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2024八下·黄石期中) 艾瑜和同学们准备参加“课文我来读”比赛活动,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艾瑜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这样读:“最壮的是塞(sài)外点兵,吹角(jiǎo)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 (tiǎo)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dǒu)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B .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为突出延安城的具体变化,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艾瑜将“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等重叠量词重读。 C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艾瑜认为读这句话时语调要轻柔,“扑面”“朦胧”要读得舒缓、轻快,读出内心的欢愉。 D . 艾瑜为了读出《小石潭记》的意境美、节奏美,这样处理朗读的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
  • 2. (2024八下·黄石期中) 形近字是汉字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在读书中遇到形近字加以揣摩,会有别样的趣味。艾雯写了个“莫”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时代楷口  B.美口不已   C. 口然回首  D. 口顶礼拜

  • 3. (2024八下·黄石期中) 艾瑜为主持“诵读经典”活动拟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修改的任务。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①“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从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今天②让我们-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选择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1. (1) 开场白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应将改为
    2. (2) 画线句①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改为
    3. (3) 画线句②是病句,请说明修改方法:
  • 4. (2024八下·黄石期中) 艾雯参加黄州遗爱湖研学活动,对遗爱湖的一副对联很感兴趣,但她已记得不大清楚,请你选择适当的内容帮她把对联补充完整。(横线处选择填写的内容:A.烟波 B.月影 C.诗D.梦)

    上联:临皋春晓,千里①千里②

    下联:玉案梅香,一帘③一帘④

  • 5. (2024八下·黄石期中) 学校志愿者来到某公园发放科普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艾瑜看见一位叔叔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赶忙上前劝阻。假如你是艾瑜,请结合宣传单中的部分文字对这位叔叔进行规。要求语言得体,内容恰当。

    电池的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旧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分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 6. (2024八下·黄石期中) 艾雯用一段话对课本中的古诗文进行整理,请你在横线处填写相关的古诗文名句。诗歌,让每一个中国人显而不露的情感,有一处安放灵魂的桃源,或写景,或言志,或传情,经千百年流转,让诗歌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文化传承:在《关雎》中,我们见证了“①,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蒹葭》中“②,道阻且长”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对心中伊人的执着追求;《式微》中“微君之躬,③?”让我们感受劳役民众对统治者的沉郁愤懑;《子衿》中“④,如三月兮!”让我们体味相思女子对心上人的真挚思念.此外,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我们看到了溪水逶迤如“⑤,明灭可见";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我们领略了洞庭湖“气蒸云梦泽,⑥” 的雄伟气势;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我们理解了那份“⑦,天涯若比邻”不以山水为远的真挚情谊;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我们享受着“⑧,禅房花木深”那份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 7. (2024八下·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别舍弟宗一①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释】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春夏之交,正是柳宗元再贬柳州时。

    1. (1) 诗的首联“”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我体会到与“凄神寒骨,悄怆幽”相似的情感;尾联融情于景,诗人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我感受到诗人送别堂弟时的感情。
    2. (2) 诗的颔联妙用数词,“”与“”对比,我读出了诗人孤苦零

      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

  • 8. (2024八下·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涤水,涤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涤。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连栋架险三頁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A)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B)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②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C)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唐·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②袁晁:唐代宗时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原是台州胥吏,只因不肯残虐百姓,又征赋不力,而遭受鞭背之刑,公元762年率众起义,兵败被杀。③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申……敬,表示敬意。

    1.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语境推测法

      便向路

      联系成语法:攻其不

      寒暑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复前踪

      字典查询法:①招引,招致;②造成,导致;③求取,获得④奉献,献纳;⑤放置;⑥兴致。

      饮食

    2. (2) 请将“以”“则”“亦”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3. (3)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4. (4)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5)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记录了桃源人避隐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而【乙】文虽未作陈述,却暗有说指。请结合文句和注释,推测山中人避隐的原因。
    6. (6) 乙文的叙述给人感觉颇为真实,仿佛亲历,作者却取名为“仙游记”,说说作者以此为题的用意。
  • 9. (2024八下·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

    明廷臻熊寒冰

    ①4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举办的第三届消博会上,绿色可持续理念,低碳可降解的产品,成为各类消费精品生产企业的共同追求。

    ②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活动变化、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等,后者包括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变化等.

