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 氧原子 |
化学式 | ? | C | H2O | H2 | |
微观 示意图 | ? |
步骤一:实验时,用铁棒和漆包线绕制匝数为20匝的电磁铁,并接入电路中。
步骤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1A,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记录数据。
步骤三:断开开关,用匝数为50匝的电磁铁替换20匝的电磁铁。闭合开关,再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记录数据。
步骤I:取 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将缝衣针沿条形磁体的S→N 方向摩擦10余次,使缝衣针磁化。
步骤Ⅱ: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所示,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架,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
步骤Ⅲ:观察简易指南针静止时的指向,判断其是否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步骤IV:用当地的地图确定简易指南针所指的方向。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 (节选) | |||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指针磁性强, 且能自由转动 | 指针磁性强, 不能自由转动 |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
指标二 |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向,能保持平衡 | 能指示南北方向, 不能保持平衡 |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如乙图所示。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H: 2.1 | ||||
Li: 1.0 | Be: 1.5 | N: 3.0 | O: 3.5 | F: 4.0 |
Na: 0.9 | Mg: 1.2 | P: 2.1 | S: 2.5 | Cl: 3.0 |
K: 0.8 | Ca: 1.0 | As: 2.0 | Se: 2.4 | Br: 2.8 |
Rb: 0.8 | Sr: 1.0 | Sb: 1.9 | Te: X | I: 2.5 |
Cs: 0.7 | Ba: 0.9 | Bi: 1.9 | Po: 2.0 | At: 2.2 |
Fr: 0.7 | Ra: 0.9 |
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糖酸钙片 【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 (C12H22O14Ca) 0.5g 【用法】口服 【用量】每日3次, 一次__片 | 金钙尔奇 【主要原料】碳酸钙(CaCO3)、氧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 【含量】每片含钙280m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等 【用量】每日2次, 一次1片 |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评价指标 | 合格 | 不合格 |
指标一: CO2浓度仪刻度 | 刻度均匀 | 刻度不均匀 |
指标二: 大棚内 CO2浓度调节 | 浓度可多档调节 | 浓度不可调节 |
【设计产品】如图是项目组设计的二氧化碳自动补充装置原理模型图,右侧工作电路为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左侧为控制电路。其中电源电压U 为12V,定值电阻 阻值为30Ω,Rx是气敏电阻,其阻值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如下表。二氧化碳浓度仪是由电流表改装成,并在电流表的表盘上标注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盘上标注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
大棚中 CO2浓度/% | 0 | 0.05 | 0.1 | 0.15 | 0.2 | 0.25 | 0.3 |
气敏电阻 Rx 的阻值/Ω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工作原理】当电流大于等于0.3A时,衔铁被吸下,密封塞堵住B口;当电流表示数小于等于0.24A时,衔铁被释放。
资料1:山火使周围空气受热密度减小从而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形成对流。山火发生区域氧气含量降低。
资料2:风能使火顺势蔓延。燃烧一段时间后此时刮东风,消防队在图一箭头处点燃树木。
资料3:灭火风机可以产生低温和携带二氧化碳(灭火剂)气体。
请结合以上资料说明扑灭山火主体和零散火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