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共 60 分)
  • 1. 文献中的“ 中国 ”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 中, 如《大雅民劳》 “惠此中国 ”; 作为出土文物, 西周的何尊铭文中也有“宅兹中国 ”一词。 这说明传统典籍( )
    A . 能够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B . 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 . 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 . 比出土文物更有价值
  •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
    A . 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B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D . 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 3. 据史书记载, 汉初出现“极权丞相 ”现象, 皇帝见丞相时, 要为之起立行礼, 而且“丞相有病, 皇帝法驾亲至问病, 从西门进入 ”。 为改变此局面, 汉武帝( )
    A . 设立中外朝制度 B . 颁布推恩令 C .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 推行刺史制
  • 4. “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该材料(   )
    A . 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双重作用 B . 肯定了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 C . 说明科举制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 D . 指出了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 5. 为解决财政困难, 780 年, 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两税法, 规定: 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 每年夏、 秋两季纳税。 其最主要的社会影响是( )
    A . 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 增加国家支配土地的数量 C . 促进以庸代役广泛推行 D . 抑制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 6. (2023高一下·西夏开学考)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越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B . 门第观念日渐淡化 C . 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D .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 7. 唐代服饰宽衣大袖、 色彩鲜艳, 多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宋代服饰修长、 纤细、 淡雅朴素, 向着“禁欲 ”的方向发展。 宋代服饰变化的原因是( )
    A .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淡雅之风 C . 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 D . 儒家思想的变化影响了审美观念
  • 8. (2019·北京)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 .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 9. 明朝建国之初, 朱元璋便在东南近海地带修建诸如营堡、 墩台等各种军事设施, 从北至南, 绵延分布。 嘉靖时期,戚继光率领军民“沿海筑墙, 间设烟台, 自淮东至于广西, 无不如是 ”。 这反映出明朝(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以邻为壑的心态 C . 长城体系的延伸 D . 海防意识的增强
  • 10. 下列重大举措, 反映了清朝( )

    1684 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 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 年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1793 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 . 封建经济繁荣 B . 实行闭关锁国 C . 内忧外患严重 D . 加强边疆管辖
  • 11.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 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 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 除了保护鸦片走私, 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 .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12. 有学者认为,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 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 以夷制夷', 让洋人自己管自己, 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 ”列强由此轻易地攫取了( )
    A . 协定关税权 B . 领事裁判权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通商口岸传教权
  • 13. 1859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对此,清朝解释海河既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权。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 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B . 近代海防兴起 C . 闭关自守不断强化 D . 主权观念萌发
  • 14.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计有三: 一战舰, 二是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 出自( ) A. B. C. D.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瀛寰志略》 D . 《资政新篇》
  • 15. 《天朝田亩制度》 的原则, 一为土地公有, 依照产量, 将田分为九等。 二为计口授田, 不论男女, 按家口多寡,杂以九等, 好丑各半。 三为丰荒相通。 这突出体现了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 )
    A . 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B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 . 与资本主义相适应 D . 最终得以付诸实施
  • 16. 这场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 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 不是批发的 ”。 这场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7.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 )
    A . “现定稍宽其(鸦片) 禁……洋药(鸦片) 准其进口 ” B . “在中国通商口岸,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C . “ (各国) 留兵驻守, 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 D . “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 界内居住 ”“ (各国) 常留兵队, 分保使馆 ”
  • 18. (2022高一上·贵港期末) 1899年年初,台湾农民简大狮内渡大陆,遭到清政府逮捕。他在厦门厅受审时愤然陈词道:“我简大狮,系台湾清国之民……曾聚众万余人以与日人为难……故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则应目我为义民……千万勿交日人,死亦不能瞑目。”由此可知,简大狮(   )
    A . 将拜上帝会发展到台湾 B . 声援了朝鲜的农民起义 C . 武力反抗日本占领台湾 D . 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通缉
  • 19. 1896 年,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西学书目表》, 著录近代以来译书约 300 种(见下表)。 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不断有人续作。 这一做法( )