    ③全球系统中的碳库主要有4个,分别为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碳库。大气碳库是4个碳库中最小的,约700Gt (1Gt=10亿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先引起关注。

    ④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大量开采和使用岩石圈中以石油、煤、天然气等形式存在的化石燃料,最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停留在大气圈中,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等生态问题,也会导致森林火灾、干旱、龙卷风等气候异常。

    ⑤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各行各业实施减碳策略。目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手段主要分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⑥源头控制是指开发新能源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核电集团全年发电量为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创历史新高,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发电量为173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的发电量为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

    ⑦过程控制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源处设置相应技术来减排。在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来实施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并封存地下或海底,使大气中的碳重新回归岩石圈,主要采用电化学捕获、液体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等。世界上最大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工厂位于冰岛,每年可储存4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把790辆汽车的年碳排放量封入地下,目前,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成本和一些技术难关依旧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

    ⑧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均是在减少向大气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无法处理那些分散的碳排放源和当前大气中现有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一些末端技术来实现深层次的脱碳,常见的末端技术是生物质能的碳捕集与封存。该技术被认为是可行性最高的负碳技术,通过农作物或植物的生长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利用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可能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包括陆地增强风化,海洋碱化,均是提升生态系统能力来去除大气中的碳,直接空气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大型风扇提供稳定的大气流动,并结合化学工艺直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和水源的负担,但捕获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600美元,成本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声明,去除大气中温室潜能值更高的甲烷,是在短时间内解决气候变化的另一有效途径。国外学者布伦奈斯将经过铜处理的沸石颗粒加热至310℃,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甲烷,这为未来使用热催化技术来对抗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光催化剂内形成电子—空穴对,产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羧基活性基团,氧化大气甲烷。目前出现了一种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与光催化相结合的新系统,可实现超稀薄大气甲烷的大规模、零能耗捕集与高效降解,被最新出版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年度报告认为是新兴负排放技术.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太阳活动变化和人类使用化石燃料都能引起全球气候系统变化。 B .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会产生各种生态问题和气候异常。 C . 减少温室气体的主要手段目前均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D . 热催化和光催化技术是目前解决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2. (2) 根据⑥一⑨段,概述减少温室气体的技术。
    3. (3)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核电集团全年发电量为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创历史新高。

  • 10. (2024八下·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艾草,香如故

    肖朵朵

    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

    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③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蒿,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缔软白云

    ④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屈原在《离骚》里说:“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些叙述,像夏夜轻灵的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只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一边帮我悬灸,一边将这些向我娓娓道来。

    ⑤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⑥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回到故乡那片我小时候采艾叶的马尾松林,我们下了车,雨下得又轻又软,墨绿的群山全被雨水濡湿成深青色,青草簌簌地拱动着生长,一层一层绒毛般的艾草已经布满山野,

    ⑦雨过天晴时,我带儿子去那里采艾叶。笔直的松树树干直指天宇,山风吹拂,鸟语嗎啾,如雾如岚的水汽依旧弥漫在林中,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熟悉的世界,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⑧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 (1) 文中第④段中写到:“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请概括印证这句话的具体事件:

      ① 

      ② 

      ③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

    4. (4) 选文第④段引用了多篇描写“艾”的诗文,有何作用?
    5. (5) 选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 11. (2024八下·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各题。

    为指导同学们阅读《经典常谈》,语文老师设计了以下阅读任务群,请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阅读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读有选择

    《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通过浏览目录对全书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请你结合目录,选择其中一个篇目写一则推荐语

    读时批注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

    (节选自《<诗经》第四》)

    阅读名著要养成批注的习惯。请从语体色彩的角度给选段写一则批注。

    读贵有悟

    《史记》,汉司马迁著,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

    (节选自《《史记》汉书》第九》)

    阅读选文时,你是否发现司马迁的成长经历对于他写作《史记》有着很大的帮助?请你加以分析。

    读以致用

    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

    (节选自《<说文解字》第一》)

    下面是“集”的几种字体,根据选文指出字体为隶书的一个,并推知其本义。

    隶书是____(填序号) ,“集”本义是____ 。

    1. (1) 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通过浏览目录对全书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请你结合目录,选择其中一个篇目写一则推荐语
    2. (2) 阅读名著要养成批注的习惯。请从语体色彩的角度给选段写一则批注。
    3. (3) 阅读选文时,你是否发现司马迁的成长经历对于他写作《史记》有着很大的帮助?请你加以分析。
    4. (4) 下面是“集”的几种字体,根据选文指出字体为隶书的一个,并推知其本义。

      隶书是(填序号) ,“集”本义是 。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 12. (2024八下·黄石期中) 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下图是某地在“世界读书日”公布的一个宣传读书的标识。请对其进行介绍。(写作提示:①说明标识的构成元素及其寓意;②80字左右。)

    任务二:“书”或许引发了你的许多情思,请写一首小诗在“读书心得会”上与大家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 诗行之间用“/”标示。)

  • 13. (2024八下·黄石期中) 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普希金认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上述关于“读书”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项进行写作,参与征文活动。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围绕你读过的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