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 1.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他们中,有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的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但他们为了事业都鞠躬尽瘁、而不舍。他们不只有过人的气魄,更有坚韧、纯朴、谦逊的品格。他们对陋习    ①     , 对懒惰深恶痛绝。当我们觉得事情烦琐、做事草率、心情烦    ②    、失去希望时,我们更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②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ì 躁 B . qì 燥 C . qiè 躁 D . qiè 燥
    2. (2) 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以为意 B . 不以为然 C . 理所当然 D . 兴趣盎然
  • 2.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两千多年来,《孟子》这部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作品,对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文化性格的形成,____。孟子思想中的浩然正气、仁政思想、规矩之道、义利之辨等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仅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B . 不仅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C . 不仅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D . 不仅对全世界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 (2)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 .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 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D .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3. (2024七下·瑞昌月考)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每天陪读。对此你既心疼、感激,又不想让他们担心你的学习,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爸爸妈妈,我自己能认真学习,你们实在没必要陪读。 B . 爸爸妈妈,我会好好学习的,你们的陪伴我很感动,但我也很心疼你们,你们还是去休息吧。 C . 爸爸妈妈,我很感激你们的陪伴,但是我也很心疼你们,你们还是去休息吧。 D . 爸爸妈妈,我可以独立学习,你们的陪读是徒劳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 4.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①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②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③冷青松:为青松所冷。④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既是去访,首联却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无知和随意。 B . 颔联“何处”二字绝妙: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 C . 颈联仍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前两联不同,写声写色。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D . 此诗以诗人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营造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2. (2)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这就是的写法。

  • 5.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周处年少时,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虎,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竞条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 ,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 , 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戴渊少时游侠 , 不治行检 , 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辐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 , 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均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齐名,号为二陆。陆机在晋朝曾任平原郡内史,陆云曾任清河郡内史,所以下文直呼其为平原、清河。按:陆机比周处年轻二十多岁,所以周处年少时不可能寻访二陆。②朝闻夕死:这是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大意是“早上听到了真理,就算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此生”。③游侠:指重信义、轻生死的人。④行检:品行。⑤攻掠:袭击,抢劫。⑥辎重:行李。⑦指麾:同“指挥”。⑧峰颖:挺拔突出。⑨劫:强盗。⑩辞厉:指谈吐。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②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3. (3) 两篇选文在主题上有什么异同?
  • 6. (2024七下·瑞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两句诗文。
    2. (2) 王维《竹里馆》中的“”,抒发了诗人把明月当作知己,认为有明月相伴就不会感到孤独的心绪。
    3. (3) 时值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客居异乡的我想借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的“”两句来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 7.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泥土中长大

    小时候,总以为人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就像草和树一样。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广阔的天地之间是我们自由的舞台,可以撒着欢地玩闹,就像一棵自由自在生长的小树一样,没有丝毫束缚。泥土是我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父母下地,不为帮父母的忙,这仅仅是父母带孩子的一种方式。那时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看,可不就被父母“随身携带”着,在泥土里慢慢长大。可以说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胜过如今建立的最豪华的游乐场,它巨大无比,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父母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在一旁捉虫子,逮蚂蚱,或追着一只兔子在田野上狂奔。田野里,还有不少的孩子,跟在父母身边玩。大人们热火朝天地劳作,小孩子们帮不上忙,于是就三五成群凑到一起玩游戏。一个土坡,一片树荫,一块荒地,都可以成为我们释放过剩能量的舞台。

    我们在泥土里疯玩,打滚,可劲儿折腾。有些孩子,还会就地取材,把泥土当成玩具。有时,大家用泥土捏东西,捏成锅碗瓢盆的形状,捏成桌椅板凳的形状,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捏的。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创造力惊人。捏完这些“日用品”,下一步就要过家家了,男孩女孩在一起扮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开始“新生活”。

    男孩子们的兴趣更在于玩富有刺激性的游戏。我们在土坡上“垒碉堡”,“建炮楼”,折根玉米秸秆当枪,找个土地的凹处做掩护,玩打仗的游戏。照例是要分成正反两派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正义方胜利,我们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荣辱观的培养,都是在泥土里完成的。

    孩子们玩累了,会顺势躺倒在泥土中。松软的泥土,跟家里的土炕一样舒服,可以美美地睡一觉。我嘴巴里嚼着一根甜津津的青草,耳朵边有野花摇曳着,蝴蝶和鸟儿还会从我的眼前飞掠而过,有时躺着躺着就睡着了。睡在蓝天白云下,做一个轻飘飘的梦,觉得一切那么轻松舒畅。清凉凉的土地贴着我的肌肤,土地里厚重的气息慢慢传递着,传递到我的肌肉、骨骼,让它们长得结实健壮。

    虽然孩子们还小,但大人不担心我们跑丢了。大地就在脚下,能跑到哪里呢?有时大人看不到孩子的人影儿,就拉开嗓子喊几声孩子的乳名,空旷的土地上,呼唤声被风吹送得很远,我们听到呼喊声,立即扔下满手的泥巴,奔到父母身边。

    父母看到我一身的泥土,不仅不责怪,反而笑眯眯地说:“又成了泥猴儿了!”在他们的意识里,泥土是好东西,孩子在泥土里滚几遭,就结实健壮了。祖祖辈辈生于土地,我们与泥土最亲,觉得泥土最养人。

