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14...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78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五上·山阳期中) 课外阅读。

    空城计

    ①公元228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由于先(锋 峰)马谡(sù)既不遵守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失守。

    ②诸葛亮闻知街亭失守后,立即布置全军撤退计划。由于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正在此时,(哨 稍)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蜂(拥 涌)而来。众人听后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只见尘烟滚滚,魏军分两路冲杀过来。诸葛亮明白,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他神态自若,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有擅自出入和大声说话者“杀”。诸葛亮又命令:“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酒水、扫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带着两个书童,搬琴走上城楼,点上两炷香,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③司马懿的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疑惑,越看越害怕。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城中无兵,诸葛亮故意迷惑我们?”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办事(厉 历)来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城门大开,城中必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城,定会中了他的诡计,赶快退兵吧!”

    ④城楼上的诸葛亮,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他看到司马懿撤退了,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

    1. (1) 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 (2) 带着问题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方法。请你带着“诸葛亮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这一问题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简单概括出相关内容。(每条不超过20个字)

    3. (3) 下列对诸葛亮能成功实施“空城计”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 . 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 . 蜀国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 . 诸葛亮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4. (4) 文中共写了诸葛亮的两次“笑”,请你从文中找到他的具体表现,并思考这两次“笑”的原因。

      诸葛亮

      满面笑容

    5. (5) 下列歇后语中,与本文所讲的故事有关的是( )
      A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 .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C .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6. (6) 诸葛亮为什么“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
  • 2. (2023五上·法库期中) 课外阅读

    霉菌的功与过

    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是梅雨季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北京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也会进入“三伏炎蒸,汗流如雨”的“桑拿天”。这些日子闷热、潮湿、气压变低,为霉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②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常见的有曲霉、根霉、毛霉和青霉等。

    ③人们透过显微镜对霉菌繁衍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开始长出的白绒毛是霉菌的菌丝体,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它用来分解食物,吸收营养。随着菌丝的蔓延,颜色逐渐加深,有黑、绿、灰、棕和土黄色的粉末状细粒出现,这就是传宗接代的孢子。这些孢子有的像绒毯,有的像棉絮,还有的像蜘蛛网,多达几千亿的孢子成熟后,随处散播,当它们到了潮湿、阴暗、温暖、有氧气的环境里,只需要很少的养分就可以再繁殖出新的霉菌。

    ④霉菌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古人从黄曲霉中提取黄色液体,为皇家染制黄色衣服。腐乳的历史早在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记载,其中在豆腐上接种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他与病理学家弗劳雷、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制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他们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虽然霉菌对人类的贡献无法磨灭,但是它的危害也有目共睹。

    ⑥仅从一般建筑物中,能检测出并被认定的霉菌病毒就有几十种,它们繁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外墙长期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水的浸入,室内墙壁又被化工装饰材料乳胶漆、壁纸等密封起来,这就导致了墙体内过多的湿气难以释放,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霉菌病毒有可能会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⑦霉菌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致命的。曾经在一个养殖场里,十万多只火鸡突然倒地,不几天就全部死光。人们经过一年的仔细遇查,发现罪魁祸首竟是火鸡饲料中掺杂着的发霉的花生粉。研究人员从发霉的花生粉中找到了具有强致癌性的毒性物质黄曲霉毒素。

    1. (1) 本文主要介绍了霉菌滋生的时间和条件、、霉菌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以及 
    2. (2) 短文中画横线的内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和 
    3. (3) 短文第⑤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 引人入胜 B . 首尾呼应 C . 承上启下
    4. (4) 用“加粗”在第⑥自然段中画出一般建筑物中繁衍霉菌病毒的主要原因。
    5. (5) 短文第⑥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6. (6) 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发霉的花生粉中有黄曲霉毒素。( )

      ②腐乳在制作中没接种根霉或毛霉。( )

  • 3. (2023五上·余杭期中) 阅读与鉴赏。

    剥豆

    ㅤㅤ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ㅤㅤ我问:“想比赛?”

    ㅤㅤ“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ㅤㅤ“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ㅤㅤ“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ㅤㅤ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 , 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ㅤㅤ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ㅤㅤ“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ㅤㅤ“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ㅤㅤ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ㅤㅤ“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ㅤㅤ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ㅤㅤ“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ㅤㅤ“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ㅤㅤ“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ㅤㅤ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 (1) 在剥豆的过程中,母亲的心理和动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简要的语言,摘录文中的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鱼骨图中。

    2. (2) 母亲这样的心理,可以用文中“”这个词来形容。
    3. (3)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作者“喜”的是

    4. (4) 这场比赛究竟谁赢了?从括号里选择观点,在文中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我觉得这场比赛(母亲赢了 儿子赢了 是个平局),因为

