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八上·哈尔滨月考) 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大圆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粉碎矿石 B . 木炭炼铜 C . 铜器成型 D . 雕刻花纹
  • 2. (2024九上·石家庄期中) 第19届亚运会将在我国杭州举办,“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将成为本次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 . 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 . 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D . 积极回收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 3. (2023九上·武汉月考)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两个氮原子:2N2 B . 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C . 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D . 一个钙离子:Ca+2
  • 4. (2023九上·武汉月考) 某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制取时,进行了如下操作,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  )
    A . 二氧化碳的制取 B . 二氧化碳的收集 C .  二氧化碳的收集 D .  二氧化碳的验满
  • 5. (2023九上·武汉月考) “二氧化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燃料甲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乙、丙、丁都属于氧化物 B .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C . 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16 D . 丙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6. (2023九上·武汉月考)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 , 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相应实验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试管、集气瓶、单孔橡皮塞、水槽、铁架台、导管、橡皮管

    B

    分离河水中的泥沙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C

    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锥形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片、导管、橡皮管

    D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燃烧匙、导管、橡皮管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3九上·武汉月考) 某可燃物R是H2、CO、CH4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将一定量的R和过量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电火花点火。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反应后质量/g

    0

    m3

    m4

    m5

    已知CH4+2O22H2O+ CO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可能减少 B . 若m4:m5>11:9时,R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 C . 若生成物有2种,R的组成可能有5种情况 D . m4 的数值可以为0
  • 8. (2023九上·武汉月考) 某碱式碳酸铜(aCuO ·2CO2 ·bH2O)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测定该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m1g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测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为m2 g;称量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3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上述数据可确定a= B . 加热时,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C . 将测量沉淀的质量改为测量石灰水的增重,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 . 若生成的水蒸气液化残留在剩余固体中,会导致b的测量值偏小
二、非选择题
  • 9. (2023九上·武汉月考)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下图是几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

      图1中能表示石墨的是(填序号)。
    2. (2) 科学家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如图2所示)。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金刚石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3. (3) Ⅱ.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实验。
      生产化肥: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4. (4) 探究CO2的性质        

      在缓慢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中,a、b、c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10. (2023九上·武汉月考) 为缓减全球变暖趋势,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新兴碳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如图所示。

    1. (1)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被压缩的原因是 
    2. (2) 从反应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沉淀的操作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11. (2023九上·武汉月考)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的固体俗称干冰,丙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 (1) 若丁为难溶性白色固体,则丁为(写化学式),
    2. (2) 乙→丙化学方程式∶
    3. (3) 若戊为气体,且实验室可用相同发生装置制取戊与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丁的用途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转化为乙可以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分解反应   

      B.甲转化为丙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C.甲在常温下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乙→丁一定为吸热反应

      E.戊→丙一定为化合反应

  • 12. (2023九上·武汉月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铜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相关探究。
    1. (1) Ⅰ.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
      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 , 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木炭粉和氧化铜质量比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5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填化学式)排放。

    3. (3)

      Ⅱ.称取28.8g仅含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改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增重8.8g。碱石灰可以吸收H2O和CO2)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  ,打开  。 

      ②装置的作用是 。 

      ③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填序号)

      A. B. C. D.

      ④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个数比 (填“偏大”“不变”“偏小”)。

  • 13. (2024九上·新化期末) 某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欲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现取14g该样品与2g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杂质不发生反应),反应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 (2) 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