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会人工取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等级 |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土地 | 1000千亩 | 150千亩 | 100千亩 | 60千亩 |
军队 | 六军 | 三军 | 三军 | 一军 |
政局动荡不安 |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
农业继续发展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
各国进行变法 |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
名称 | 措施(部分) |
李悝变法 |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
邹忌改革 | 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更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
申不害变法 |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
商鞅变法 |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一:百家争鸣的内容虽是多方面的,而在当时最紧要而众所关切的主题是和平;和平的前提是统一,没有统一的局面,和平不可能实现,关于战国时期和平与统一,当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和途径:一是和平方式,孟子提出以仁义之政代替兼并战争……,二是战争方式,强大诸侯以武力征服兼并其他诸侯……
——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冶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时期 | 事件 |
西周(约前1046年一前771年) | 实行分封制 |
春秋战国(前770一前221年) | 诸侯纷争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 |
商鞅变法 | |
百家争鸣 | |
秦朝(前221—前207年) |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
实行郡县制 |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 |
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编制
【示例】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社会变革。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治方面,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使国富兵强,为后期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思想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百家争鸣的出现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