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30*2=60分)
  • 1. (2023高二上·南宁开学考) 有证据表明,大约距今6000年前后,中国先民采集野生果实的数量大大下降,种植粟和大豆的比例逐渐上升。这表明( )
    A . 国家雏形开始形成 B .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 . 早期文明获得发展 D . 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 2. (2024高一上·鸡西月考)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
    A . 黑陶 B . 彩绘陶器 C . 玉器 D . 骨器
  • 3. (2023高一上·金华期中)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是( )

    ①承认土地私有 ②打击旧的贵族 ③增强军队战斗力 ④强化社会控制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 4. (2024高一上·九江月考)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相生相胜” C . 反对苛政 D . “兼爱”“非攻”
  • 5. (2024高一上·兰州新月考) “秦朝最高的监察官是御史大夫,他单独开府办事。在中央,他领导着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上督丞相,下察百官;在地方,他通过派往地方的监御史,监察地方行政官员。监御史由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也有专门的官署,称‘监府’,一般不隶属地方衙门”。这说明秦朝( )
    A . 创立巡视监察制度 B . 监察体系相对独立 C .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 .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 6.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秦朝设“三公九卿”为中央政府组织,“九卿”中的太常掌管皇家祭祀,太仆掌管宫廷舆马,卫尉则是皇宫的卫兵司令。这反映出秦朝( )
    A .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 . 政治凸显家国同治色彩 C . 九卿为皇帝私人职官 D . 中央机构注重儒家理念
  • 7. (2023高三上·长春开学考) 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指出,当器大出现寒冷天气,当冬天出现暑热的天气,那么这一年一定是恶年,“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在于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必当义乃出。”董仲舒这一论述意在( )
    A . 防止君主过度专制带来弊端 B . 论证天人感应具有合理性 C . 表明君权神授应当顺应自然 D . 强调君主治世应注重策略
  • 8.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A .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 9.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下图中的资料可用于说明,东晋初年( )                                 

    ●及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A . 贵族世袭特权 B . 士族逐渐崛起 C . 门阀势力显赫 D . 统治根基不稳
  • 10.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中央集权强化 B . 民族交融加强 C . 江南经济开发 D . 政权更迭频繁
  • 11.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唐人皮日休云:“余为童在乡校时,简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见有《与进士严辉》诗。”《太平广记》载:“蒋琛,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每秋冬,于……大湖中流,设网罟以给食。”上达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 )
    A . 私学教育兴盛 B . 基层形成重学风气 C . 文化氛围宽松 D . 儒学渗透学校教育
  • 12. (2023高一上·厦门月考) 唐朝时期,部分都市里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这种柜坊,接受存钱,并凭借一定的信物,替有钱者支付款项,而收取一定的租金。柜坊的出现( )
    A . 表现了票号机构的萌芽 B . 反映了信用意识的增强 C . 体现了商业政策的调整 D . 促进了市坊制度的瓦解
  • 13.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
    A .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D .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14. 如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 .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 .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 C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D .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 15.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 )
    A . 王羲之 B . 吴道子 C . 贾思勰 D . 祖冲之
  • 16.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A . 贾思勰 B . 裴秀 C . 孙思邈 D . 祖冲之
  • 17.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中)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 B . 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 C . 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D .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 18. (2024高一下·襄汾开学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                                                                                                                                                

    民族

    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 . 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B . 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 . 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 .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 19. (2023高二下·元氏期中) 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
    A . 田庄 B . 草市 C . 纸币 D . 会馆
  • 20.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为政以德” B . “天者理也” C . “以法治国” D . “民贵君轻”
  • 21. (2023高一下·焦作期末) 明代的内阁大臣有代替皇帝发言的职能,即进行草拟圣旨、票拟批答、拟定遗诏等,这些诏书有时是皇帝亲授,有时是通过宦官传达。这一职能( )
    A . 使内阁成为正式机构 B . 是君主意志的反映 C . 易导致权臣干政现象 D . 说明内阁制约皇权
  • 22.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 改革官制 B . 控制军队 C . 禁锢思想 D . 加强皇权
  • 23.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按照中国传统政治的惯例,被选中为皇帝讲授经典的儒臣,会在例行的课堂上,对帝王讲授儒家经典,借此规范帝王的思想和行为。清朝康熙皇帝改变了讲经流程,变成先由皇帝“御讲”自己对儒家经义的理解,立下规范,才由大臣主讲。这一讲经流程的转变,体现了( )
    A . 主流思想变化 B . 皇帝掌握经义解释权 C . 中央集权强化 D . 皇权专制源于宗教权威
  • 24.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地区

