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广袤的大地上,____着连绵不绝的山脉,它们像一道道屏(píng)障。山脉之间云蒸霞蔚,仿佛有神灵居住其中,为人们辟(bì)邪驱凶,守护一方安宁。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也存在着无形的枷锁 , 束缚着长者的心灵。或许是养家糊口的压力让他____,或许是学习书法路上的重重困境,让他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但正是这些困难,让他更加珍视自己的梦想,更加____地追求书法艺术的成就。他的眼眶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挥洒自如。他的字迹粗犷豪放又苍劲(jìn)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____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他完成了一幅作品,嘱名于右下角。他喜欢临帖,尤其是那些既有指导意义又有收藏价值的书帖是他最爱的东西。

    他稽(qǐ)首向天,感谢生活的磨砺,也感谢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他知道,只有不断追求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屏(píng) B . 辟(bì) C . 劲(jìn) D . 稽(qǐ)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枷锁 B . 眼眶 C . 粗犷 D . 嘱名
    3.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挺立 马不停蹄 义无反顾 深挚 B . 屹立 疲于奔命 义无反顾 深厚 C . 挺立 疲于奔命 理所当然 深挚 D . 屹立 马不停蹄 理所当然 深厚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搭配不当 B . 句式杂糅 C . 语义重复 D . 否定不当
  • 2.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丝弦是河北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流行于石家庄、邢台、保定一带。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石家庄丝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石家庄丝弦的风格是真声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势下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

    ②在发展过程中,丝弦受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语言的影响,逐渐形成风格流派相对独立的五个品种,即东、西、南、北、中五路

    ③石家庄丝弦就是中路丝弦的代表,是石家庄独有的地方剧种

    ④如此复杂的风格是因为石家庄丝弦除大部分为本剧种的剧目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昆曲、京剧、河北梆子、晋剧、老调等剧种移植而来的

    ⑤据记载,丝弦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以后渐渐成为具有成熟声腔的舞台戏曲艺术

    A . ⑤②③①④ B . ⑤④③①② C . ②①④⑤③ D . ②⑤③①④
  • 3. 名篇名句默写。

    在广袤无垠的蓝天下,我梦想着有一栋栋巍峨的建筑,能让每一个寒冷的灵魂都能找到归宿。如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所表述的一样。我深知人生挫折不断,但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鼓励我们坚定劈波斩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一定能够穿越重重困难,抵达理想的彼岸。好男儿志在为国建功。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来表明能够为统治者收复失地,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建立功勋的美名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才能可能不会被及时发掘,但也不要灰心。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 4.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4月24日,第三届银龄阅读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作为全民阅读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龄阅读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并推动形成助力老年阅读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阅读的比例为23.9%。老年人的阅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

    材料三:

    ①数字阅读对于青少年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

    ②数字阅读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阅读材料。青少年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类型的电子书、网络文章、博客、微博等,这些阅读内容涵盖了文学、科普、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阅读视野。而且还具有互动性和社交性,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青少年可以通过在线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与其他读者互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③但数字阅读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进行阅读,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干涩,进而引发视力下降。况且数字阅读平台通常伴随各种推送通知、广告等,这些都会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影响阅读效率和质量。再者数字阅读内容往往呈现碎片化,这种阅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深度思考和系统性理解。

    1. (1)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
    2. (2) 针对材料三中数字阅读给青少年带来的挑战,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 5.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片段:A是加拿大人,两手非常矫捷,在这种危险的叉鱼职业中,他还没有碰见过敌手。他又灵敏又冷静,又大胆,又机智,本领很高强,要不是一条狡猾的长须鲸,或是特殊聪明的大头鲸,是很难躲过他的鱼叉的。

    A大约四十岁。他身材魁伟,有六英尺多高,体格健壮,神气庄严,不大爱说话,性情很暴躁,容易发脾气。他的风度特别引人注意,尤其是他那双目光炯炯的眼睛,使他面部的表情更显得突出。

