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所在地区(今) | 文化遗址 | 所在地区(今) |
元谋人 | 云南 | 金牛山人 | 辽宁 |
北京人 | 北京 | 丁村人 | 山西 |
马坝人 | 广东 | 和县人 | 安徽 |
山顶洞人 | 北京 | 巫山人 | 重庆 |
蓝田人 | 陕西 | 长阳人 | 湖北 |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织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初,“民失所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后来的思想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韩非子主张君主“身贵”“位尊”“威重”“势隆”,居国家政治统治之中心,执政治权力之根本。他提出“抱法”(运用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处势”(君主集中国家一切最高政治权力)“用术”(掌握组织和驾驭官员的方法)为核心的统治理论,试图通过君权和法权的有机结合,实现国家的富强。韩非子……深知众人臣服于政治权力的秘密在于牢牢把握权力的关键……就是赏、罚。
——摘编自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
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先秦诸子文化》
材料一:
材料二: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簋内腹底的铭文拓片。
材料三:某学习小组以研究秦朝的社会发展作为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并确定了四个研究主题。
主题一:政治制度 主题二:经济发展 主题三:军事武功 主题四:文化成就
示例:
主题 | 资料序号 | 说明 |
主题四 | ⑥ | 睡虎地秦简采用秦隶书书写,可以研究秦的书法发展。 |
⑧ | 泰山刻石采用小篆刻写,可以研究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