    措施

    东南地区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

    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

    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

    A . 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B . 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 .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25. (2024·月考) 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奏折制度。这体现奏折制度的特点是( )
    A . 强化皇权 B . 迅速、机密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因俗而治
  • 26. (2023高三上·西宁开学考) 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据此可知,两者都( )
    A . 提倡“知行合一” B . 主张以史为鉴 C . 推崇“格物致知” D . 强调社会责任
  • 27.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嘉庆《南翔镇志》记载:(明朝时期)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材料反映出( )
    A . 农业生产出现商品化 B . 嘉定是全国棉业中心 C .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D . 棉纺织业的技术精良
  • 28.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时期,大量通俗、白话小说不断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文化知识逐渐普及 B . 百姓生活的富足安康 C . 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D .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菜
  • 29. (2024高一上·荷塘期末)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0.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表明《资政新篇》( )
    A . 具有浓郁的近代进步意识 B . 带有封建忠君的残余思想 C . 反映出作者中体西用主张 D . 体现了民族工业兴起的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0分、32题14分、33题16分)
  • 31.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千纪始,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包括西亚、北非、南欧三个亚区。这三个亚区的共性也比较明显——均流行青铜人像或神像,随之流行的还有青铜牛、印章、护身符、双翼斧等。青铜人像或神像多与祭祀活动有关,早期形体较小,晚期出现一些真人大小的雕像。人像的身份有法老、国王、神袛、祭司、祈愿者、献祭者、武士等,体现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浓厚的神灵信仰和宗教氛围

    材料二 亚欧草原青铜文明自西而东可分为东欧、南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三个亚区。这三个亚区青铜器的类别与形制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东欧流行双刀战斧、横签战斧、板斧等,南西伯利亚-中亚流行弓背刀、钩刺矛、喇叭口形耳环等,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则流行管斧、铃首刀、铃首剑等。不过,共性更为明显,比如武器十分发达,工具、装饰品比较常见,晚期都流行马具和鍑,还有动物装饰艺术。

    材料三 公元前3千纪末期,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纵观中原青铜文明可以发现,以容器为核心的特征始终未曾改变,只是在细节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器类方面,夏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容器以爵、斝、觚、尊、自、罍、觥、壶等酒器为主,形成了标识身份等级的爵觚制度、流行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等传说类动物纹饰,罕见人物形象;西周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容器以鼎、鬲、簋、篮、敦、豆等食器为主,形成了秩序分明的鼎簋制度和编钟制度,流行窃曲纹、鳞纹、环带纹、蟠螭纹、蟠虺纹等抽象纹饰,偶见人物形象。中国青铜文明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青铜器铭文众多,尤其是有很多长铭文的青铜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种青铜文明存在差异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铜文明的主要特征。
  • 32. (2023高三上·新疆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的人口数量因统计资料缺乏而难得其详;到汉代,最高达到6千万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长期战乱而下降一半左右;唐代鼎盛时期,最高达到8千万左右;北宋末期(12世纪初),首次突破1亿大关。在古代,人口的增长和繁多,固然是自然条件优越的结果,主要的还是整体生产力、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的结果。除了人口数量,还要看劳动者文化教育素质。宋代通过科举等各种考试(包括“特奏名”恩赐等)而获得功名的人共有11万左右,目前可考者有4万多人。而参加各级考试的人数要多出几百倍。农民的识字率和文化素质也因此大大提高。岳飞虽然出身佃农,却从小就有机会练习弓枪、读书识字,成年后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武将才能。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发现的处摩崖石刻来看,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识字写字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福建路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所至村落皆聚徒教授”。

     ——摘编自姜锡东《宋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材料二 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从长时段对比来看,主要表现为:农业技术还属于古代经验型,这个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进步,是广大农民长期的生产实践、亲自体验、外在观察、经验积累的结果。农具小型化趋势,宋代中原内地的牛马牧养业明显萎缩倒退。特别是耕牛的短缺,导致黄河和长江流域都普遍存在畜力不足问题。畜力不足,就只能依靠人力。而人力不可能牵引、推动大型农具,人们只能竭力发展改进小型农具。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甚至局部萎缩,学者漆侠的论文已论述宋代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及其所导致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差异,这里再补充如下:由于战乱和水灾等,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末五代宋金时期发展迟缓,开封市以南许多地区甚至长期荒芜。粮食生产供不应求、南粮北运问题,成为长期制约北方生存与发展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姜锡东《宋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生产力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
  • 33. (2024·巴南模拟)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