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 |
明经科考试加试《老子》策两条,进士加试帖三条 |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玄宗御注《老子》成;每年贡举人量减《尚书》、《论语》两条策,加《老子》策 |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
“令习《老子》、《庄子》”等,“每年准明经例考试” |
唐大历十一年(776年) |
将从明经派生出来的道举和进士、明经并列 |
表1
年份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件数 | 70 | 77 | 125 | 242 | 203 | 173 | 133 |
《人民画报》1959年6月1日(11)封面容国团夺冠
|
1910年 |
1920年 |
|
||
北方城市 |
人口 |
占比 |
人口 |
占比 |
增长百分比 |
匹兹堡 |
25623 |
4.8% |
37725 |
6.4% |
47.2% |
芝加哥 |
44103 |
2.0% |
109458 |
4.1% |
148.2% |
底特律 |
5741 |
1.2% |
40838 |
4.1% |
611.3% |
纽约 |
91709 |
1.9% |
152467 |
2.7% |
66.3% |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快速发展,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治理方式逐渐式微,乡里制度逐步向地方基层政权转化。战国初期,由于郡县制度尚未形成,乡直接向国君负责。战国中后期,随着郡县在各诸侯国推行,国君开始将乡里制度移入县制内。至战国末年,逐渐将原来不同层级、不同名称的基层政权组织统一为以县统乡、以乡治里的两级制基层政权组织体系。
——摘编自孙平《我国古代农村三位一体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县始终是地方基本治理单位,历代王朝对百姓的控制主要通过县级政权展开,所谓“六部之事系于一人”。劝农桑被历代王朝列为县级政权的“百政之首”,不少县官在劝农桑方面尽职尽力。各类民、刑案件必须先赴县衙投诉,县衙不能无故拒绝受理。县级政权还负责捕盗和维持社会治安,战时守卫本土。历代县衙还是国家赋税的直接征收者。历代统治者还把县级学校当作县政和基层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赵秀玲著《中国乡里制度》
材料三
柳宗元指出:“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乡里虽属地缘性的社区组织,但乡里之中相当多部分是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血缘群体,由于宗族内部的贫富分化,族长常常兼宗法地主和乡里头目于一身。他们把官府赋予的行政权力与自身的族权结合起来。他们秉承官府的政令,负责乡民的教化、户籍、赋税、力役、缉盗等事宜,还代表乡民与官府交涉有关事情。乡里保甲组织还有以礼俗乡约教化民众的职能。因乡规乡约多由乡民讨论制定,比较结合本地实际,且寓官府政令于教化之中,容易增强乡民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等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
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艾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
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时间 |
国外著作传入中国的概况 |
1605年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始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名著《几何原本》,至1606年共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 |
1841年 |
林则徐委托袁德辉根据1836年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成《四洲志》,是第一部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 |
1896年 |
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经济学名著《原富》(《国富论》)。 |
1898年 |
上海同文书局出版卢梭著《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译本《民约通义》,宾告了卢梭学说在晚清传播过程中译本时期的开始。 |
1899年 |
王寿昌口述、林纡执笔翻译出版小仲马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 |
1913年 |
清末魏易翻译的《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由正蒙印书局出版。 |
1919年 |
马君武从1902年开始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1919年才正式出版。 |
1920年 |
陈望道根据日译本和英译本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全译本。 |
1929年至1937年 |
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包含《汉译世界名著初集》一百种和《汉译世界名著二集》一百五十种。 |
1942年 |
梅益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知书店支持下,于1942年翻译出版了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973年 |
李启斌翻译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内容包括《天体运行论》六卷集的序言和第一卷。 |
1981年 至今 |
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近850种。 |
——摘编自赵稀方《翻译与现代中国》等
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一种剧烈变化.即吉登斯所说的“现代社会制度从传统的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是断裂的”。这种“断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性时代到来的绝对速度:二是现代化变迁的范围;三是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即在旧秩序中无法简单找到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
运用所学知识,在·夕外历史中各举一例,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赞成该观点或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用史实阐述理由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