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
  • 1. (2023七上·贵阳期中)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藏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   )
    A . 北京周口店 B . 浙江河姆渡 C . 云南元谋 D . 山东大汶口
  • 2.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会人工取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 . ①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④
  • 3. (2024·潮南模拟) 《万古江河》一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 学会保留火种 B .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 打制石器的使用
  • 4. (2023七上·茂名期中)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支撑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 . 元谋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原始居民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 5.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炭化稻粒 C .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 猪纹陶钵
  • 6.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距今四五千年,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的核心地区。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A . 历史悠久,延续至今 B . 集中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C .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 具有冲突与融合的双重趋势
  • 7. (2023七上·茂名期中)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等级制 D . 分封制
  • 8. (2023七上·茂名期中) “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们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9. 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 商朝、三国、秦朝 B . 秦朝、商朝、十六国 C . 东周、东汉、三国 D . 商朝、秦朝、三国
  • 10.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法。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这一时间可描述为( )
    A . 公元20世纪70年代 B . 公元21世纪70年代 C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 11.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

    A . 阪泉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涿鹿之战 D . 国人暴动
  • 12. (2023七上·茂名期中) 阅读下面“周朝分封制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A . 等级制度森严 B . 周王室衰微 C . 封建制度形成 D . 生产力提高
  • 13.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 . 以排行为氏 B . 以所居地名为氏 C . 以封地(国)为氏 D . 以祖先名字为氏
  • 14. (2023七上·茂名期中)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
    A . 商代  甲骨文 B . 商代  金文 C . 西周  甲骨文 D . 西周   金文
  • 15. (2024七上·宜兴期中)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隶书 D . 草书
  • 16.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如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

    A . 礼仪规范的结果 B . 狩猎生活的需要 C . 战斗训练的要求 D . 刑罚残酷的表现
  • 17. (2024六下·滨州期末) 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 夏商周的更替 B . 分封制的实施 C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 18.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 . 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B . 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C .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 . 提高社会生产水平
  • 19. (2023七上·茂名期中) 下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名称措施(部分)
    变法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更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 . 确立了郡县制 B . 推动了社会转型 C . 巩固了分封制 D . 实现了国家统一
  • 20.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B .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 .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21. (2023七上·茂名期中)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 . 晋文公称霸 B . 齐桓公称霸 C . 勾践称霸 D . 楚庄王称霸
  • 22. (2023七上·茂名期中) 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 . 都江堰的开凿 B . 长城的修筑 C . 灵渠的开凿 D . 始皇陵的修建
  • 23.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广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象郡与桂林郡。在秦朝时,广州属南海郡管辖。从广州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在地方推行(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世袭制 D . 分封制
  • 24. (2023七上·赵县期中) 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郡守 D . 御史大夫
  • 25. (2023七上·茂名期中) 下图是1962年在广州区庄出土的青铜戈,属典型的中原形制,内部刻有铭文“十四年属邦”等字。“十四年”指秦王政十四年,距离秦统一岭南的时间还有12年。它在岭南出土的合理解释是( )

    A . 战国末期,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商业交流的结果 B . 铜戈是南下的秦军所用,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物证 C . “十四年”时,岭南地区已经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D . “十四年”时,岭南地区青铜器生产技术水平发达
  • 26.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说明孔子具有( )
    A . 民本思想 B . 德政思想 C . 依法治国思想 D . “无为而治”思想
  • 27.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统一的观点。我国古代思想家与其相近的主张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民贵君轻 C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 . 兼爱非攻
  • 28. (2023七上·茂名期中)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但历史大势终归要回到统一的正轨上来的。他意在说明( )
    A .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 秦统一的意义
  • 29. (2023七上·茂名期中)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
    A . 秦朝疆域 B . 秦朝制度 C . 秦朝工程 D . 秦朝暴政
  • 30. (2023七上·澧县月考) 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荒淫奢侈,残暴无道,强迫百姓无休止的服劳役,致使民怨沸腾,终至亡国。他们惨痛的教训说明(   )
    A . 得民心者得天下 B . 国君不能过富裕的生活 C . 百姓不能服劳役 D . 末代国君基本都是暴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茂名期中)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 (1) 据材料一说说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的变化。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 (2) 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 (3) 材料三中“商君”是哪位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 32. (2023七上·茂名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的内容虽是多方面的,而在当时最紧要而众所关切的主题是和平;和平的前提是统一,没有统一的局面,和平不可能实现,关于战国时期和平与统一,当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和途径:一是和平方式,孟子提出以仁义之政代替兼并战争……,二是战争方式,强大诸侯以武力征服兼并其他诸侯……

    ——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冶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关注的主题。
    2. (2) 材料二所述主张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他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 (3)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法治”“德治”分别源于这一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要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3. (2023七上·茂名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时期事件
    西周(约前1046年一前771年)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前770一前221年)诸侯纷争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秦朝(前221—前207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实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编制

    【示例】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社会变革。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治方面,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使国富兵强,为后期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思想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百家争鸣的出现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 (1) 根据所学,说说西周分封制的弊端。
    2. (2) 根据所学,说说秦朝何时建立及秦统一中国有何意义?
    3. (3)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