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巩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 1. (2023八下·巩义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走进语文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中撑船前往赵庄;我们可以听见大雁用喃喃低语打破威斯康星州冬的jiān____默;我们可以欣赏黄土高原上那一场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____绊、容不得闭的安塞腰鼓;我们还可以感受和了解那些比楔形文字更复杂的岁月痕迹……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其实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

    1.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ài fù B . sè fù C . sè fú D . sài fú
    2. (2) 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jiān默    jī

  • 2. (2023八下·巩义期末) 古诗文默写。

    阔,有阔大、开阔之意。阔大意境加之开阔心境的结合,便成就了一首首千古绝唱。武陵人溪行入洞,眼前豁然开阔:“土地平旷,①。”(《桃花源记》)之美景;孟浩然极言洞庭湖宏大壮阔的气势“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苏轼被贬黄州,深夜独行,借“③,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了他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心境;庄子借鲲鹏尽展辽阔气势“水击三千里,④。”(《北冥有鱼》),为全文的雄奇瑰丽奠定基调;也有杜甫身处窘境却心念天下寒士“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宽阔胸怀。

  • 3. (2023八下·巩义期末)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②④⑤③① D . ①④⑤③②
  • 4. (2023八下·巩义期末)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几年,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累计涨幅超过40%,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已经出现了亏损。 B . 经过丛平平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CY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 C . 我们如果不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D . 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初中学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医生、军人、教师、警察、科研等作为未来的理想职业。
  • 5. (2023八下·巩义期末) 名著阅读。

    花开有声文学社计划在校报开辟“经典名著阅读”栏目,请你和同学们积极策划并完成相关任务。

    【读目录——名著内容知多少】

    【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1. (1) 【文段一】中的“书”是指《》,“小学”是指

      【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这部书”是指《》。

    2. (2) 【悟主旨——人物精神伴我行】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传唱千年不衰的原因,是司马迁面对人生坎坷与磨难,仍然坚持完成著书的坚定意志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也具有这种品质,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论述。
    3. (3) 【善学习——读书策略巧安排】
      语文教材认为我们可以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来阅读《经典常谈》,可以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名著特点,任选一部,谈谈你的阅读策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 6. (2023八下·巩义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在云观台

    贾平凹

    ①三年前,我从学校毕了业,莽撞撞入了社会,经了好多世事,人情却未练达,心便恹恹起来。在家读了些吉摩的书,只是一心儿恋那山水,便借着休假日期,自往丹江泛舟而游。到了山阳县,听得有一处胜地,便打问路径,一路寻着逍遥去了。

    ②先是逆着鲁羊河而上,河面很宽,水没过膝盖,两岸杨柳如堵墙一般,间或空出一段,看见岸上人家:一幢竹楼,半匝篱笆,有鸡的几声细吟。走上半天河水愈来愈浅,人家也见得稀少,眼见得天色晚下来,心想有胜地必有人家,便信步走去觅宿。

    ③进了绿树林子,在浅水中的石头上跳跃着走了一气,便见有了一条道路,道路两边不再是杨柳,挤满了竹,粗者碗口粗,细者恰有一握,出奇的都是出地一尺,便拐出一个弯来,然后端端往上钻去。时有风吹过来,一声儿瑟瑟价响,犹如音乐从天而降。竹林过去,便见一座石山梁,山梁赤裸,不长一棵树,也没一片草皮,沿山梁脊背凿着一带石阶。

    ④阶宽六寸,刚好放下脚面,阶距却一尺,步登一阶有余,跨两阶不足,需是款款慢上,不敢回头下看。这么上不到一半,便气喘吁吁,害怕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⑤好容易登到最后一阶,软坐下来,正感叹天地造物奇特,倏忽听得有什么响动,时而似云外闷雷,时而又觉在身下,四下看时,才见东西山梁两边,各有了两渠水悠悠去了。源头正从山弯后而来,在这山梁下凿分洞而过,水色翻白,山梁后侧刻着斗大的隶书:滚雪。

    ⑥一时倒忘了疲倦,我踏着源头走去,山势陡然窄得多了,拐过又一弯处,竟是一大潭渊。水青得发黑,幽幽的如一泓石油。潭上有一架大拱桥,弯弯的撑着两边山崖,像是一把张口钳,又像是一张拉紧的弓,似乎稍一松动,那山崖便要合拢。走上桥去,立即看见水里有了黑影,像在上镜中的梯子,愈往上走,那黑影愈拉得长,风动波起,那桥那人就在潭底晃动,自觉脚下的桥面也在动了,再不敢挪步。

    ⑦我大惊失色,一时不知何处有着人家,忽见潭上边的一块巨石上,端坐了一位老者:盘脚搭手,垂钓静观。我忙叫了几声,那老者竟不应不动。

    ⑧我慌忙跑过拱桥,随那边一条小路跑去,却见眼前兀然一座大坝,尽是大块青石砌起,两边又是杨柳青竹,只有风声竹声树声。我站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我悔不该一个人竟到了这里,实在是太可怕了!顿时周身冷汗,头发一根根竖了起来,拔腿又往回路跑去,却见林中路分出几条岔道,奔来拐去,自不辨了东南西北。

    ⑨忽在远处,有了一点光亮,忙跑近一看,才发现是一处院落,门掩着,后屋的台阶上,有人在灯下剖鱼——正是那垂钓的老者呢。

    ⑩“老伯!”我站在他的面前问,“这是什么地方?”

