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更多的文学作品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并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然后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

    材料二:

    景观具有多个层级,因而具有多重价值。有地理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以及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的、书法的价值,有的甚至还有音乐的价值,如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但是这些价值都不及文学的价值。如果没有文学的价值,景观往往无由彰显。一个著名的文学景现,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景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拟文学景观,一种是实体文学景观。

    所谓虚拟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都可以称为虚拟文学景现。

    所谓实体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

    我们常说的文学景观,一般指的是实体文学景观。凡是著名的文学景观,都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学景观既是人们的一个登临游览之所,一个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一个激发文学的灵感与才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吸引旅游开发和投资的地方。

    文学地理学者还认为,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人们怀念故国、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通过文学景观,人们可以找回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摘编自曾大兴《论文学景观》)

    材料三: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美好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激情,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浙江杭州的西湖,陕西蓝田县的辋川、江苏苏州的寒山寺、湖北黄冈的东坡赤壁、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为有文学家王勃、王维、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皮日休、林逋、苏轼、范仲淹的活动和题咏,每年都会吸引海外的大量游人前往。

    (摘编自高建新(文学景观理论的建构及其意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在当代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B . 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共生共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 C . 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这一空间存在逐渐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D . 文学景观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也有其他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家小说里描写的景观,如《红楼梦》潇湘馆“凤尾阴森”的翠竹。可谓虚实景观。 B . 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台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C . 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心中共同审美。 D . 一个景观可以没有地理的、哲学的或者音乐的价值,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
    3.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综合效应”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世界温暖,草原明亮。”随着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短剧《我的阿勒泰》的播出,阿勒泰旅游持续飙升。 B . 湖口石钟山,自大文豪苏轼的《石钟山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后,游客不断,诗文不断,远近闻名。 C . 潇湘八景在明代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此后国内甚至韩、日等国的无数文人墨客都前往潇湘进行创作。 D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寒山寺因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成为姑苏象征之一。
    4.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5) 从作家及其创作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文学景观的作用。
  • 2.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橘颂

    张炜

    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

    橘颂跳到铺好的宜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

    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他写了八个字:

    “深固难徙,更查志兮。”

    署上名字,盖了印章。贴在墙上,退远些看。意犹未尽,再写一张: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战国大诗人屈原的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

    夜深了。难以入睡。老文公发现橘颂今夜像自己,毫无困意。他知道这是为什么——明天就是那个大日子,河两岸的槐花要开了。

    “我们早些睡吧,攒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我们不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他率先躺下,拍拍橘颂。

    老文公睡着了。

    醒来太晚。他对睡眼惺的橘颂说:“咱们得抓紧点,今明两天有重要的事情啊!”

    早餐过后,他去书架上取来请柬。看过槐花后有个重要事项,就是要亲自把它们交到两人手中。他在请柬上填写具体时间:明晚七点。

    “走吧,今明两天有我们忙的哩。”他将请柬放进内衣口袋,按了按。

    一出门就足黑人的花香。“这可非比寻常啊!河边的槐花是有名的,听说那些采蜜的人,每年春天都来河岸搭帐篷。当然了,这是从前,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

    他揪着橘颂的两只胖爪,迈下石阶。

    上午十点,多好的太阳,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河北岸,那一片树冠一夜间变得雪白,银色披挂,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

    他站在最后一级石阶上,屏住呼吸。“颂啊,你该从背上下来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

    这是春天的高潮!一个连一个的高潮!前些天咱们看过了迎春、连翘、桃李、山樱、丁香、梧桐和紫藤!顺着石墙哗哗流下来的紫藤啊!你得记住!”

    橘颂一边走一边嗅,眯起双眼。它轻手轻脚,像惧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树跟前。它仰脸,纵身一跳,向上爬去。它一口气爬到了树顶。

    老文公从繁花中寻找它的脸庞。好密的花冠。

    “橘颂,你在哪里?”

