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悟言一室之内 B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 .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2.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欲奉诏奔驰 B . 室仅方丈 , 可容一人居 C . 放浪形骸之外 D . 亦将有感于斯文
  • 3.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示例中的加粗词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死生亦

    A . 涉以成趣 B . 是以区区不能废 C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 种树
  • 4.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今臣亡国贱俘 B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 .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 . 得双石于潭上
  • 5.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B . “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指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C . “修禊事也”中的“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拔除不详。 D .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
  • 6.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供养无主

    A . 臣具表闻 B .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 刘日薄西山 D . 谨拜表
  • 7.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8.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 臣郎中    谨表以闻 B . 犹蒙育    不名节 C . 未曾离    是以区区不能 D . 但以刘薄西山    报养刘之短也
  • 9.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刘日薄西山    娘指叩门扉曰 B .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室西连中闺 C . 报养刘日短也    臣不胜犬马怖惧 D . 客逾疱宴    呱呱
  • 10.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扶老以流憩    或孤舟 B . 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 C . 涉以成趣    琴书以消忧 D . 亲戚之情话    携入室
  • 11.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悟已往不谏    知来者可追 B . 瞻衡宇    设九宾礼于廷 C . 策扶老流憩    云无心出岫 D . 门虽设常关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 12.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 . 不能喻之于怀 B . 遂见用于小邑 C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13.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毕至

    A .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 .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 . 所以游目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 . 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 14.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两膝相 B . 每自于管仲、乐毅 C . 今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 . 至南郡,而琮已降
  • 15.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诸父异爨(及,等到);②先妣之甚厚(扶养);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且);④有神护者(大概);

    ⑤后五年,吾妻来(旧指女子出嫁);⑥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⑦其稍异于前(制度);⑧今已亭亭如盖矣(直立的样子);

    A . ①③④⑤⑦ B . ①④⑤⑥⑧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②③⑥⑦⑧
  • 16.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外无期功强近亲    臣固知王不忍也 B . 州司临门,急星火    青,取之于蓝,而青 C .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 . 岂敢盘桓,有希冀    若属皆且为
  • 17.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的“乳”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都是名词作动词。 B . “束发”,一般指男子20岁时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年;而“弱冠”则一般指男子15岁,此时要举行冠礼。 C . “大母过余曰”的“过”与《孔雀东南飞》中“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的“过”意义不相同。 D . “望日”通常指阴历每月十五或十六,这一天日月相对,月亮圆满,而“既望”通常指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如《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
二、现代文阅读
  • 18.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中青报:在书房写作和在其他地方写作,感觉有什么不同?

    冯骥才:作家的书房,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同时,书房又是作家向外射子弹的战壕,是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诗情画意的地方。

    中青报:你觉得中国文人的书房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吗?

    冯骥才:中国文人的书房,我觉得有两个特质:一是很强的书卷气,没有浮夸没有享受,是一个纯精神的地方;二是琴棋书画,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屋子里一般有一些相关的东西。

    中青报:你去过别人家的书房吗?喜欢谁家的书房?

    冯骥才:我进过不少作家的书房,从冰心、孙犁到贾平凹,我相信那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

    (摘自《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

    材料二:

    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为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助力。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科举取士本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实现政治抱负的唯一通道。一些文人墨客却因时运不济、命途乖蹇,不是屡试不第就是遭受打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与诗酒之间,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名士之美。

    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一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

    既是“陋室”,当然不求气派奢华,也不求满壁藏书,不必有“丝竹”声这种奢侈品,更不能堆满案牍公文,变成一间要务繁忙的办公室,但一定要具备“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朴实,要有“鸿儒”们的雅集,从而满足名士们清新淡雅的精神需要。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两宋以来,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及至明清两朝,器物之美到达顶峰。各类文房雅物、金石碑版,竞相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最爱,书斋应运而生。

    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海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明清书斋,见证了中式生活美学的极致:繁复之美。文人们不但践行、推崇这种繁复之美,而且还将其理论化,除了前文所述文震亨与高濂的两本书之外,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等著述,均对此颇有研究。

    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坐北向南,左右砖登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的楼阁,并且“凿一池于楼下”,其风景“曲岸弯环,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这种奢华的园林景观与几十万卷藏书交相呼应,可谓极致之美的典范。

    清代,江南藏书楼数不胜数,除了宁波天一阁之外,还有嘉兴项氏的“天籁阁”、朱彝尊的“抱曝亭”以及晚清陆心源创办的“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乾隆帝曾称这类藏书楼之多令他“指不胜屈”。这也是当时江南经济繁盛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韩晗《书房里的生活美学》)

    材料三: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庐、庵、山房等等,各有寓意。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润、簃、虔、牖、庋、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

    任继愈先生晚年的书斋取名叫作“眼科病房”,他说岁数大了,无论做点什么工作,都必须点点儿眼药才能干活儿,可不是名副其实的“眼科病房”么?