    ⑪老者抬头看看,用手指着耳朵,示意耳朵不灵了。我大声又说了一遍,老者叫着:“这便是云观台啊!”

    ⑫老者知道我远路而来,就安顿我住下,又沏了一壶茶。

    ⑬我独坐在房里品茶。新月初上,院里的竹影就投射在窗纸上,斑斑驳驳,一时错乱,但干的扶疏,叶的迷离,有深,有浅,有明,有暗,逼真一幅天然竹图。我推开窗便见窗外青竹将月摇得琐碎,隔竹远远看见那潭渊,一片空明。心中就又几分庆幸,觉得这山水不负盛名,合该这里没有人家,才是这般花开月下,竹临清风,水绕窗外,没有一点俗韵了。

    ⑭我没了睡意,挑帘儿走了出来,老者还在剖鱼,我便对他夸道这地方绝妙。老者先是含笑,再是不语,末了狐疑起来,说:“照你这等心绪,这山水也会使你厌烦的哩!”

    ⑮“哪里,住在这里,就不开会了。”

    ⑯“还有什么好处?”

    ⑰“起码不多和人打交道吧。”

    ⑱老者突然呵呵大笑起来:“年轻人,你要知道,人是合群的,是热闹的,是鱼就应该到海里去,是虎就应该到林里去,要不,虎也要成了犬呢!”

    ⑲老者说完,又呵呵大笑不已,我却无言可答。

    ⑳老者端了灯,提着剖好的鱼进房里去了,院子里还留着那笑的余音。

    ㉑我突然想起了来时的惊恐,猜想那大坝之上,湖水浩渺,万籁俱寂,是何等可怕的境界。

    ㉒老者又走了出来,站在月光下说:“你去看看大坝里的水也好哩,那里边蓄了上百万个立方的水,静得落个树叶也能听见。可水蓄在这里,为的就是流下山去,水都恋着山下的田地庄稼,更何况人呢?你要寻什么,又要想摆脱些什么,你走到哪儿,不是脚下都带着影子吗?你走了一路,哪一夜月亮不相随着你呢?”

    蓦然有些醒悟了刹那间感觉到了我的幼稚我的浅薄我的可笑。我真想走过去握住老者的手,叫他一声“老师”,脚下却挪不开来,一股热辣辣的东西涌上脸面,只见那身后的竹帘影儿,静静地垂在新月里,那老者的笑声徐徐地浮动着,悠悠远去了……

    1. (1) 【绘图·理文脉】请你梳理本文的“所至”与“所感”,和同桌一起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2. (2) 【批注·品言语】下面是同桌在阅读过程中摘录的语句,她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但说不出来好在何处。请你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帮她完成批注。

      新月初上,院里的竹影就投射在窗纸上,斑斑驳驳,一时错乱,但干的扶疏,叶的迷离,有深,有浅,有明,有暗,逼真一幅天然竹图。

    3. (3) 【关联·析写法】班级就文章的写作手法展开讨论,请你和同桌代表你们小组发言。

      我的同桌发言:课外所读,可与课内关联;今人文章,可与古人相通。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总让我想起《小石潭记》:柳宗元被贬永州外出散心,偶然发现小石潭,本以为能够尽兴离开,却因为小石潭环境凄清,触发了内心被贬的凄苦之感,最后只得草草离开。

      我发言: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本文的作者初入社会,心情低落,

      我的同桌发言:我们的见解一致,请我的同桌再举例说说这种写法在《夜在云观台》一文中的体现。

      我发言:

    4. (4) 【践行·悟内涵】文章结尾写道:“我蓦然有些醒悟了,刹那间感觉到了我的幼稚、我的浅薄、我的可笑。”分享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7. (2023八下·巩义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童话“打假”:衔着树枝飞越太平洋的鸟

    8岁的弟弟正在阅读一本童话故事书。小语发现书中《衔着树枝飞越太平洋的鸟》一文,不符合基本科学真相。于是她搜集材料,准备写一篇说明文向弟弟说明白其中事理。

    【材料一】

    《衔着树枝飞越太平洋的鸟》故事内容

    有一只衔枝鸟想飞越太平洋。这一天,这只鸟在地上含了一长树枝就向太平洋飞去了。在旅途中,那树枝起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累了,把树枝扔进水里,站在上面休息;饿了,把树枝扔进水里,站在上面捉鱼吃,最终它成功飞越了太平洋。真正的强者能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机会,就像飞越太平洋的小鸟,仅仅依靠一小截树枝就能立足,飞翔,成就自己的事业!

