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8-21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2024七下·滦南期中) 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颖(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 .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 . 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C . 定都大兴,发展经济 D . 开凿大运河,巩固统治
  • 2. (2024七下·滦南期中) “运河之上,贩运物品的商船,穿梭往来,一派繁荣景象。运河所经之州,如汴州等,都成为繁盛一时的都会,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在运河沿岸一些新兴城市中产生了柜坊、飞钱等早期汇兑的新方式。”这些现象反映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 . 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 . 推动了隋朝的对外贸易 C .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 . 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
  • 3. (2024七下·滦南期中) 贞观年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安危之本时说:“炀帝残暴而亡,公辈所亲见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材料说明唐太宗治国注重( )
    A . 增强国力 B . 发展农业生产 C . 吸取隋亡教训 D . 强化君权
  • 4.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下表内容表现的是( )

    贞观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开元时期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注重文教

    A . 唐朝兴盛的原因 B . 对外交往的发展 C . 文学艺术的繁荣 D . 安史之乱的影响
  • 5.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下面图文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 )

    曲辕犁将以前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且便于调头和转弯,节省了人力和畜力

    A . 政治制度的创新 B .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 文学艺术的繁荣 D . 民族交融的发展
  • 6. (2024七下·曲阳期中) 唐朝时,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 )
    A . 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 . 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C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 文学创作繁荣多样
  • 7.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如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壶的装饰丰富多样,有流行于希腊的苕莨纹样、波斯的产物连珠、印度的舞人、中国龙凤。此文物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 )

    A . 中外交流 B . 民族关系 C . 农业生产 D . 政治制度
  • 8. (2024七下·滦南期中)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修建大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隋末农民起义 D . 黄巢起义
  • 9. (2024七下·滨城期末) 小明在学习《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

    ②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A . 原因 B . 过程 C . 影响 D . 特点
  • 10.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少数,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即正统),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出( )
    A . 南方相对稳定 B .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已完成统一 C . 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的出现 D . 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 11.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安史之乱 B . 王安石变法 C . 黄巢起义 D . 陈桥驿兵变
  • 12.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记载:“太宗一朝,……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共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哪一做法( )
    A . 重文轻武 B . 削弱相权 C . 设转运使 D . 设置通判
  • 13.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在《栾城三集》中,苏辙评述王安石“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权力,专门就干这事”。据此,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 . 使北宋走向衰亡 B .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 触犯了大官僚地主利益
  • 14.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这说明契丹人( )
    A . 非常喜欢喝乳茶 B . 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 C . 畜牧业发展落后 D . 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 15.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16.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如图所示机构是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机构的职能是( )

    A . 主持地方军务 B . 管理海外贸易 C . 掌控全国税收 D . 协调民族关系
  • 17.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材料描述的情形可能出现在( )
    A . 澶渊之盟后 B . 宋金和议后 C . 岳飞抗金时 D . 靖康之变后
  • 18.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招来外国商人,力图将海外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的基本对外国策。材料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重要原因是( )
    A . 政府政策支持 B . 航海技术进步 C . 造船业发达 D . 商品经济发达
  • 19.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天祚帝(辽朝末代皇帝)在位期间,宠信萧奉先等佞臣,不理朝政,荒淫无度;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奸臣蔡京等人,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由此可见,宋辽被灭的共同原因( )
    A . 农民起义不断 B . 统治者腐败无能 C . 军队战斗力弱 D . 金军强大的攻势
  • 20.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早期国家的发展 D .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 21. (2024七下·滦南期中)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麦克阿瑟所说的这位英雄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 . 建立元朝,完成国家统一 B . 起兵抗辽,建立金政权 C .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D .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 22.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以下示意图表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②

    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A . 北魏、魏孝文帝改革 B . 隋朝、开凿大运河 C .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 23. (2024七下·滦南期中)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为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各地区的管理。元朝在东南地区,为加强对今台湾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 . 澎湖巡检司 D . 北庭都元帅府
  • 24. (2024七下·滦南期中)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 )
    A . 11世纪70年代 B . 12世纪70年代 C . 14世纪70年代 D . 13世纪70年代
  • 25. (2024七下·滦南期中) 下图中,科学家沈括记载的科技成就( )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梦溪笔谈》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华佗制成“麻沸散” C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 . 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 26. (2024七下·滦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隋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

    材料二:唐太宗上台后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实行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释放僧尼宫女,繁衍人口等措施。使百姓能戮力生产,耕作有时,故使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周方高《略论盛世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性,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据材料一,概括隋文帝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抚民以静”而采取的措施。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时期,说明“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理由。
  • 27. (2024七下·滦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颇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材料四: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的双向互补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1. (1) 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把佛经带回中国的“他”是指谁?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3) 据材料四,指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并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 28. (2024七下·滦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摘编自七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北宋统一以后,南方战乱少,人口迅速增长,突破了1亿,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时的耕作技术也日益精细化,出现了“秧马”等新农具……南方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在山地丘陵、江河湖沼边开垦出各种良田。宋真宗时,调拨了3万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种到江淮、两浙地区播种,为稻米产量的提高和多熟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稻米开始成为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随着北宋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南方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不再排斥民众的经商活动,这为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的转移使得北宋纸币相继顺延至东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颠覆了朴素的物物交换的贸易模式;同时还为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高欣、刘良《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并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2. (2) 据材料二,指出稻米成为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始于哪一朝代?并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经济重心转移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 29. (2024七下·滦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北宋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史称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西夏的边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进行商业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唐宋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但也使得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交融。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交融及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封建制度一步步向北方延伸,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两朝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推动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各民族交融与交往的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