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生铁和钢机械性能不同 | 含碳量不同 |
B | 氧气和液氧颜色不同 |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
C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 | 食盐在人体中能生成胃酸 | 食盐中有钠离子缘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溶液变红色 | H2C2O4溶液中含有H+ | |
B | 有气泡产生 | H2C2O4溶液中含有C2O42- | |
C | 无明显现象 | H2C2O4与NaOH不反应 | |
D | 有气泡产生 | H2C2O4溶液中含有H+ |
a.硫酸铵 b.尿素 c.氯化铵 d.硝酸钾
①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②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①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稍过量的溶液 b.稍过量的溶液 c.稍过量的溶液
A.acb B.abc C.cab D.cba
②请在如图虚线框内,将经过步骤Ⅰ后获得的精盐水中的微粒补画完整(只画出种类,不考虑个数),若要实验验证精盐水中所含有的杂质,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③母液中有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④步骤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观察到装置C中现象,则证明氯化氢已经除尽;检验F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为。
实验1:20℃,电压10V,钛电极间距1cm,1L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通电1小时,实验数据见表1: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NaCl溶液浓度 | 1% | 2% | 3% | 4% | 5% | 6% |
有效氯含量/(g/L) | 3.5 | 3.8 | 3.9 | 4 | 3.9 | 3.7 |
实验2:1L4%氯化钠溶液,通电1小时,其他条件与实验数据见表2:
实验编号 | 温度/℃ | 电压/V | 钛电极间距/cm | 有效氯含量/(g/L) |
2–1 | 20 | 20 | 1 | 8.4 |
2–2 | 30 | 20 | 1 | 8.0 |
2–3 | 40 | 20 | 1 | 7.8 |
2–4 | 20 | 20 | 0.5 | 8.2 |
2–5 | 20 | 20 | 1.5 | 8 |
①设计实验2–1、2–4、2–5的目的是。
②由实验2可知,请写出一条有效氯含量随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是。能证明电压对有效氯含量有影响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方案一】
小组同学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的。 | 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若实验中所需氧气是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的,某同学绘制了固体中氧元素的变化曲线如图2,请判断他绘制的曲线是否正确(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