    周国平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真的是这样呢!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离土地越来越远。我真希望,他们能偶尔回到土地上,感受一下万物是如何从泥土里长大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题“在泥土中长大”的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泥土是当年孩子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B . 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巨大,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C . 那时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看,所有父母都带着孩子,在泥土里慢慢长大。 D . 大人不担心孩子跑丢了,因为在空旷的土地上,只要父母喊一声,孩子就会回到父母身边。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作者一直和土地生活在一起,所以他认为人也像草和树一样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B . “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胜过如今建立的最豪华的游乐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C . 乡亲们认为,土地除了可以玩耍,还可以休息,并且土地最养人,可以让孩子身体结实。 D . 作者认为与土地在一起久了,会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
    3. (3)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 8.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劳动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家长的肩上,孩子却两手空空;餐桌上,如果家长不帮忙剥虾挑鱼刺,孩子即使很爱吃也不会自己动手;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经常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材料二】对于孩子们的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孩子4岁多,就能自己热牛奶,还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面条。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吃力,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带粘扣的。男孩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因为有家务能力很好的父母,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我认为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材料三】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和幸福生活的基石。”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和明事理。

    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应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和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长过于宠爱和纵容,大部分家务自己代劳。 B . 家长本身从小没有参加过劳动,缺乏劳动技能,所以不能言传身教。 C . 家长本身不重视劳动教育,认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事。 D . 社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介入,不需要孩子参加劳动。
    2. (2) 请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列出了当前青少年不参加劳动的种种现状,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 .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可以被其他事物取代的。 C . 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D . 应把劳动教育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9. (2024七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的决策

    李复威

    早年,我看过一部北极母狐把长大的小狐赶出家去自谋生路的纪录片:母狐用嘴“撕咬”着小狐们,让它们离开家穴。小狐们不停地回头望着母亲,期待着母亲回心转意。看着看着,我的眼眶也湿润了,心中竟然也暗自斥骂母狐的“残忍”。

    于是,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难忘经历。

    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那天,父亲出席了我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毕业证书,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停下脚步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然,又十分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捉摸着,猜测着……

    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邻屋传来父母亲的对话:

    “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

    “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寄……”

    “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没出息……放心吧,亲姐还能亏待弟弟。”

    “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的肝疼又越来越厉害……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有些哽咽了。

    很久,才听到父亲坚毅、果断地说:“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

    我顿时明白了,父亲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习。

    一听说要去北京,我偷偷乐了。首都、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

    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当掉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走着。突然,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群鸽子飞过来。它们映着蓝天,沐着阳光翱翔着……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哪里懂得,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

    为了我的出行,父母操碎了心。母亲匆匆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还在我的内裤里,用针缝了小口袋,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谁也甭想偷走”。父亲则马不停蹄地给我迁户口,办手续,购车票。那时贵州还没有铁路。我要先坐车到广西凭祥,然后坐火车去武汉,再转赴北京。旅程的遥远,换乘的复杂,父母的担忧,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

    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父母亲送我到车站。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着畅聊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则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一言不发。

    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有些微驼,双鬓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着看我,用眼神向我告别。我的眼睛湿润了。就这样父母亲慢慢变远了,远了……

    当晚,我在凭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旅店留宿。能容九个人的大房间空空荡荡,昏暗的灯光看不清墙上的贴画。人生地不熟的我早早就和衣躺下了。我难以入睡。在窗外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中,在脏兮兮的被子散发的异味中,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孤独,第一次想家……

    终于到了!我拎着父亲用过的旧箱子,一路小跑出了火车站,瞪大着眼睛“扫描”眼前新鲜的一切。按照父亲在家时的嘱咐,我叫了一辆三轮车,操着不着调的北京话,背诵了一遍要去的地址,并反复询问要多少车费。

    到了!面对姐姐家关闭的绿漆大门,我踌躇了。我告诫自己,父亲让我迈出了这一步,今后就只能看自己的了。抬起头来,勇敢地去面对吧。我走上前去,“笃!笃!笃!”我使劲地敲响了门……

    (有删改)

    1. (1) 请补充概括“我”少年时代的那段难忘经历和“我”的心理变化。

      难忘经历

      心理变化

      毕业典礼回家路上,父亲问“我”愿不愿意去外面闯一闯

      偷偷乐

      父母为“我”的出行做准备,操碎心

      畏惧

      车站送别和“我”一个人独宿旅店

    2. (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我”15岁初中毕业典礼结束回家的路上,父亲问“我”愿不愿意离家去外面闯闯,说明父亲那时还没有做出让“我”一个人去北京读书的决策。 B . 母亲在“我”独自去北京读书这件事情上不太赞同,可以看出母亲作为女性对孩子的依恋。 C . 父亲在送“我”的一路上始终微笑着畅聊他小时候离家求学的经历,是想让“我”勇敢快乐地走出家门。 D . “我”在凭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旅店留宿时对家的思念,可以看出“我”是第一次离家,符合当时“我”的年龄特点。
    4. (4) 文中引用邻屋父母亲的对话有何作用?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 10. (2024七下·瑞昌月考)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小说结尾,他已经放弃理想,成为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 . 《骆驼祥子》中,当老马在小茶馆里又冷又饿而晕倒时,茶馆掌柜颇有经验地给老马喝白糖水,并给老马买了十个羊肉馅的包子,老马非常感动,叫来孙子小马一起吃。 C .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表现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 D .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 11. (2024七下·瑞昌月考)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为下面的原因三次离开唐僧师徒。请结合名著内容分析他的成长变化。

    第一次: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责怪而负气离开

    第二次: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

    第三次:打死了一群草寇,被唐僧赶走

  • 12. (2024七下·瑞昌月考) 请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经历,理解下面这段话的含义。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

五、写作(50分)
  • 13. (2024·永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邓稼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研造的第一线;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生命,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鲁迅先生感到自己身体不是很好,就更没有花多余的时间注意身体,反而做得更多,做得更快;魏巍与战士谈话时,被战士“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的话语打动。这一切可能都源于一个词:责任。

    你感受到了责任吗?你是如何做的?你对责任有什么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一:从那时起,我担起了责任        题目二:在中尽责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