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位于今天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属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一部分。该遗址发现的墓葬大小不一,墓内随葬品多玉器,如猪龙形玉雕、钩云形玉佩、玉璧和玉龟等,种类和数量随墓的大小而异,也有些墓空无一物。据此推知,当时辽宁地区( )
    A . 已出现较明显的贫富分化 B . 玉器制作水平全国领先 C .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 D . 已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 2. (2024高二下·泊头月考) 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保佑、赐福子孙;另一方面又会惩戒、加害后人。但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赐福功能,鲜有贻害子孙的情形。这一转变( )
    A . 推动了民本思想观念的产生 B . 增强了血缘纽带的作用 C . 增加了祖先在政治上的威望 D . 反映了宗法观念的削弱
  • 3.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分封制度的成熟 B . 君主集权的趋势 C . 世袭制度的崩溃 D . 宗法制度的衰落
  • 4.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西周时期,天子率领百官扶犁亲耕成为国家大典,所谓“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周人允许殷商遗民经商,但周人子弟绝对不行,只能进行农耕。这表明西周时期( )
    A .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注意笼络殷商遗民 D . 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 5.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战国时期,韩昭侯用申不害为相,申不害提出“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赵烈侯接受荀欣的建议,“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这些做法( )
    A . 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B . 适应了政治发展的需要 C . 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 D . 削弱了官僚体制的功能
  • 6.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表1 先秦时期两位著名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人物

    主张

    老子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持守本真,以“无为”治国,“使民无知无欲”

    孔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主对臣民道德感召,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为而政令可行的效果

    由表1可看出两位思想家( )

    A . 顺应了封建贵族参政要求 B . 积极探索理想的治世之道 C . 主张发挥君主无为的作用 D . 试图重塑时代道德价值观
  • 7. (2023高一上·信宜期末) 孟子“养浩然之气”与宇宙天地相交通;墨子认为荣辱、安危等一切系于人的努力;庄子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兵家充分发挥高度冷静的理智;韩非子对待人生如战场。 上述思想家对人生、生命、生活的认识(   )
    A . 注重伦理和政治秩序的重建 B . 极大推动了兼并战争的爆发 C . 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丰富养料 D . 都满足了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 8. (2024高一上·成都月考) 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独尊儒术”。材料表明秦朝至西汉中期(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B . 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 C . 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持续强化 D . 中华文明的版图初步奠定
  • 9. (2024高一上·船山期中)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 . 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 . 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 . 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 . 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 10.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孙吴时期,由于水陆商品转运的大量出现,逐渐在水陆交通便利之所形成了许多商品聚散地,当时称之为“会市”。到南朝时,“会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多、扩大,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不同于官方正式市场的商业性市场。据此可知,当时( )
    A . 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 B . 经济重心南移完全形成 C . 政府对商业间接进行监管 D . 跨区域贸易异常的繁荣
  • 11.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割据政权,其统治之下的人民主要是汉族,为了统治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生活的需要,采取了一些汉化政策。内迁少数民族采取的汉化政策( )
    A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消除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 C . 加速了自身封建化进程 D . 为隋唐盛世局面出现奠定基础
  • 12. (2024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
    A . 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 B . 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 . 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D . 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 13. (2023高一上·杭州月考)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这一变化可知( )
    A . 察举制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B . 选官制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 C . 早期选官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D . 科举制成后世唯一的选官制
  • 14.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图1 某一朝代中央机构及其职能示意图

    图1中的②处应该是( )

    A . 三司使 B . 枢密院 C . 御史中丞 D . 同平章事
  • 15.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两宋时期京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职业商人,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招牌、幌子向客户传递其所经营的商品范畴、特点和档次等。如《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家药铺的招牌分别为“赵太丞家”“杨家应诊”,招牌介绍了大夫特长与药品功能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商家经营诚实无欺 B . 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C . 商人市场意识强烈 D . 风俗画的写实风格
  • 16.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 . 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图

    材料二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概括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趋势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所呈现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 18.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周秦之变往往被视为第一次大变局。这次大变局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周秦之变所产生的秦制,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秦制的精华与糟粕,至今仍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摘编自秦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造就》

    材料三  

        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武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周秦之变的政治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的赋税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 19.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情。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解说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唐朝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

  • 20. (2023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作简要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