    5. (5) 联系短文最后一段选择一句写一写母亲或儿子的心声。

      ㅤㅤ“孩子,我想对你说:生活中有,也一定有。当你面对时,你要。”

      ㅤㅤ“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不必,因为我知道,生活中有,也一定有。我一定会。”

  • 4. (2023五上·余杭期中) 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ㅤㅤ①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仅美丽,而且十分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她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ㅤㅤ②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穿上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ㅤㅤ③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他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恰巧梁山伯和祝英台要去的,又是同一家书院。祝英台和梁山伯互相都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弟。在读书期间,他们常常一起谈论诗文,相互关心体贴。

    ㅤㅤ④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该是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梁山伯,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告别时,祝英台委婉地告诉梁山伯:“梁兄,我家有个小妹子,年方十六,今天,我亲口许配与你,约你在来年三七二八月,请你前来我家说亲,希望梁兄千万不要错过了这段姻缘。”英台说完,便和梁山伯挥泪作别。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

    ㅤㅤ⑤后来,梁山伯从师母那里,得知祝英台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提亲。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祝员外让英台好生劝慰梁山伯。于是,梁祝二人在祝家楼台上相会,两人互诉相思之情。梁山伯回到家中万念俱灰 , 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ㅤㅤ⑥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上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见如故:

      万念俱灰:

    2. (2) 用关键词,梳理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
      别亲赴杭去求学→→提亲遇阻楼台会→

       

    3. (3) 祝英台为什么要去杭州读书?( )
      A . 因为她贪玩任性。 B . 因为她喜欢梁山伯。 C . 因为她不愿听任父母包办婚姻。 D . 因为她聪明好学,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
    4. (4) 下面对这个故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凄婉爱情。 B . 梁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C . 化蝶的结局象征梁祝冲破了封建之茧的束缚,自由地飞向幸福的彼岸。 D . 故事中的祝英台反抗父母、十分任性,不值得赞扬。
    5. (5)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和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联系全文,想想此时祝英台的心情如何?想象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6. (6) 李华在复述这个故事时,想要更多地体现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时,结下的深厚情谊,他应该对第段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可以添加一些内容,如:
  • 5. (2023五上·余杭期中) 非连续性文本

    下图是王林妈妈网上买到的其中一张电影票的正面和反面。

    杭州大地国际影城
    19:30 2023-11-2 6排06座
    VIP11厅 按摩椅自行消费
    影片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票价:50.00 元
    服务费:5.00 元
    售票时间:11-2 10:00
    售票渠道:时光网
    票类:网售
    票号:171709180707088
    温馨提醒
    1.请在电影开场前10分钟入场;
    2.凭票入场观影,每票仅限一人使用;
    3.此观影票一经售出,怒不退换;
    4.请勿携带食品饮料进影厅;
    5.影院禁止吸烟和携带宠物;
    6.影厅内严禁摄影、录音及录像;
    7.扫描票纸正面二维码,可脸证影票真伪。
     
    安全提示
    公共场所请注意安全出口
    1. (1) 阅读材料,我们了解到王林妈妈可能去看《》。
    2. (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一项是( )
      A . 二维码的作用,是验证本票的真伪。 B . 如果想使用按摩椅服务,还需在票外自行交费。 C . 为了买这张票,王林妈妈付了50元。 D . 这张票,是王林妈妈在时光网买的。
    3. (3) 下面的做法对吗?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王林妈妈觉得这部影片,很有现实意义,就让长期在国外生活,最近探亲在家的儿子王林,一块儿去影院,感受一下这个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②王林在影院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食品、饮料,准备在观影时食用。

      ③王林在19:25到达影院门口,进影厅用了5分钟,他赶上了电影开场。

      ④王林看到影片中一个精彩的场景,急忙用手机拍了下来,发朋友圈。

    4. (4) 王林妈妈因临时被单位领导通知需晚上加班,无法按时去观看影片了,她想把买到的票调换一个场次,可以吗?为什么?
  • 6. (2023五上·单县期中)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天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难耐,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却只叫了一声:   

    “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地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拍拍弟弟的手。弟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让深深的爱融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 (1) 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表现出环境的 
    2. (2) 等弟弟归家时,为什么“我”“焦急难耐”,母亲却“耐心又耐心”?
    3. (3) 如何理解“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这句话?
    4. (4) 与“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相照应的句子是(    )
      A . 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 B .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5. (5) 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 7. (2023五上·兰溪期中) 阅读

    野菊花

    ㅤㅤ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ㅤㅤ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ㅤㅤ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ㅤㅤ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ㅤㅤ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而野菊花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

    ㅤㅤ⑥这就是野菊花!

