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三)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3-10-10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九上·苏州月考) 理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
    A . B . C . D .
  • 2. (2023九上·苏州月考) 某文献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独立宣言》 D . 《共产党宣言》
  • 3. (2023·和平二模) 小明要前往某国参加游学活动,该国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畔,他需要准备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 4. (2023·和平二模)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战争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反抗也不断。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 大化改新的影响
  • 5. (2023·沈阳三模) 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推进,印度社会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同时,英国殖民者对士兵的态度越来越差,士兵经常受到英国军官的虐待,士兵的不满也不断加剧。1857年5月,驻守密拉特城的士兵率先发动起义,以上介绍的是(    )
    A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B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经过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D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过
  • 6. (2023·兰州)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这说明该运动(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 .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D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7. (2023·长沙)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 . 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 .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 . 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 .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 8. (2023·内江) 下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 )

     

    A . 西罗马帝国 B . 拜占庭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9. (2023·鄂州)  下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 . 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 . 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 . 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 10. (2023·张家界) 19世纪初,拉美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由从前专制王权殖民统治下的一个个辖区,创建了一系列民族国家,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实体。下列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人物是( )
    A . 圣马丁、玻利瓦尔 B . 章西女王、甘地 C . 扎格鲁尔、曼德拉 D . 卡德纳斯、卡斯特罗
  • 11. (2023·张家界)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始于如图所示的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线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2. (2023·张家界)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 . 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 B . 《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 .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 . 《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 13. (2023·通辽) 根据现有史料可知,人类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古代文明。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 )
    A . 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 . 体现明显的多元特点 C . 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D . 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 14. (2023八下·本溪期末) 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 . 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 . 庄园法庭有严格规范的审理形式 C . 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 . 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 15.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
    A . 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B . 希腊文化向东方单向输入 C . 希腊文化比东方文化更优秀 D . 东方文化向希腊单向输入
  • 16. 封臣解下佩戴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之后,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维系这种仪式中的双方关系的纽带是( )
    A . 血缘 B . 财富 C . 土地 D . 法律
  • 17.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B . 古代希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C . 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D . 古代希腊文明星光灿烂
  • 18.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下列与古希腊文明有关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9. (2023·天门二模) 下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阐释不正确的是(    )
    A . 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 C .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 D . 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 20. (2023·雅安)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
    A . 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 . 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 21. (2023·恩施)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A . 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B . 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 C .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 . 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22. 16世纪初,欧洲奴隶贩子乘船到达非洲后,首先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人,然后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返回时将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反映的是( )
    A . 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 B . “三角贸易” C . 美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D . 新航路的开辟
  • 23. (2023·台山一模)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以下是《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其中“我们自己”是指( )

    A . 无产阶级 B . 资产阶级 C . 地主阶级 D . 农民阶级
  • 24. (2023·濠江一模) 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邦联州)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此,美国( )
    A . 发表《独立宣言》 B . 制定1787年宪法 C . 颁布《权利法案》 D . 通过《人权宣言》
  • 25. (2023·房山模拟) 下表反映出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A . 号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 . 废除了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C .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3九上·苏州月考) 思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在15、16世纪,西欧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它们虽然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但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正是经过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 (1) 材料一中很适合的“这个词”是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局面所呈现的特征。
    2. (2) 材料二认为,15、16世纪西欧的文化运动存在什么不足?这些不足后来被哪场“思想运动”所弥补?
    3. (3) 材料三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三概括该认识的依据。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 27.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面是不同人科对拿破仑的评价。

    ①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盛疫”的“暴发户”。

    ②恩格斯: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③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没有人比我更能意识到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所确立政体的名称及其确立的标志。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拿破仑对外战争带来的客观进步作用。
  • 28.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了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请列举一项这场改革的经济措施。
    3. (3)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二,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摘编自部编《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庄园法庭处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
  • 30. (2023·定远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波旁王朝为巩固其封建统治,不断利用政权和宗教的力量宣传“帝就是国家”“帝就是法律”以及君权神授等思想,攻击一切主张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思想和言论。资产阶级为了批判这些封建思想意识形态,在18世纪进行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同时,由于宫廷挥霍无度,以及不断的对外战争,使得国库空虚,造成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几次企图通过征税的财政改革来摆脱危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于群、董小川《世界史纲》

    材料二:在法律的眼里,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皆能按照他们的能力平等地担任一切公共官职、职位与职务,除他们的德行和才能以外不受任何其他差别。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摘编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波拿巴像一切开明专制君主那样将法律编纂成典,共编成五部法典,即《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这些法典使法国在法律上和司法上统一起来。它们保障法律平等,所有法国公民拥有同样的公民权利。法典系统地阐述了新的财产法,还提出了契约、债务、借贷、股份公司以及类似事务的法律,建立起私人企业经济的法律框架。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2. (2)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3. (3) 综上材料及回答,你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崛起有了哪些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