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山洋河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2七上·光明期中)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2022七上·黄冈月考)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 . 会制作工具 B . 有爱美意识 C . 懂得人工取火 D . 掌握磨光技术
  • 3.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 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B . 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 4. (2021七上·玉州期末) 玉州区某校举办“百件文物”展览活动,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河姆渡居民已经普遍种植水稻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5. (2021·聊城)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 房屋结构样式 B . 农作物的种类 C . 使用火的水平 D . 石器制作技术
  • 6. (2021·福建)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7. (2021七上·苏州月考) 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此原始居民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半坡人 C . 山顶洞人 D . 北京人
  • 8.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 .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B .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 . 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D .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 9. (2022七上·晋江期中) 粟具有耐旱、自生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我国北方早期先民首先从粟下手栽培种植;而几乎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先民也驯化了稻并开始大量种植。粟和稻的种植说明(    )
    A . 农业开始精细化发展 B . 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C . 农业适应了定居生活 D . 北方农业较南方发达
  • 10. (2019七上·内蒙古期中)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房屋的出现

    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有学者研究河姆渡遗址当时居民的生活状况时,认为河姆渡居民懂得音乐,会时常开个“party”。以下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 稻谷化石 B . 猪纹陶钵 C . 骨哨 D . 象牙雕刻
  • 12. 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 . 先民的审美观念 B . 国家的政治形态 C . 汉字的基本结构 D . 青铜的冶炼技术
  • 13. 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 .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 . 具有继承性 C . 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 . 具有相似性
  • 14.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
    A . 女娲 B . 黄帝 C . 炎帝 D .
  • 15.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 涿鹿 B . 牧野 C . 阪泉 D . 长平
  • 16. (2023·张家界) 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蚩尤
  • 17. (2023·河南) 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 . 产生时间最早 B . 居于核心地位 C . 发展相对独立 D . 体系最为完备
  • 18. (2022·大庆)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 .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 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 19. (2022·赤峰)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 . 阶级分化的出现 B .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 . 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 .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 20.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伯益建立夏朝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 . 启是夏朝第一任君主
  • 21. 他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这位暴虐的国王是( )
    A . B . C . D .
  • 22. (2017七上·连城月考)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 .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 .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 23. (2019·青岛模拟)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 .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 24.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 . 扩大统治范围 B . 服从周王调兵 C . 向周王进献贡物 D . 管理土地和人民
  • 25.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诸侯的反叛 B .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 . “国人暴动” D . 少数民族的入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 26.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 (1)  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2. (2)  材料二说明分封制的弊端是什么?这一局势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我国历史上哪一分裂历史时期的形成? 
    3. (3)  材料三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满足,精神生活也得到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1. (1)  图1、图2房屋在样式上存在差异,请说出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它们分别位于哪一流域? 
    2. (2)  依据材料二,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如图五、图六是古代遗址中出土的文物。 

    1. (1)  根据示例,请从其它三幅图片中任选取两个,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示例:图三。反映的历史信息:河姆渡人已经能造木构建筑。 

      图  。反映的历史信息:  。 

      图  。反映的历史信息:  。 

    2. (2)  史料二中图五、图六所示文物分别是在哪个遗址中出土的?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3. (3)  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一: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材料二: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三: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 (1)  材料研读,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2)  分析炎帝的发明及意义。 
    3. (3)  结合材料,说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推举首领的制度叫什么?
    4. (4)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可信吗?有哪些依据?说出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