品市场,实行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政策

    起步阶段

    1993年6月-1994年12月

    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竞争压力;赞同欧共体的政治、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各种法律

    先期准备阶段

    1994年12月-1997年6月

    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加强合作,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

    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7年6月-2004年5月

    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

    ——据高歌《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是否为同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10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同应、欧慧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曾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题的问题。”因为,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和,在其他权力机构中也一样。也有人指出、北约东扩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的状况,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为欧盟与俄罗斯最大限度地接近创造所需要的一切”。 

    ——摘编自马风书《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91-2004年欧盟东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91-2004年的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并简析影响当时俄欧关系的因素。
  • 19. (2023·琼海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民国时期,日益严重的农村与农民问题,引起了知识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他们试图寻找治病的良方,由此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近代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现在是要从调整社会关系以达于新社会关系的建立。调整之道,先要稳住它,再徐徐调理它;只在顺乎自然大势的转变推移,而无须多少人为的造作。我们拒绝所有暴乱的行动。唯社会有权,而后国权乃立。乡村建设运动就眼前说,其使命实在于形成一个社会意志,以立国权。在此以后,一切建设才可如飞地前进。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忽视以农村区域作革命根据地的观点,忽视对农民进行艰苦工作的观点,忽视游击战争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恢复农村企业(发展“草根工业”)是最根本的措施。 

    ——摘编自费孝通《江村经济一一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对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研究形成高潮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农村社会改造的出路在哪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