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百树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 1.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 2.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公元前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如图是秦始皇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根据图,可推知秦始皇巡游及刻石,目的在于(  ) 

    A . 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 B . 表彰皇帝功德 C . 配合灭六国的军事行动 D . 维护边疆安全
  • 3. (2024高一上·保山月考)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
    A . 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 . 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 . 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 .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4. (2024高三上·长沙开学考)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其中“其弊”是指(  )
    A .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B . 八股盛而《六经》微 C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 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 5.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 

    A . ①——西晋 B . ②——东晋 C . ③——北朝 D . ④——北魏
  • 6.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  )
    A . 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 B . 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 . 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 D . 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
  • 7. (2024高二下·龙马潭期末)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
    A . 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 B . 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 . 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 D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 8.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麦子原产于今中东地区,据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类作物已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淮河以南、长江流域推广;《晋书》多次记农“无麦禾,天下大饥”。麦类作物的种植情况能够体现出(  )
    A . 古代粮食种类的多样化 B . 中外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C . 种植技术已推广至各地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速度加快
  • 9.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翦伯赞在《中国通史纲要》中说:“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它的作用也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翦伯赞为何有此评价,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 . 她能重用有才能的人 D .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10.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史载:“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唐中期后,胡人安禄山先后升(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长达十余年没有移地换防。此种情形当时较为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中后期(  )
    A . 君主专制逐渐弱化 B . 外轻内重军事格局形成 C . 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D . 任官体制潜伏割据威胁
  • 11. (2023高二下·东营期末)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
    A . 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 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 . 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 D . 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12.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阅读下表。据下表可推知中国古代早期(  )                                                                                             

    记载

    出处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

    《史记•五帝本纪》

    “《山海经注》引《世本》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累祖,生青阳及昌意。”

    《越缦堂读书记》

    A . 区域之间存在一定交流 B . 文献资料丰富 C . 私有制得到了迅速发展 D . 文化认同度高
  • 13.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三省之名在魏晋时就已经出现。尚书省,自曹魏时始设,“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书省,曹魏时为分尚书省之权而设,权力益重;门下省,西晋时始设,为分中书省权而设,有“宰相便坐”之称,南朝时,中央权力又多集中在中书省下的中书通事舍一个小官手中,三省的发展历程反映了(  )
    A . 中枢机制发生混乱 B . 三省体制最终确 C . 专制集权日益加强 D . 门阀士族垄断朝政
  • 14.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尚书•牧誓》记载武王灭商“时甲子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1976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铭文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黄昏)夙有商(灭了商)。”两则材料可以印证(  )
    A . 周文王实现灭商的政治设想 B . 武王一天之内打败商王军队 C . 商纣王因其暴行而遭到失败 D . 武王灭商之战发生在甲子日
  • 15.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下列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常举中的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重视 

    ②考试合格后,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③取士不问家世 

    ④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
    A . 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 B . 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 . 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 D . 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 17.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齐民要术》主要记载了贾思勰认为的“资生之业”,如粮食、蔬菜、果树、林木的种植,动物饲养及酿酒、作酱等副业。商贾之事,则阙而不录。据此可知,作者(  )
    A . 致力于编写总结性的农书 B . 拥有多种经营的理念 C . 鼓励种植和改良经济作物 D . 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18. (2023高一上·惠州期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张家界、长沙市、沅陵等地发现有大量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竹简或木简。郴州市苏仙桥古井还发现了600多枚桂阳郡的晋简。这些竹简或木简多是政府档案,但是在东晋以后遗址中几乎没有出现。相关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 )
    A . 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B .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 . 唐中期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湖南民族交融的发展
  • 19.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李白崇道,写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这样参禅打坐的诗句;杜甫崇儒,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白居易佛道兼修,晚年干脆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些事例反映了唐代(  )
    A . 唐诗因为科举制而盛行 B . 知识分子都有宗教倾向 C . 诗歌创作水平达到顶峰 D . 三教合流趋势更加突出
  • 20.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 . 家族和睦 B . 等级秩序 C . 贵族世袭 D . 宗法观念
  • 21.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这反映出宗法制( )
    A .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 .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 . 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D . 使周天子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 22.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如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夨(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矢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这表明当时(  )                                 

    A .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 B . 盟誓活动强化了示法制 C . 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 D . 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
  • 23. (2023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当学生问及孟子,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应该如何处理时,孟子的回答是:“法官要按职责办事,将其父抓起来。但舜更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此(  )
    A . 孟子认为法律没有存在的必要 B . 孟子以儒家思想抵制法家
    C . 孟子尊法但更重视人伦的法律思想 D . 孟子开创了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
  • 24. (2024高二上·云南期中)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
    A . 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B . 缓和了朋党之争 C . 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D . 加剧了阶级矛盾
  • 25. (2024高二下·荣县月考) 睡虎地秦简的《封诊式》中记载了两例父亲控告儿子的案例,因亲子“不孝”,父亲请求政府将其子杀死 和断足流放,政府则予以照办。同一时期的《法律答问》中也有类似的案例。这反映了秦朝( )
    A . 注重宗法伦理 B . 法律体系较为完备 C . 追求严刑峻法 D . 道德沦丧现象突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 26.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简要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认识?
  • 27. (2023高三上·宜春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如表)。

    论述

    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年10月15日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1918年8月29日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焚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