    为了一个盛隆的夜晚,老文公精心准备。这是第一次宴请。他觉得自己正代表亲人,举行一场迟到的宴会。

    赴宴的只有两户,三人。但这是整个的山村,所有的乡亲。

    条件所限,菜肴只能如此。他认为这场晚宴既要丰盛,还要讲究。橘颂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它在树顶折下一些槐花,当槐花扑扑落地时,老文公就把它们兜在怀中。

    那将在最后作为主菜端上:槐花饼,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微咸,有一点蜜的味道。

    他庆幸自己带来几只高脚酒杯。“我这穷讲究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不过,多尊贵的客人!”他把杯子找出,擦得锃亮。餐具不错。他特别满意的是一叉青铜烛台和一包蜡烛。“我们今晚要点蜡烛了!”他对橘颂说。

    橘颂跳上桌子,嗅着刚铺上的桌布。

    他把每一道菜肴写在纸上:腌小黄瓜、火腿、香格鸡蛋、蒲菜汤、煎鱼、炖蘑菇、肉片白菜。最后:槐花饼。他看着排成诗行一样的菜单,点点头:“不错。”

    半下午时分,杯子和白瓷碟一一摆上。一瓶上好的干红、一瓶老酒。五点多钟,门敲响了

    李转莲提前来到,带来几只松花蛋。她要帮厨,老文公说:“这可不行。您是客人。”

    李转莲的另一只手里有个布卷,一直没有放下。

    “那是什么宝贝?”

    李转莲把布卷放下。随着一点点展开露出了斑斓的颜色——一棵橘树。

    大伞一样的树冠,绿的叶子,累累硕果缀满枝头,而且足上下左右对称生出。

    老文公站在桌前,一直没有出声。橘颂跃上桌了,老文公赶紧将它揽住。他深吸一口气:“多么棒!这就是我要的那棵橘树!”

    李转莲两手合在胸前。

    “咱这就贴在墙上!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待会儿我们要敬它一杯!”

    他放下橘颂,寻找贴画的地方。它被贴在了墙的正中,桌子对面。

    老文公摆好凳子,将五个瓷盘端正一下,又加了白色的餐巾。他去灶屋完成最后的菜肴,让李转莲坐在桌前。

    天就要黑下来,蜡烛插上了三叉青铜烛台。品莹的杯子和瓷盘映着烛光。

    一股香气溢出,李转莲坐不住了。她想推开灶屋,可门是合上的。

    “哎呀,太香了!”李转莲在门外喊。老棘拐一手扯着水根,一手提着布袋出现了。老文公端出一张又大又圆的槐花饼。“老哥啊!”他叫着,放下饼,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抚摸水根的头发。

    “我没别的好东西,就带来这个吧。”老棘拐打开布袋,取出一串蘑菇,还有一个很大的玻璃瓶,是一瓶水。

    “这是最好的,再没有比它们更好的!”老文公双手捧住。

    大家入座。橘颂坐在垫高的凳子上,在老文公身侧,对面是老棘拐。它和大家一样,大瓷碟上放了一个小碟,不同的是里面盛满鱼丸。

    老文公举杯站起,看着墙上的橘树。烛光闪闪,枝叶摇动,金色的果实一伸手就能摘下。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在这个槐花盛开的夜晚,请接受我们——我和橘颂我们俩的祝福!”

    (改编自张炜中篇小说《橘颂》,原载《当代》2022年第5期)

    材料二:

    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画人物,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会典型论。散文化小说的人像要求神似,往往轻轻几笔,神企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散文化小说的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是结构松散。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情节,那没有什么。有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所写的常常只是一种意。《长河》的《秋(动中有静)》写的是一群过渡人无日的、无条理的闲话,但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生活气息。沈从文创造了一种寂寞和凄凉的意境,一片秋光。某些散文化小说也许可称之为“安静的艺术”。散文化小说往往都有点怀旧的调子,甚至有点隐逸的意味。散文化小说的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深知,除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的语言雅致、精确、平易。他们让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于字里行间自自然然地流出,照现在西方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注意语言对于主题的暗示性。他们不把倾向性“特别地说出”。