    1. (1) 阅读片段,请点明文中的“A”是谁并写一件关于“A”的事件。
    2. (2) 以下名著中的人物本领十分高强,你最喜欢谁呢?请说明理由。

      《水浒传》武松 《西游记》孙悟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

  • 6. 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_______________

  • 7. 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 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回顾了个人的身世,点明了自己已经有四年抗击外敌的经历。 B .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点出了国破家亡的哀伤。 C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让人敬佩。 D . 尾联中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 (2) 同样是写到战争,本诗与《十五从军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 猿鸟乱鸣;夕日欲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 , 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 , 冠盖相望,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释】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晓雾将 歇: 夕日欲 颓:

      书问不 绝: 加礼聘 屡: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3. (3) 甲文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4) 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陶弘景怎样的乐趣?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切莫“以学自损”

    沈栖

    ①古今中外,诸如“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名言,不胜枚举。然而,我国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强调“夫学者所以求益耳”的同时,提出“以学自损,不如无学”的理念。

    ②何以“以学自损”?

    ③最为“自损”的是,读书读成了“两脚书橱”,俗称书呆子。这类人平时手不释卷,貌似博学,但食而不化,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得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鲁迅曾翻译的日本学者鹤见佑辅的《徒然的笃学》,称这种人读书“就像戈壁的沙漠吸收流水一样,吸收了知识,却并非一泓清泉,也不能喷到地面上”。他们看似笃学,一本正经,实为徒然,一事无成。徒然的笃学或如计时的沙漏,把沙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或如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

    ④读书就得像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以期学以致用。“学以自损”者往往为读书而读书。有的人读书,“但能言之不能行之”,还有人读了几本书,自以为了不起,高人一等,到处炫耀,夸夸其谈,甚或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其实,这种人只是“半桶水——晃得很”,何来真才实学?一旦遇到“瓷器活”,只能是捉襟见肘,尽出洋相,岂不“自损”?

    ⑤从界定“启蒙”就是人类脱离不成熟状态而言,读书委实是一种启蒙的必由之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启蒙运动的口号是“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以学自损”者则不然。倘若一个人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刻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他们其实是把自己给读蠢了。读书,毕竟是学习别人的知识,要经过思考,要消化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思想养分,并从中激发出新的见解。倘若没有放开眼光,便不能取其精华,如此迂腐之举,毫无主见,更无创见,唯有盲从,“自损”至极!

    ⑥“以学自损”最甚莫如“损”了自己的性命。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认为“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沧州儒生刘羽冲,他“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刘羽冲得到一本古代兵书,在家潜心“伏读经年”,自以为有统帅百万兵马的军事才能。适逢当地土匪猖獗,州官派他带领乡兵剿匪,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险些被擒。他后来又得到一本古代水利书籍,读了一年就夸口能使千里变沃土,结果开的沟渠反而引起大水,造成水灾,哀叹:“古人怎么欺骗我?”其实“书不误人人自误”。一是迂,过于迷信;二是狂,过于自信,结果害了卿卿性命。

    ⑦明代关中大理学家吕柟在“云魂精舍”讲学,弟子廉介请教“观书”问题。师答“观书”有三个层次:“其上,以我观书;其次,以书观我;其次,以书观书。”弟子不解,吕柟诠释道:第一个层次,指行有余力而学文,可以作圣;第二层次指领会圣人之言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三层次,有“记诵之博,却无身心之实”,“误天下苍生者,皆以书观书者也”。

    1. (1) 阅读全文,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的。
    2. (2) 文中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在学习中如何避免“以学自损”。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王婶

    余清平

    ①太平庄的王婶每年要去一次省城。她到省城是去看儿子的。

    ②王婶今年六十五岁,身体硬朗,丈夫十几年前去世,儿子在省城工作。许多农村人若不打麻将、不串门、不进城,就会闲得慌。王婶就没这些爱好,但她自有消磨时间的办法。丈夫去世那几年,她喜欢养猪,肥肥的猪,嗷嗷叫,很喜人。王婶养的猪不多,就一头,不吃饲料,专门吃她扯的野猪草和种的玉米、大豆。猪苗也不是城里买的,是乡下农户养的母猪生的。这样的猪肉柔嫩、细腻、香甜,煲汤、小炒、焖红烧肉,一屋子的香气藏不住,吃起来,一不小心,连舌头也会卷到肚子里。

    ③每到腊月中旬,王婶请人杀年猪,将猪肉用盐腌了,挂房屋横梁上熏。腊肉一般熏十来天,又黄又香,闻一闻,就给香得不知道东南西北。王婶就通知儿子回来拿。十几块腊肉,足有一百多斤。儿子回来时也会带来很多从省城买的食品,分给邻居吃。