    (选自《睡前故事》有删减)

    【材料二】

    鸟儿的飞行能力

    需要飞越太平洋的鸟儿已经具备了完善的飞行能力。对一些远洋海鸟来说,飞越大洋不在话下。如信天翁,可以利用海浪起伏带动的气流毫不费力地滑行,累了就漂在海面睡大觉,反正羽毛是防水的。【A】2007年9月,二只代号E7的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用了

    8.2天的时间斜跨太平洋,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从美国阿拉斯加直达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代价则是体重减半。【B】2020年,一只代号,4BBRW的斑尾塍鹬再次刷新记录,自9月16日从阿拉斯加起飞后,途中遭遇了大风,11天后才降落在新西兰,整整飞行了12200公里。这种鸟的标准体重在190~400克之间,身体像喷气式战斗机,有着长而尖的翅膀,飞行起来轻盈快速。这只雄鸟身上被安装了5克重的卫星标签,用来进行GPS追踪。它在这趟跨越南北半球的旅程中,飞行速度最大可达每小时89千米。它飞跃过了浩瀚的甚少有落脚点的太平洋;而且,虽然不能确定,但研究者认为它应该也没怎么睡觉,因为飞行途中的大部分时间它都在扑腾翅膀。这些斑尾塍鹬会在每年3月返回北半球。

    (节选自“网易科技·科学探索”)

    【材料三】

    多大木头能载动一只鸟?

    如果你想让一块木头能载动一只鸟,那么需要符合如下条件:木头产生的浮力≥(木头本身的重力+鸟的重力)。为了能让木头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假设木头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木头的体积×(水的密度–木头的密度)=鸟的质量。根据海水的密度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头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间,我们权且当这个鸟很聪明,找了比较轻的一种,木头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可得出:鸟的质量/木头的体积=500千克/立方米。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结论:如果鸟是1千克重,那么,木头的体积=1/500立方米=

    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所以结果显而易见了。

    (节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四】

    鸟类的迁徙路线

    全球鸟类迁徙路线已知有八条,有两条迁徙路线上的鸟可能飞越太平洋。其中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从北极洲到南极圈,可以穿越太平洋。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鸟类。就目前没有记录表明北极燕鸥在太平洋上飞行的时候嘴里是衔着一根树枝的。

    (节选自“维基百科”)

    如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将事理说明白?小语邀请你一起探讨。

    1. (1) 联系几则材料,帮小语补全思维导图。

    2. (2) 说明文的主要部分,小语打算按上图“思考一”至“思考三”的逻辑安排说明顺序,但小文认为按照“迁徙路线—浮力原理—飞越能力”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更合理。你赞同谁的看法?结合相关材料,参考“提示”,阐述理由。

      提示

      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一方面需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

    3. (3) 在撰写说明文时,小语遇到了问题。请在下表中任选一个“问题”,帮她解决。

      问题

      具体要求

      问题一

      小语想要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有些鸟儿能飞越太平洋”。材料二中【A】【B】两个实例,哪个作为例子更合适?结合相应材料,加以分析。

      问题二

      小语发现材料三画横线处的结论过于深奥,弟弟无法理解,可以运用哪种说明方法使其变得浅显易懂?结合相关材料,说明理由。

    4. (4) 小语将撰写的文章发到了朋友圈,引发了讨论。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给下面这位网友回复。

      【评论区】惊鸿:童话带给孩子的刻板印象:猴子喜欢吃桃子,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其实,它们是吃草、树叶之类的。读过本文后,不建议孩子读童话。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 8. (2023八下·巩义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古之教者,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学”的古义是教与学,今义指教书或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 . “不知其旨也”中的“旨”是味美的意思,写出了“嘉肴”的味道甘美。 C . “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强”是自强不息的意思,论述了“知困”的目的。 D . “然后能自反也”中的“自反”是自我反思的意思,论述了“知不足”的益处。
    2.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3) 【甲】文中,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4. (4)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其中很多看法至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 9. (2023八下·巩义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1) 上面两首诗都使用了空间类意象,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城阙”“三秦”“”;《送友人》首联中的“”“东城”都是空间类意象。
    2. (2) 请你比较两首诗的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作文(50分)
  • 10. (2023八下·巩义期末) 花开有声文学社正在开展“与书同行”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请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在读书会上分享。
    ①请以“读书的那些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自己在初中阶段的读书故事。不少于600字。
    ②请以“书香,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讲演稿,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