    (改编自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

    【注】①小说《橘颂》讲述了86岁的老文公在冬日将尽之时,为奔赴与故乡春天的约会,带着名叫橘颂的猫住进祖上留下来的山间石屋,专心整理自己的书稿,并与石头村留守的村民交往的故事。②与后文“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都是屈原《橘颂》中的诗句。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文公写完两张大字后依然兴奋得毫无睡意,这与赏槐花的日子将至有关。 B . 为做槐花饼宴请乡亲,橘颂负责爬到树上摇落槐花,老文公负责兜住槐花。 C . 老文公称赞老棘拐带来的蘑菇和水,化解了对方的尴尬,可见主人的热情周到。 D . 老文公使用“高脚酒杯”“三叉青铜烛台”来招待乡邻,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画线句中“哗哗”“流”化静为动,赋予回忆中的紫藤极强的动感,紫藤盛开,如同瀑布一般壮观,与槐花相映生辉,衬托春景的盛大。 B . 文中“他把杯子找出,擦得锃亮”,和鲁迅《阿Q正传》中阿Q感到失败的苦痛后“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一样,都以外在动作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 “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借老文公对橘画的赞美,照应小说的标题,呼应前文老文公书写《橘颂》诗句的情节,使故事更紧凑集中。 D . 槐花饼作为宴席桌上的最后一道主菜,小说主要通过正面实写来突出了槐花饼的甜蜜香气,也以此突出了老文公诚心待客的真挚情怀。
    3. (3) 请简要分析“橘颂(猫)”在小说中的作用。
    4. (4) 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分析材料一只有散文化小说的哪些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业儒,以数试不利,遂去诸生,怀终隐之志。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音身有之。依范文正公故事 , 创义田义塾。讳言人过,喜称人善。又善药,故得药物最真,凡乞者即与之,以治病多效。得一奇方,必普传于人。凡数百里内,僧刹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为之。居士虽外托沉冥,而好读书,所著奇书最多,遇友人佳诗及文字,即寿诸石。所居近沧游溪,种树数十万株 , 如云封雾接。居士跨蹇往来其间,与田夫野老,坐草菜,说耕耘事。手种茗,不天池、虎丘。家酿醇酒,清异常,居士性不多饮,少饮即酣畅,任意潇酒。久之哀集成帙。自号日《樵歌》云。

    嗟乎,诗之累于应酬也久矣!居士隐于樵,故谢绝一切人间应酬。凡意之所不欲言面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①相似。今春,予由当阳玉泉寺得唔居士,一见欢然订交。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朔望必奠,谭及必泣,其急友谊如此。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

    (节选自袁中道《徐乐纤《樵歌》序》)

    材料二:

    嗟夫,诗道之不古久矣!世之号善吟者,往往流连光景,使人驰骛乎玄虚荒忽之場,控之非有,挹之,非无。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此何为者哉?殊不知诗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则、民彝②者也。舍此而言诗,诗之道丧矣!濂也不敏 , 自童年习为比兴之学,腥秽填阅而襟灵弗舒,形于言辞则平凡为已甚。今幸获读先生之诗,庶几其有发哉!

    (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

    【注】①陶元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初唐隐逸诗人。

    ②物则:物理,事物的法则。民彝:人伦,人与人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至造为奇A论B谓诗C有生意D须人E持之F不G尔便H将飞去。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范文正公故事”的“故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之故事”的“故事”意思相同。 B . “种树数十万株”与《石钟山记》中的“石之铿然有者”的句式不同。 C . 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 . 不敏,文中指不聪明,没有才能。与成语“敬谢不敏”中的“不敏”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乐轩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能考中,于是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 B . 徐乐轩喜好读书,著书很多、看到友人的好诗文,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总要把它们刻在石上。 C . 宋认为,当今号称善作诗的人的作品往往局限于美好的景物,使人奔走于玄虚荒诞之境,难以把握。 D . 宋濠认为自己所做诗歌过于平凡,有幸读到(霞川集》,希望这本集子能对自己写诗有所启发。
    4. (4) 把材料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由当阳玉泉寺得晤居士,一见欢然订交。

