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 1.  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神人兽面纹(如图)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上的主体纹饰。良渚的贵族们刻画该纹饰体现了(  )                                 

    A . 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B . 贵族完全垄断祭祀权力 C . 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 . 贵族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 2.  战国时期有一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该学派主张(  )
    A .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B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 . 沿用周王朝的礼乐制度 D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3. (2023·济南一模) 下表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日文书籍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化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学习(   )

    A . 方向由西方转向日本 B . 领域由自然科技转向社会科学 C . 主题由器物转向制度 D . 目标由求强求富转向文化革新
  • 4. 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这反映了( )
    A . 基督教文化根植于古希腊的文化之中 B . 古希腊文化是拜占庭文化的重要来源 C . C拜占庭帝国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 D . 基督教的发展不利于希腊文化的传承
  • 5.  在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第42至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114至119条是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规定;第242-243条对牛的租赁价格做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规定有利于(  )
    A . 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 .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C . 规范社会经济行为 D . 加速社会阶层分化
  • 6.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历代法老调集大批劳力围绕尤姆湖周围建起一道长约30千米的大坝,又在大坝上修建了水闸和水渠,使得尤姆湖与尼罗河相通,便于农业生产灌溉。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  )
    A . 主要在播种季进行 B . 反映了古埃及农业领先世界 C . 体现了法老的独尊 D . 得益于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 7. 在建筑和绘画里,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希腊画家发明前缩法,不理会审美的客观标准:盾牌本来有其完美的圆形,而观看者看东西是平透视,这圆形就可以随观看者的视点调整。这说明( )
    A . 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缺少互动 B . 激进民主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 C . 夸张变形的现代美术逐渐兴起 D . 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
  • 8. (2023高二下·宜丰月考) 柏拉图强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他意在强调(   )
    A . 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 B . 审美教育的理性精神 C . 审美教育的步骤方法 D . 城邦制度的发展完善
  • 9.  1918年12月,丘吉尔宜称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佬接吻”,到1941年却说“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丘吉尔态度的变化(  )​
    A . 缘于法西斯主义的威胁 B . 推动国际联盟的建立 C . 基于对共产主义的认同 D . 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 10.  在罗马帝国前期,军队主要由公民构成,公民必须服兵役。后来,军队中的外国雇佣军(蛮族为主体)和奴隶达到总人数的90%左右。这一变化(  )
    A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 根源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C . 增强了公民政治权利 D . 潜藏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 11. (2023高三下·浙江月考)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以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包括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地。他们的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属于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相同之处”的是(   )

    ①多神崇拜

    ②建造金字塔

    ③种植小麦

    ④使用天然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3·南海三模) 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这反映出(   )
    A . 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 . 英雄传奇备受颂扬 C . 骑士文学走向衰落 D . 教权王权矛盾激化
  • 13.  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建立政权;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以下关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②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③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 

