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知道有什么人会喜欢“罐头笑声”①。有一天我对几个学生、两名电话修理工、若干大学教授,还有保安做了一番调查,大家无一例外对其持批评态度。挨骂最多的是电视台,还有它那套笑声音轨,以及靠技术来增强喜感的制度。他们说,这么做愚蠢、虚假、肤浅。尽管我采访的样本很小,可它真实反映了大部分公众对笑声音轨的负面感受。
那么,为什么电视台的高级主管们这么喜欢“罐头笑声”呢?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迎合公众的需求,才得以名利双收。他们虔诚地采用令观众反感的笑声音轨,哪怕他们旗下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提出抗议也照用不误。好些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都要求从自己担纲的电视节目里取消“罐头笑声”。可这样的要求很少被顺利采纳,成功的都是经过激烈抗争才实现的。
“罐头笑声”对电视台高层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这些精明老练的人死抱这种做法不放呢?答案既简单,也耐人寻味:他们听了研究的话。实验发现,使用“罐头笑声”,会让观众在看到滑稽节目时笑得更久、更频繁,认为节目更有趣。此外,一些证据表明,对糟糕的笑话,“罐头笑声”最为有效。
从这些数据来看,电视台高层的做法完全合理。把笑声音轨加入喜剧节目,哪怕节目品质低下,观众也会觉得很有趣、很滑稽、很好看。
解决了电视台大用笑声音轨这道谜题,一个更让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出来了:为什么“罐头笑声”能对我们产生那样的影响呢?显得怪异的不再是电视台的高层了,他们只不过是依照逻辑和利益来做事罢了。相反,观众们的行为才奇怪呢。为什么我们会对着打了机械笑声鸡血的喜剧节目笑个不停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种拙劣的喜剧很可笑呢?我们很清楚,我们听到的笑声跟先前笑话的幽默程度毫不相关,它不是真正的观众在现场同步发出来的,而是机械师在调音台上人为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伪造得那么假,可是仍能对我们起作用!
要揭示为什么“罐头笑声”有这样的作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另一种强大的影响力武器:社会认同原理。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运作得不错。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总比跟它对着干犯的错误少。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的确也是应该做的事。社会认同原理的这一特点,既是它的强项,也是它的主要弱点。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捷径,与此同时,选择使用这条捷径的人,也很容易遭到沿途伺机出手的牟利者的攻击。
就“罐头笑声”一例而言,问题出在这儿: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我们利用其他人的笑声来帮助自己判断哪些地方好笑,这没什么愚蠢的,因为它与证据确凿的社会认同原理完全吻合。可我们傻就傻在对明显是伪造出来的笑声也出现了这个反应。不知怎么回事儿,幽默的一个空洞特征——笑声跟幽默的实质一样管用。上一章提到的火鸡和臭鼬玩具的例子很有启发性。由于“叽叽”的特殊叫声一般是跟刚出生的小火鸡联系在一起的,火鸡妈妈完全根据这一声音来给予关照。结果,只要在充气臭鼬玩具身上播放小火鸡“叽叽”叫的声音,就能愚弄火鸡妈妈,模拟的“叽叽”声足以启动火鸡妈妈的母爱磁带。
火鸡和臭鼬玩具的故事,很好地解释了普通观众和播放笑声音轨的电视台高层之间的关系。
我们太习惯于拿其他人的反应来判断节目是否好笑了,我们听到声音就做出反应,并不考虑事物的实质,这样一来,声音也可以愚弄我们。就好像“叽叽”声能刺激火鸡妈妈的哺育行为一样,预先录制好的“哈哈”笑声也能刺激我们发笑。电视台的高管们利用了我们的捷径偏好,以及我们对偏颇证据做出自动反应的倾向。他们知道,笑声音轨能启动我们的磁带。按一下,就播放。
利用社会认同来谋取利益的不只有电视台高管。“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肯定错不了”,这种心态在很多场合都会被利用。每晚开始营业前,调酒师常常会在自己的小费罐子里放上几张之前客户给的票子,给后来的客人留下一个印象:把钱折起来当小费是酒吧里司空见惯的礼貌行为。出于同样的原因,募款员会在筹款箱里放上一些钱,以期产生同样的积极影响。传教士在听众当中安插“托儿”,到了特定的时间,这些托儿就走上台做见证或捐款。
销售兼励志顾问罗伯特在给销售学员的建议中,准确总结了社会认同原理:“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研究人员也会使用以社会认同原理为基础的手法,它们有时能取得相当惊人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一直在运用此类手法消除不受欢迎的行为,比如让患有恐惧症的人摆脱极端的害怕情绪。
(摘编自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闾佳译)
[作者注]①指电视台播放情景喜剧时,在“观众应该笑”的地方插入的笑声录音。
社会认同原理是一种。
制琴记 阿占
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胡三亮出了琴——一把手作小提琴。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体弧度圆润。雕工很有自信。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均匀,不太硬也不太软。琴箱内部处理得同样细致,没有留下任何工具的痕迹……真是一把有样貌的手作琴,韩五心中暗暗叫绝。
“爷们儿,你代理的那些机械琴不利于天才琴童形成个人风格,机械琴看上去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饰物,手工琴却是艺术品。我有匠人手艺,你有音乐资本,不如我们一起做琴吧。”
是年,胡三五十初叩天命,韩五三十恰逢而立。
胡三看上去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头顶是谢的,常见油光,一张凡夫黑脸。胡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四十九岁那年,首届国际小提琴节在家门口举办,胡三走了进去,结果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镇住了。太美了!他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那年春节,他用两瓶茅台换回来两摞小提琴图纸,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满地,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开凌梭鱼上市的时候,胡三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榫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间,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终于,樱花盛开的时候,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当然,第一把琴的音色不均、不圆、不润,自然也就不美。胡三很不服气,他决心一把一把地做下去,于是便有了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到了第五把,胡三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个搭档了,于是想起了韩五,也就有了开头的那段当街背琴疾行。