    ④邻居李大娘直夸,说王婶养了个值得骄傲的儿子,做警察,还管着很多人,有大出息。

    ⑤王婶谦逊地说,哪里哪里,是托大家的福。

    ⑥后来,农村没人养母猪了,没有了猪仔,王婶就将养猪改成种农产品。王婶种的是绿豆、黄豆、玉米、辣椒、豆角、扁豆、雪里红芥菜等,这些东西能晒干,便于储藏。

    ⑦自那时起,到了秋末,王婶就开始进省城。王婶说,这些东西轻,自己拎得动,不用儿子回家取,儿子忙。这些蔬菜,儿子说是绿色食品。儿子、媳妇喜欢吃,也送给同事、朋友,说让大家分享母亲的收获。

    ⑧王婶回家,儿子也会给她带回很多食品。她也挨家挨户分给大家吃,让村邻分享儿子的孝心。

    ⑨几年前,省城通了地铁,省城到市里也通了城轨,王婶在儿子家住了十几天。儿子孝顺,特地请假陪王婶坐地铁,一条线一条线地坐。王婶回家,儿子也陪她从省城坐高铁到市里,再买了市里到县城的车票,送王婶上车。

    ⑩回家后,王婶的笑,洒在村里的屋顶上,洒在村旁的树梢上,洒在村邻们的脸上。她一边挨家挨户分带回来的食品,一边讲城轨地铁的舒适。王婶说,城轨就像孙悟空,“呼”一下就跑十万八千里;地铁呢,比土行孙还快,在地下钻来钻去,人坐在里面,不热也不闷。

    ⑪可是这两年,王婶进城在城里待的时间短了很多,一般是头天去,第二天就回来,给邻居分食品时,笑容似乎被刀划了一样,有伤痕。分到李大娘家,李大娘关心地问,他婶,你没事吧?

    ⑫王婶答非所问,嗨,能有什么事?是我儿子,他太忙了,太忙了。

    ⑬王婶分到刘大妈家。刘大妈边接过食品边赞呀,他婶,你就是有福气,儿子孝顺,日子舒服。

    ⑭是呀,儿子孝顺才心安,他每次总是买很多,直到我说,儿呀,妈实在拿不动了,再买,妈就拿不回去了,他这才不情愿地少买一些。你看吧,这些都是省城里最好吃的东西。

    ⑮可是,有一天,不知道谁说,王婶越来越小气,儿子官越做越大,分给我们吃的却都不是省城里的食品,这鸡爪、这蛋糕、这饼干、这瓜子……包装上打印的是县城的商场,还有羊肉干、牛肉干,没几样是省城的,她却说是省城的,这不是骗人吗?

    ⑯大家说的话,终于被风刮进王婶耳朵里。王婶不由得手抖起来,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她看着家里的那些食品袋子,都印着“玉清县中心超市”的字样,心惊得战栗起来。

    ⑰更有风言风语,说好久没听到王婶儿子的消息,估计是贪污受贿被双规了。

    ⑱李大娘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忽然想起一件事。她让她当村主任的儿子去了一趟省城。两天后,村主任带回一条爆炸性的消息,说王婶的儿子是为了破一个大案,十多天没睡觉,心脏病发,走了。

    ⑲农村人口里的“走了”就是死了,医学上讲就是猝死。大家惊悸、沉痛,就这样沉寂了好久,才有人唏嘘着轻声说,不是还不到四十岁吗?正是身体棒的时候,怎么就去了?

    ⑳李大娘抹了一把眼泪叹道,我要是生一个她那样优秀的儿子,折我十年阳寿也值啊!李大娘又说,难怪近两年,王婶都是清明节才去省城。

    1. (1) 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述王婶每年去省城的主要目的。
    2. (2)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王婶的笑,洒在村里的屋顶上,洒在村旁的树梢上,洒在村邻们的脸上。

      ②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看着家里的那些食品袋子,都印着“玉清县中心超市”的字样,心惊得战栗起来。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婶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 (4) 文末结尾处画线的李大娘的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40分)
  • 12.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题目:爱的传递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题目:原来我可以

    要求:

    ①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