    ④游牧文明逐渐取代农耕文明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4.  1901年,澳大利亚推行“白澳政策”,即通过“语言测验”等方式,设置障碍,限制有色人种移民,使澳大利亚成为白人的天下。这一政策(  )
    A . 使澳大利亚的文化日渐没落 B . 是西方奴隶贸易的延续 C . 加速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 D . 不利于澳大利亚文化多元化
  • 15.  1850年至1870年间,中国矿工向加州政府交税累计达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848年从墨西哥手中“购买”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总价值的6.6倍,甚至比美国从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以来历次扩张所取得的全部土地的购价还要多出1.3倍。这反映出近代华工(  )
    A . 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 . 开始成为西方殖民国家的主要劳动力 C . 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新财源 D . 是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现
  • 16.  1978年,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的墓葬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其中一件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镶嵌绿松石金踝饰。该制品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技法制作,四周刻着龙纹,中心图案为穿着汉服的人驾神兽驱车而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带动亚洲区域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17. 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
    A .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 . 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 . 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 . 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 18. (2023高二下·辽宁期末) 一位希腊人曾说:“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妙,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可以佐证拿破仑战争后,欧洲( )
    A . 民族独立意识不断高涨 B . 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C . 各国普遍确立共和政体 D .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 19. 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从不发达地方向发达地方移民的浪潮。欧洲人最初将这些移民当作“客籍工人”加以欢迎。然而,当战后经济繁荣期结束后,欧洲人渐渐的,也是不情愿地被迫认识到,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的事实。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 )
    A . 移民激化了欧洲各民族间的矛盾 B . 移民文化在欧洲开始占据主导 C . 移民正在创造欧洲发展的新生态 D . 移民强化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
  • 20. (2023·温州模拟) 虽然美国最高法院在1954年就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但直到1958年,有些州拒不执行。虽然通过了《1960年民权法》,但南部各州仍然可以通过文化测验等措施剥夺黑人的选举权。冷战结束后,在很多美国政治精英看来,国际社会对美国种族问题的批判,似乎难以给美国国家形象和声誉带来根本性损害。对此解读完整的是(    )
    A .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遗产毁坏殆尽 B . 美国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 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在美国已被视为非法 D . 种族关系仍然是严重撕裂美国的社会问题
  • 21.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据此可知,一战(  )
    A . 唤醒了亚非国家的独立意识 B . 进一步增强了殖民者的力量 C . 促使列强和平解决殖民地问题 D .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 22.  1905年,张謇向清政府上奏:“窃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驳驳(迅速)为文明之先导矣。揮(探摸)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张謇旨在强调(  )
    A . 公共教育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 . 学校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 . 近代中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 D . 图书馆、博物院比学校更重要
  • 23.  1979年10月,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还是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这一讲话(  )
    A . 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B . 说明文艺领域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C . 反映出文艺理论创新工作受到重视 D . 要求文艺工作者全面提升自我素养
  • 24. (2023·海南模拟)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据此可知,这些历史文化遗存(    )
    A . 推动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B . 体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松散 C . 反映出清代民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D . 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 25. (2021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 .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 .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 26. (2023·沈阳模拟)  李鸿章认为:“无论中国制度文章,事事非海外人所能望见,即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中术四元之学,阐明于道光十年前后,而西人代数之新法,近日译出于上海,显然脱胎四元,竭其智慧不出中国之范围,已可概见。”这一主张(  )
    A . 证明了西学源于中国的正确性 B . 打破了传统“华夷之变”的偏见 C . 体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 D . 有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
  • 27.  “清朝光绪年间,巴西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与清朝官员商谈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与古巴、秘鲁分别签订《古巴华工条款》和《中秘通商条约》,一些华工到达古巴、秘鲁等地以后,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1879年,巴西总理派遣使节喀拉多来华……并未涉及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这说明清政府对巴西关于华工移民的商谈和要求(  )
    A . 持非常消极和谨慎的态度 B . 因应对“三国干涉还辽”无暇顾及 C . 提出了提高华工政治地位的条件 D . 因古巴和秘鲁华工的抵制而拒绝
  • 28.  1918年前后,许多独立的社会主义小组已在埃及出现;1920年,各地的社会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埃及社会主义党;1922年,社会主义党加入共产国际,改名为共产党。埃及共产党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拒绝承认和偿付埃及的国债,并要求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反映了(  )
    A . 一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 B .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C . 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D . 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 29. (2023高一下·钦州月考) 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
    A . 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 . 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C . 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 D . 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
  • 30. (2023高二下·衡阳) 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该时期(   )

    ①大学教育趋向世俗化与商业化

    ②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③社会矛盾因经济发展而消解

    ④图书馆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 (1)  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宋向戌会当时诸强国于宋都,相与约盟,酷似今兹大战前之海牙平和会也。《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书中,到处发明此义,其极沉痛峻厉之言,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至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以号呼于天下。墨家非从空谈而已,常务实行。见有斗者,匍匐往救之,且以善守为“非攻”主义之后盾,故其宣传乃实力的宣传也。自兹以往,我国民遂养成爱平和的天性。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一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1921年,在各和平团体的支持下,莱文森创立了“美国促进战争非法化委员会”,推动战争非法化计划。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接受了美国和平主义者肖特维尔的建议,向美国政府提议在两国之间缔结一项永远使战争非法化的条约。美国和平团体积响应白里安的提议,主张将双边条约变成一项多边条约,并拟定了多个条约范本。面对强大的国内外舆论,柯立芝政府最终决定在多边条约框架内接受战争非法化的理念。8月27日,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五个月后,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材料三: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裁军百万,对于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国民“爱平和的天性”形成的历史渊源。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人士和团体在《非战公约》出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裁军百万的历史意义。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学者对“帝国”的界定,强调的是“征服”“从属”及“殖民”等英国学者斯蒂芬•豪在《帝国简介》一书中谈到,“帝国是一个庞大的、复合的、多族群或多民族的政治单位,通常通过征服而建立,被划分为统治中心和从属的(有时是遥远的)外围”。一些西方学者将“帝国”概念用于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将属于西方国家的标签贴在非西方国家身上。“帝国”被普遍化之后,意味着中国等古代东方大国也是有“扩张”行为的“帝国”,“帝国”就不只是西方历史上的特有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刘文明《“帝国”化叙事解释不了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围绕“‘帝国’概念普遍化”这一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