与野生的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不高,偏瘦,食草动物的眼神,一介书生的白面。大学毕了业却没脱下满身的学生气,韩五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知道如何顺着琴的性子捋。没几年,琴行就有了口碑。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性格孤僻,音乐学养却是极高的,侍弄乐器很有道道儿。知音难逢,大多数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直到胡三的闯入,让他预感到,一些期待已久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就这样,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德式老房子中,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做一把琴至少需要三十五天,而每做完一把琴,胡三都会给自己一个彻底的放松——通常是休息整整二十天,望天、听海、穿风,各种出神。
只有一次,胡三做完琴之后没有休息。韩五去上海参观国际名琴展了,琴作坊里一下子没有了敲打木头的声音,胡三感到很寂寞,便把北墙上的老琴取了下来。这是一把被虫蛀了的老琴,千疮百孔,声音已经喑哑,一直被韩五当镇店之宝供着。
刚修了两天,韩五回来了。
“胡三,你疯了!你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你不应该自作主张去修它,你应该先问问我。因为你不了解这把琴对一个家族意味着什么,它是我祖父用命换来的。1914年秋天,日军占领青岛,祖父护送一个叫希姆森的德国建筑师一家乘船返回德国。希姆森将小提琴托祖父保管好,说是家传之物,日后来取。20世纪中期以后,祖父的苦难日子就没有间断过。祖母自缢,父亲和两个伯父因为家庭成分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参军。祖父把能烧的书都烧了,琴总是藏得很好。可祖父还是得罪了人,抄家没完没了。
最后一次,他从抄家人手中夺过这把琴,跳下二楼的阳台,摔成了残疾。”
“为了一把琴,去跳楼?”
“人人都说祖父傻,为了一把琴赔了后半生。”
“希姆森呢?”
“再无音讯。后人也没来过。父亲往大使馆写了好几次信,但是,一切平静得像没发生过一样。”
胡三发誓一定要修好这把琴。前前后后修了一年,果然,重生后的琴音绮丽饱满,也沧桑沉郁。韩五感激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来。
琴作坊开业的第七年,十一岁的小满来了。买不起手作琴的小满经常偷偷跑到琴作坊,只为看一眼漂亮的琴。一天,小满又来了,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忽然,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有好几把琴等着你试呢。”小满很难把泪水一下子咽回去,可他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即便是难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地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
“小满,你进步太快了!”
“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拉这个曲子。妈妈外表坚强,其实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得很厉害。教琴的老师说这首曲子经常被心理学家用来给病人解除痛苦,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对妈妈有用……”
“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
琴作坊开到第八年,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爱挑剔的毛病却越来越厉害——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挑剔琴主的品性。
琴作坊开到第九年,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
秋天,月亮升了起来。城里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说:“十把手作琴的订单,加拿大的朋友拜托我把这件事办好。请两位老师配合一下。价格翻番儿,时间紧。”
胡三接了一句:“做不了,情绪上不来。”
这两个怪人,一个抬头看着月亮,痴痴地、傻傻地、呆呆地不动。另一个笑了,伸出手指,弹了一下月光,那铮铮鸣响,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银般流散了。他们似乎同时想起了那个孩子——小满,还有北墙上的老琴。
“小满应该可以参加维尼亚大斯基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
“他需要一把好琴。”
(有删改)
材料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轒輼② , 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③ , 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材料二: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一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④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第六十九章)
(节选自《老子》)
[注]①橹:即楼橹,一种攻城器械,车上建有没有覆盖的望楼,以观察敌情。②轒輼:四轮车,一种攻城器械。③堙:小土山。④攘:捋起袖子。
将不胜A其忿而蚁附之B杀C士D三分之一E而城F不拔者G此攻之H灾也。
都相同。
D . 矜,自夸、自恃,与《<老子>四章》“自矜者不长”中的“矜”意义相同。①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②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① , 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示收成不好。
化沙为土、点石成金,似乎都是神话传说中的情节,但如今,我国科学家____①____,并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之中种出了盈盈绿意。
早在2008年,重庆交通大学的易志坚教授就开始思考沙变土的可能性。经过研究,他发现土壤有“万象结合约束”的特性,即土壤中任何两个颗粒从任意方向都能够结合。正是这种约束使土壤只要施以温和的力就能“抱住”植物根系,维持植物稳定,并且能够保水、保肥和透气。但是,____②____,所以表现为一盘散沙。
如果让沙粒间也拥有“万象结合约束”,是不是就有可能实现沙漠土壤化呢?经过反复实验,易教授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植物纤维,并制成了黏合剂。____③____,再加水搅拌,只需2分钟,原先金黄色的沙子就会变成深褐色的“土壤”,而且摸上去很有黏性。其原理很简单,植物纤维在沙子表面结了一张网,正是这张网给了沙子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实现了“沙变土”的转化。
这种改造沙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 它大大减少了水分渗透的速度,也就是说,沙子开始具有储存水分的特质了,植物对此来说无疑是福音。不仅如此,只需要用这种植物纤维黏合剂对沙子进行一次改造,就可以实现可持续耕种,后续的植物种植还能反过来改善土质。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 , 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例: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的白云。”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是指两个行动者通过长期的合作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弱关系是指两个行动者之间短暂的社会接触所形成的关系。强关系往往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往往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联系。
处在新时代,你更欣赏哪种关系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