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育青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4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 1. (2023七上·宝安期中)  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2. (2024七上·遵化期中)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 . 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 . 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 . 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 . 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 3. (2024九下·黑山模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 4. (2023七上·港南期中)  如图,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 . 无为而治 B . 以法治国 C . 关注民生 D . 尊崇儒术
  • 5. (2024·从江模拟)  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
    A . 文化交流 B . 地方控制 C . 思想统治 D . 经济开发
  • 6. (2024九下·兴宁模拟) 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 “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 . 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 . “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 . 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 7. (2024九下·海口模拟)  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汉朝科技的进步 B . 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 . 丝绸之路的开辟 D . 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 8.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9. (2024·贡井模拟) 《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A .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 . 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 . 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 . 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 10. (2024七下·青白江期末)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 . 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 . 《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 . 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 11. (2024七下·番禺期中)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 )
    A . 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 . 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 . 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 . 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 12. (2024七下·临湘期末)  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
    A .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 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 C .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 . 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
  • 13.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 . 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 . 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 . 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 . 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 14.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创作《眉州远景楼记》,其中说:“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由此可知宋代眉州( )
    A . 重文尊法民风淳朴 B . 耕读传家人丁兴旺 C . 社会和谐经济发达 D . 人民富裕生活优雅
  • 15.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元朝的行省起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各行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独立处理本省的军政事务,由此可知,行省制度( )
    A . 极大地增强了地方独立性 B . 固化了后世地方管理体系 C . 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 削弱了地方社会治理水平
  • 16. (2024九下·海口模拟) 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 .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 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 . 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 . 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 17. (2024七下·汕头期末) 《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
    A . 精简官僚机构 B . 扩大统治基础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强化君主专制
  • 18.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除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 . 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 . 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 . 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19. (2024七下·长春期末)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 . 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 . 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 . 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 20. (2024七下·澄海期末) 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闭关锁国 C . 朝贡贸易 D . 殖民掠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21.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革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 .齐.刑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对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推行A、察举制、刺史制

    巩固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思想

    接受董仲舒B,独尊儒术的建议

    材料四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和秦朝在地方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秦朝的这一地方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史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如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能从图2文物的出土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3. (3)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表格补充完整。
    4. (4)  材料四中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举一例清朝破坏大一统的事件?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22.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文字之根】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景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二:思想智慧】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探究三:科技光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探究四:多彩艺术】 

                                            


    1. (1)  据图1写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的名称。图2反映了秦朝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写出它的名称。 
    2.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朝代:  

      身份:  

      主要贡献:  

    3. (3)  图4著作的作者是谁?举出一个能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例子。 
    4. (4)  图5是我国古代哪种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图6记录了哪件民族交往的史实?
    5. (5)  通过以上探究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 23. (2023八上·成武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简表                                                                                            

    朝代

    主要措施

    隋朝

    隋炀帝时,A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宋朝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明朝

    考生解释题目,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清朝

    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制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整理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表中字母A对应的内容。
    2. (2)  根据如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