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多神崇拜
②建造金字塔
③种植小麦
④使用天然铜
①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②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③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
④游牧文明逐渐取代农耕文明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带动亚洲区域文化发展
①大学教育趋向世俗化与商业化
②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③社会矛盾因经济发展而消解
④图书馆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材料一: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一: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宋向戌会当时诸强国于宋都,相与约盟,酷似今兹大战前之海牙平和会也。《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书中,到处发明此义,其极沉痛峻厉之言,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至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以号呼于天下。墨家非从空谈而已,常务实行。见有斗者,匍匐往救之,且以善守为“非攻”主义之后盾,故其宣传乃实力的宣传也。自兹以往,我国民遂养成爱平和的天性。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一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1921年,在各和平团体的支持下,莱文森创立了“美国促进战争非法化委员会”,推动战争非法化计划。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接受了美国和平主义者肖特维尔的建议,向美国政府提议在两国之间缔结一项永远使战争非法化的条约。美国和平团体积响应白里安的提议,主张将双边条约变成一项多边条约,并拟定了多个条约范本。面对强大的国内外舆论,柯立芝政府最终决定在多边条约框架内接受战争非法化的理念。8月27日,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五个月后,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材料三: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裁军百万,对于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西方学者对“帝国”的界定,强调的是“征服”“从属”及“殖民”等英国学者斯蒂芬•豪在《帝国简介》一书中谈到,“帝国是一个庞大的、复合的、多族群或多民族的政治单位,通常通过征服而建立,被划分为统治中心和从属的(有时是遥远的)外围”。一些西方学者将“帝国”概念用于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将属于西方国家的标签贴在非西方国家身上。“帝国”被普遍化之后,意味着中国等古代东方大国也是有“扩张”行为的“帝国”,“帝国”就不只是西方历史上的特有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刘文明《“帝国”化叙事解释不了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围绕“‘帝国’概念普遍化”这一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