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
|
人口(万) |
郡(个) |
中央 |
450 |
15 |
封国 |
850 |
39 |
区域 |
管理方式 |
岭北行省 |
基层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 |
云南行省 |
下辖37路、2府,多用当地土官任职 |
吐蕃地区 |
由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宣政院直接统辖 |
…… |
…… |
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
见面 |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 |
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交法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唐朝时 |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
元朝时 |
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统辖吐蕃之地 |
清朝时 |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
材料:两宋之际,北方战乱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一:《道德经》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典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类《道德经》英译本562种。《道德经》用语凝练、言近旨远的语体特色,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学史上的奇葩和意义汲舀不尽的丰富宝藏。《道德经》,利用自然界实实在在的存在
——摘编自光明日报《道德经》的世界性
材料二:中国古代在稻麦耕作,桥梁工程,掘井开河,以及天文,算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哥伦布的新大陆航行还得拖延…欧洲和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导论》
材料一:乾隆时经济很繁荣,从纵向比较,超过汉唐。汉代人口峰值五千万,而乾隆时人口达三亿,显然清朝的农业养活了几倍于汉唐时的人口,十八世纪全世界人口为九亿,清朝养活了三分之一人口。
——戴逸《清史三百年》
材料二:乾隆晚年,人口压力越来越重,社会矛盾和危机越积越深。而官僚体系百务废弛,恰恰给矛盾危机提供了迅速发育的机会,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游民的大量出现和形成组织…南方沿海海盗越来越猖獗…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前奏已经缓缓奏响。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材料三:马戛尔尼认为:“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时期 |
单元主题 |
重要史事及人物(部分) |
史前时期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
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
夏商周时期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都江堰、扁鹊提出“四诊法” |
秦汉时期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设置丞相、陈胜吴广起义、《伤寒杂病论》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隋唐时期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隋统一中国、大运河的开通、三省六部制、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 |
辽宋夏金元时期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辽宋西夏并立、重文轻武政策、经济重心的南移、元的统一、行省制、回族产生、宣政院的设立 |
明清时期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明长城、《本草纲目》、军机处的设置、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驻藏大臣的设置、李自成起义、闭关锁国 |
示例:线索: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论述:元朝时期,在西藏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实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