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达标卷(6)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3-10-01 浏览次数:3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李沧期末) 历史读物《大宋文臣》及其目录见图。书中第一章和第五章标题,相对应的宋朝治国策略应是( )                                        

    目录(部分):

    第一章 宰相须用读书人

    ……

    第四章 升平歌舞梦京华

    第五章 国家不幸诗家幸

    A . 重文轻武 B . 分化事权 C . 重农抑商 D . 闭关锁国
  • 2. (2024七下·微山期末) “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日腹心之患,即禁兵,即藩镇。”下列属于宋太祖为解决“腹心之患”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B .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 . 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D . 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 3. (2023七下·李沧期末) 《元史》卷87《百官三》记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住镇( )
    A . 中央机构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 . 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 . 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 . 设立统一的机构管理边疆地区
  • 4. (2023七下·李沧期末)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A . 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 . 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 .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 . 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 5. (2023七下·海淀期末) 北宋中期,政府官体和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在1065年财政亏空竟达1572万贯。为解决以上问题,宋朝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置副宰相分割宰相的权力 B . 地方各州府设置通判 C .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统兵权 D . 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 6. (2023七下·海淀期末) 右侧材料是我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这位历史人物是

    A . 完颜阿骨打 B . 铁木真 C . 努尔哈赤 D . 皇太极
  • 7. (2024七下·九台期末) 1141年,宋高宗遣使与北方某民族政权订立盟书,约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此后南宋每年供奉岁币,并“谨守臣节”。材料中的“北方某民族政权”指的是 ( )
    A . B . 西夏 C . D . 蒙古汗国
  • 8. (2023七下·昌平期末)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B .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C . 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D .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 9. (2024七下·历城期末)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表明元朝实行了( )
    A . 丞相制度 B . 节度使制度 C . 行省制度 D . 八旗制度
  • 10. (2023七下·藁城期末) 近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 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 . 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西游记》 C . 城中东、西两市商铺林立 D . 马致远在大相国寺门前吟诵杂剧
  • 11. (2023·惠城一模) 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据此可说明元朝( )
    A . 照搬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进行边疆治理 B . 大大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有效加强中央集权 C . 政府已在此地区设置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 D . 因地制宜的地方治理方式得到了充分体现
  • 12. (2023七下·龙海期末)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材料主要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 )
    A . 原因 B . 过程 C . 特点 D . 作用
  • 13. (2023七下·仁怀期末) 宋徽宗时,曾“诏县令以十二事劝农于境内”。这十二事,即“一曰敦本业,二曰兴地利……九曰置农器,十曰广栽植,十一曰恤农户……”。这一史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宋代(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人口南迁的影响 C . 农业发展的原因 D . 中央集权的加强
  • 14. (2023七下·仁怀期末)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 . 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 .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 .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 15. (2023七下·仁怀期末) 《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书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了元曲的产生是由于( ) 
    A .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B . 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C . 元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D . 恢宏气象与文化政策
  • 16. (2023七下·仁怀期末)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北宋实行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B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 . 镇压地方叛乱,巩固国家统一 D . 增强军队作战能力
  • 17. (2023七下·光山期末) 如图被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 . 契丹族 B . 匈奴族 C . 党项族 D . 鲜卑族
  • 18.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宋代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领导,主管全国的军务。两宋共有枢密使和枢密副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A . 鼓励加强法律制度 B . 抑制武将专权 C . 极大分化宰相权力 D . 控制地方财政
  • 19.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如图图片是《梦溪笔谈》中对一项发明技术的记载,书中这样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发明中符合这种记载的是( )

    A . 活字印刷术 B . 雕版印刷术 C . 造纸术 D . 交子
  • 20. (2023七下·长沙期末) 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创立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科举制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下·昌图期末) 阅读以下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强中央集权固然重要,稳定地方局势则尤为迫切。江南局势长期动荡,元廷必须予各军事占领区以相对集中的事权,以便遇到紧急事务能够迅速决策。且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很难一一统属,而设代替中书省的机构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确实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材料二:元朝政府所设的宣政院,其主要职责之一即是兼管青藏的政务,“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这都说明青藏地区在元朝已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其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都是由元朝政府规定的。(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古义:全)不逮(古义:赶上)元。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设代替中书省的机构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指的是元朝哪一制度?概括作者对该制度的态度?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立的机构名称。
    3. (3) 材料三说明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说一说元朝民族交融最重要的表现?
  • 22. (2023七下·潮安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材料二:宋以来,中国的首都均建立在运河沿线,南宋更是把治理的重心置于淮河以南。运河通向南方的良港,进一步把中国的发展方向引向东南……运河贸易和海洋贸易取代了经河西走廊出西域的陆上贸易,遂形成了以后“固中原必固江南”的局面。 

    ——摘编自韩毓海《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材料三:两宋都城完成了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两个转变,即从黄河时代向运河时代的转变,从封闭式坊市制格局向开放式街区的转变……第二种转变表现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彻底摧毁了阻碍商品交换的里坊制的高墙壁垒,商业活动已不再受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 

    ——摘编自王明德《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中国古都变迁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治国的特点是什么?“转运使”的职能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个方面分析宋代“运河贸易和海洋贸易取代了经河西走廊出西域的陆上贸易”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都城“从封闭式坊市制格局向开放式街区的转变”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