      ②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

    5. (5) 徐乐轩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宋源“诗者本乎性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 4.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园中归戏作

    陆游

    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曲生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②曲生:酒的别称。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 . 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 C . 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 D . 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儿案边阅读《黄庭经》。
    2. (2) 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请简要分析。
  • 5.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2. (2) 《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时,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
    3. (3) 步入高中以来,小刚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经常迟到。在一次谈话中,汪老师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语句鼓励他:“”,不用过分在意过去犯的错误,未来及时改正就可以了,期待你的进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起脚来,摘香椿树那最高的尖芽。

    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地摘着,那样心安理得地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A】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B】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C】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我把树芽带回家,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我把香椿扶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D】南方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1. (1) 下列对ABCD四个句子中的修辞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次“年复一年”构成间隔反复,突出“我”索求与格树供给的时间之长。 B . “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运用比拟,突出树对人的无私。 C . 三个“我把……那树……”构成排比,写出了“我”的索取和树的隐忍奉献。 D . “南方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运用顶真,语言连贯。
    2. (2) 下列句子中逗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逗号作出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 我,我早就吃过了。 C . 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走路风风火火。 D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3. (3) 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扩写,要求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进行合理想象,标点占格,不超过80个字。
  • 7.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则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大意是某地开展的“水稻上山”项目,暴雨将梯田冲毁了。与此同时,有文章称,“水稻上山”本质是一种毁林造田的形式主义,文章配有土地荒芜、泥石流泛滥、“推平大山变良田”等图片。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一时间, 1 

    ①针对人们“毁林造田”的质疑,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正面回应称,③“水稻上山”需要一定条件,④且在推广的地方本来就有梯田,⑤并非是专门开山毁林造出来的;⑥在丘陵山区对符合条件的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⑦是受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

    另外, 2  , 经核实是移花接木,与真实的“水稻上山”项目并无关系。比如,流传最多的那张图片原来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场景。

    至此,“水稻上山”舆论闹剧逐渐收场。我们应该反思, 3 与这场舆论闹剧密不可分。

    很多时候我们的科普力度不足,有时高高在上,有时晦涩艰深,有时又过于低调,不仅错失了给公众科学普及的良机,也给了流量投机者空子可钻,科普工作“走下山”正当其时。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8.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洛南和丹风相接的地方,横豆着无尽的山岭,蜿蜿蜒蜒,成几百里地。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才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而在悬崖险峻处,树皆怪木,枝叶错综,密密匝匝,使其沟壑隐而不见:白云又忽聚忽散,时远时近,幽幽冥冥,如有了神差鬼使。山崖之间常会夹出流水,轰隆隆泻一道瀑布。潭下却寂寂寞寞,水草根泛出的水泡,浮起,破灭,全然悄无声息。而路呢,忽而爬上崖头,忽而陷落沟底。常常要走投无路了,又常常一步过去,却 (1)  , 别一个境界。古书上讲:山深如海;真是越走越深不可测。

    莽岭山脉将两个县截然分开,使得两县靠得如此近,来往又如此远!出奇地是就在莽岭主峰左四十里的地方,竟有一条沟接通了两县的隔阂。沟里十六家分两县户口,但丹凤人住的有洛南的地,洛南人耕的有丹凤的田。十六户人家,几乎不知他们都是住在哪里,偶尔转过山嘴,一个黑石崖缝里就长出一楼粗的老松来,老松之后,那突出而空悬的岩石下,突然就有了人家,房顶却是有前半边,没后半边,那半边就是石岩,屋地也一半是土,一半是凿入的石洞,凡到此者,无不 (2) 。随着过往行人多了起来,十六户人家又共同筹资修起山路,他们说:“这条沟说不定还要修火车呢!”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四、写作(60分)
  • 9. (2024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命是一条长河,今日之我源自昨日之我:有人说,生命在于蜕变,今日之我必须打破昨日之我;还有人说,生命是不懈的追寻,今日之我可能回归昨日之我……

    以上说法对我们思考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明续都有启发。

    请以“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