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主张 |
老子 |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持守本真,以“无为”治国,“使民无知无欲” |
孔子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主对臣民道德感召,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为而政令可行的效果 |
由表1可看出两位思想家( )
图1中的②处应该是( )
材料二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概括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周秦之变往往被视为第一次大变局。这次大变局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周秦之变所产生的秦制,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秦制的精华与糟粕,至今仍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摘编自秦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造就》
材料三
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武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材料
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情。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解说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唐朝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
材料
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作简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