    1. (1) 短文第①②③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野菊花?请概括回答。
    2. (2) 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第②段中的“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写出了野菊花生长得 的特点。第③段的“”也写出了这个特点。再结合第②③段其他词句,我们发现作者借这些词句表达了 之情。

      ②第④段中,作者把野菊花与 、天空、和 、檀竹进行对比,表现了野菊花 (填序号)的品格。

      A.高洁与孤傲

      B.豪放与壮烈

      C.勇敢和进取

      D.狂野和骄傲

      ③文中还有一处与第④段的写法相同。抄写到下面横线上。

    3. (3) 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野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B . 在作者眼中,野菊花美得豪放壮烈,美得灿烂辉煌,美得野性,这种美太特殊了,没有名菊惹人喜爱 C . 本文告诉我们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姿态地开放,努力向上,勇敢进取
    4. (4) 短文的第①⑥段都使用了“!”,把它换成“。”好不好?为什么?
  • 8. (2023五上·路北期中) 课外阅读

    ____

    ①一天晚上,我在机场侯机,离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我在机场商店里找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个地方坐下,悠然地看起书来。

    ②我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塞进嘴里。

    ③我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我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吃着我的甜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越来越气愤,我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我每拿出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我很好奇他会怎么做?

    ⑤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

    ⑥我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道:“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但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当我的航班通知登机时,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再看一眼那个无礼的人。

    ⑧我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我那本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我打开行李包,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我看到了我那一袋甜饼!

    ⑨□如果这是我的□□我喃喃自语□□那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可是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我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我自己!

    1. (1) 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 (2)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你采用了什么办法?
    3. (3) 如果你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可以找出故事的线索。请将“我”的心情和对应的情节补充完整。

      情节

      在机场候机

      将要登机

      无法道歉

      心情

      气愤

      惊讶

    4. (4) 写出第⑦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主要意思。
    5. (5) 联系上下文,把“目瞪口呆”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6. (6) 给第⑨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 (7) 第③自然段中“偷饼贼”加上了引号、而9自然段中“偷饼贼”为什么没有加引号呢?联系上下文写出你的理解。
    8. (8) 在你看来、文中的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理由。
  • 9. (2023五上·永兴期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那么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是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1. (1) 根据短文内容拟定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荡然无存:

    3. (3) 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①“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这一奇迹”指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埃及的金字塔

      C.圆明园 D.罗马的竞技场

      ②“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中的“历史”指( )

      A.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成了胜利者。

      B.英法联军掠夺了圆明园的瑰宝,焚烧了圆明园。

      C.英法联军征服了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

    4. (4)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果为什么把圆明园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和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

      ②从雨果的复信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2023五上·邢台期中) 课外阅读

    骆驼——沙漠之舟

    自古以来,在浩瀚炎热的沙漠里,骆驼肩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是旱海的陆舟。

    由于骆驼长期生活在沙漠之中,所以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同沙漠有着密切的关系。

    骆驼的个头高,脖子长,在沙漠里能看得很远。它鼻孔大,对于水的嗅觉特别灵敏,人们往往靠骆驼的嗅觉去找水,它的鼻孔还能紧闭,能抵御漫天风沙的袭击。它的脚掌宽厚,有两个脚趾,踩在地上,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进松软的浮沙里。它的脚上有大片的胼胝,在被太阳晒得灸热的沙子上,能趴下来不会灼伤。

    骆驼能耐渴,也能耐饿。在没有水没有草的沙漠里一边走五六天,也不觉得口喝和饥饿无力,仍然能安详地往前走。但是骆驼背上的驼峰却渐渐缩小了,日子越长,驼峰缩得越小,这是因为驼峰是脂肪的仓库,生活条件好的时候,驼峰渐渐积累起来许多脂肪。当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时,驼峰里的脂肪就逐渐消耗而缩小。它对食物的要求也不高,植物的叶子、青草,甚至带刺的藤蔓,都是它喜爱的食物。它不仅能耐热,而且能耐寒。天寒地冻的时候,驼队冒着严寒,迈着稳健的步子在沙漠中坚定地走着,像一支船队,航行在广阔无垠的沙漠旱海之中,忠实地执行着运输任务。

    总之,骆驼由于生活在沙漠之中,它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都很好地适应了沙漠这个特定的环境。也正因如此,它才成为人们在无边沙漠中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古到今,它一直在为人类作出贡献!

    1. (1) 短文标题是“骆驼——沙漠之舟”,标题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 (2) “沙漠之舟”运用的修辞手法,简明而形象地说明
    3. (3) 这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文章说明对象是,说明的中心是 
    4. (4) 第4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5. (5) 作者抓住骆驼哪些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来说明它适应沙漠环境的呢?请写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