    无论斋号为何,用了何字,其中都蕴含了主人的哲思和希望,斋号之中,往往透露出其主人的性情、经历和思想。因而这些斋号早已不仅仅是一些文人为自己的书房起的名字,而是书斋文化的长卷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文人思想史。

    (摘编自寒食《中国文人书斋命名及文化释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属于人物专访,根据冯骥才的说法,琴棋书画与文人是相关的。因此,文人的书房里一般会有这些东西。 B . 名士之美、极致之美、繁复之美都是中式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生活美学在我国古代书房文化中均有所体现。 C . 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而今天的书房则只是阅读写作的地方。 D . 材料二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不同“书房”进行了介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书房的生活美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通过纵向比较,阐述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书房的不同之处。 B . 透过文震亨的《长物志》和高濂的《遵生八笺》,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清之际书斋的陈列、布置的情况。 C . 兴起于明清时期的江南藏书楼常常既有园林景观,又有几十万卷藏书,可以说是古代书房极致之美的典范。 D . 归有光将书房命名“项脊轩”,辛弃疾将书房命名“稼轩”,这与他们的书屋外形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有关。
    3. (3) 下列书斋命名中,可以反映书斋主人“达观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活到老、学到老。 B . 明代张薄,读文章时边抄边诵边记,反复六七次,于是把自己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C . 清人蒲松龄常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把闲谈加工整理成小说,于是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聊斋”。 D . 中国近代歌舞之父黎锦晖新中国成立前住在个茅草屋里,却将自己的书斋起名“嘉禾”别墅。
三、文言文阅读
  • 19.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栎全轩记

    [明]归有光

    ①余峰先生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

    ②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③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躐。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余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

    ④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樟也,则楩、梓、豫樟才,而栎不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樟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 , 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

    【注】①余峰先生:张意,字诚之,号余峰,昆山人。②两司:明代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两司,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司法官署。张意曾官至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属正四品大员。③施施然:喜悦自得的样子。④陶岘:唐开元间人,爱好山水,自号麋鹿野人。⑤凌躐:超越。⑥骈首:头并着头。⑦机、云:指陆机、陆云兄弟,均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⑧楩、梓、豫樟:喻栋梁之才。⑨栎:喻无用之才。⑩栎社:指张意甘愿做栎社树。神社旁的栎树无用,不被砍伐而能保有长寿。

    1. (1) 在第(3)段中的“□”处填入恰当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加粗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 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之曰栎全轩 B . 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达生之至论 C . 去岁越,泛西湖,过钱塘江 D . 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
    3. (3) 下列说法与本文中所论“知道之言”旨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B .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C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D .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4. (4) 通观全文,可以看出余峰先生以“栎全”二字命名轩屋,有何深意?
  • 20.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即至。既受吾赏,又吾礼,无乃难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②地:指地位、权势。③量:满。

    1. (1) 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解释为“让……做相国”,和《鸿门宴》中“使子婴为相”中的“相”用法不同。 B . 以为,解释为“认为”,和《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为”词义不同。 C . 责,解释为“要求”,和“求全责备”“责人从宽,责己从严”中的“责”词义不同。 D . 布衣,指粗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常用来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个平民百姓。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文侯听从车夫的建议,请段干木做国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给段干木优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前往看望他,此举受到国人的称赞。 B . 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勇拼杀、一争高下,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即便如此,最后也挽救不了国家之亡、国君之死。 C . 魏文侯对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对翟璜却傲慢无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段干木是个看轻官位、俸禄的贤者,而翟璜却要官得官,要俸禄得俸禄。 D . 魏文侯认为,段干木虽隐处穷巷,却声名远扬,因为他以德行、道义为先,是个贤者,而自己只是地位显赫,富有财富,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

      ②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之。

四、诗歌鉴赏
  • 21.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白头吟》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西京杂记》认为此诗是卓文君因为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而作。②躞蹀:指小步行走的样子;徘徊。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③竹竿:指钓竿。嫋嫋:同“袅袅”,动摇貌。簁簁: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前两句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人,也喻指纯洁无瑕的爱情,意蕴丰厚。 B . “凄凄”四句写女主人公因遭到遗弃而凄惨悲伤,希望能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C . 结尾四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隐喻男女情欢意洽,指出真正的爱情应以情义为基础。 D . 全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四句一节,通过今与昔、现实与理想不同角度的变换描写,层层推进,刻画出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历程。
    2. (2) 《白头吟》是汉乐府古辞,与《氓》类似,讲述的都是爱情悲剧,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白头吟》与《氓》女主人公性格方面的异同。
五、默写题
  • 22. (2024高二下·辉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两句所描写的情境,与王维“人来鸟不惊”之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亲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古代诗文的重要内容。《陈情表》通过“”叙述了祖母亲自抚养年幼丧父、体弱多病的李密;《项脊轩志》中用“”抒写了归有光面对祖母赠予的象笏,睹物怀人的伤痛。
    3. (3) “魏晋风流”所代表的名士风范,自古就受到历代文人的仰慕。他们或在雅集欢会中纵酒吟诗、抒发性情,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录;或在田园山水中放声长啸、赋诗抒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记。他们在不羁洒脱中领悟生命的哲理,王羲之感叹死生之至大,他对生死、长寿短命的看法是“”,陶渊明感伤人生短暂,他提出应该顺随自然、乐天安命的语句是“”。
    4. (4) 《陈情表》中李密表示不仅没有伯叔兄弟,而且“”,可见其缺少亲人伶仃孤苦的境况。
    5. (5) 《兰亭集序》中“”与感叹时光流逝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相似。
    6. (6) 在《陈情表》中,对于朝廷授予自己洗马一职,李密虽感激地表示“”,但因为要奉养祖母,也只能推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