    西学 13 类

    算学、 重学、 电学、 化学、 声学、 光学、 汽学、 天学、 地学、 全体学、 动植物学、 医学、 图学

    西政 10 类

    史志、 官制、 学制、 法律、 农政、 矿政、 工政、 商政、 兵政、 船政

    杂类 5 类

    游记、 报章、 格致、 西人议论之书、 无可归类之书

    A . 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潮 B . 沿袭了中体西用思想 C . 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D . 提出了民主科学口号
  • 20. (2024高三上·吉林) 当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时,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这场运动( )
    A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企图 B . 具有反帝反封建色彩 C . 引起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D . 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 21. 下图是近代法国某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抬着大炮去北京》。 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致使( )

    A . 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B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 .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D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22. 有学者认为, “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 这个变化 是指( )
    A . 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 B .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 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 23.  民国三年,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 老农“忽作惊状, 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 老农茫然恍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 . 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 . 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 .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 .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 24. 辛亥革命以后, 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 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由此可见, 辛亥革命(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 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5. 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 “见过辛亥革命, 见过二次革命, 见过袁世凯称帝、 张勋复辟, 看来看去, 就看得怀疑起来, 于是失望、 颓唐得很了。 令鲁迅失望的这段历史是( )
    A . 清政府统治时期 B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26. 荣宗敬、 荣德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1912 年, 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 1915 年, 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 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 经过不断扩充, 到 1922 年, 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 12 家, 产量占 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 1/3 左右, 被称为“面粉大王 ”。 其拥有的纱厂, 也达 4 个。 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推动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有( )

    ①清末新政倡导创办工商企业

    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③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7. 如图为 1928 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 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 具有姿色, 富有革命思想 ” 等要求, 女性则表明自己“ 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 要求男性经济独立, 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 ”等内容。这反映出( )

    图为征婚广告

    A . 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 . 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 . 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 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 28. (2022高一下·奉贤期中) 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其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
    A . 自强与求富 B . 民主与科学 C . 独立与进步 D . 新道德与白话文
  • 29. 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 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时间: 1921 年 7 月— 8 月初

    地点: 上海、 嘉兴

    事件: ____

    意义: 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三大 D . 中共四大
  • 30. 1927 年 7 月 15 日, 汪精卫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 大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大革命失败。 大批优秀中华儿女倒在了反革命的血雨腥风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 从 1927 年 3 月到 1928 年上半年, 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 31 万多人。 由此我们得出的教训是( )
    A . 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 B . 把反封建作为革命首要任务 C . 表明第一次国共革命已失败 D . 开辟以农村为主的革命道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28 分)
  • 3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 松江府一 带“所出布匹, 日以万计 ”, 远销湖广、 江西、 两广、 陕西、 山西、 北  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 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 1757 年, 清政府关闭厦门、 宁波等港 口, 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 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 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 口 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材料二中的“本 ”、 “末 ”各指什么? 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3. (3)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 3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阅读图片和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 猜忌、 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  牢地掌握了领导权, 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悬臂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 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哈里森• 埃文斯• 索尔兹伯里《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

    1. (1)  指出材料一 中图 1 和图 2 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30 年代中期被迫长征的原因? 并指出材料二中“分水岭 ”的具体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三、 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12 分)
  • 33.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出路的探索

    代表人物

    救国探索方案

    林则徐、 魏源等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洪秀全、 洪仁玕等

    “地上天国 ”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等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康有为、 梁启超等

    “ 维新变法 ”

    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等

    “ 民主共和 ”

    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 周恩来等

    “社会主义 ”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 从表中任选两个救国探索方案, 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 简析两个救国探索方案的发展, 并说明其原因。 (要求: 明确列出两个救国探索方案, 观点正确, 史实准确, 论证充分, 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