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实验次数 | 导体运动情况 |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 灵敏电流计电流方向 |
1 | 竖直向上 | 不偏转 | ____ |
2 | 竖直向下 | 不偏转 | ____ |
3 | 水平向左 | 向右偏转 | 电流从右侧接线柱流入 |
4 | 水平向右 | 向左偏转 | 电流从左侧接线柱流入 |
Ⅰ.取材。取生长旺盛且长势相同的灰莉叶片若干,避开叶脉,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制备若干圆形小叶片。
Ⅱ.排气。将制备好的圆形小叶片置于大注射器内,堵住注射器前端开口并向外缓缓拉活塞,重复数次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烧杯,分别装入等体积溶液(一种能为植物提供的溶液),分别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分别调节烧杯和光源的距离,观察并记录烧杯中__?__。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烧杯 | 圆形小叶片 | 2%溶液 | 距光源距离 | 叶片浮起数量 | ||
3min | 6min | 9min | ||||
甲 | 10片 | 20mL | 15cm | 2 | 4 | 8 |
乙 | 10片 | 20mL | 30cm | 1 | 2 | 6 |
丙 | 10片 | 20mL | 45cm | 0 | 1 | 4 |
丁 | 10片 | 20mL | 黑暗 | 0 | 0 | 0 |
Ⅰ.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注射器b的活塞推至底端,注射器a的活塞从20mL处向外拉,松手。
Ⅱ.向玻璃管中加入足量白磷,点燃酒精灯,交替推拉两个注射器。
【实验记录】
| 实验前 | 实验后(冷却至室温) |
a中气体体积/mL | 20 | 10 |
b中气体体积/mL | 0 | 0 |
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实验组吸水量(mL) | 实验组干燥剂增重量(g) | 对照组吸水量(mL) | 对照组干燥剂增重量(g) | 蒸腾比例 |
1 | 2.300 | 2.2 | 0 | 0.2 | 87% |
2 | 3.775 | 3.5 | 0 | 0.3 | 85% |
3 | 4.225 | 4.2 | 0 | 0.3 | 92% |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无处理组叶面温度(℃) | 凡士林组叶面温度(℃) | |
照射前 | 27.2 | 27.0 |
照射10min | 38.2 | 41.7 |
照射20min | 35.2 | 42.9 |
能得出植物蒸腾作用确实有降低叶面温度的作用的证据是。
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表数据: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剩余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 10 | 71.5 | 5 | 2,5 | 2.5 |
【项目分解】(1)设计电动车骑行时的安全警示灯(2)设计转向指示灯
设计一种“警示灯”,要求骑行过程中灯泡会持续交替闪烁发光,以提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如图1所示是“警示灯”的电路图,为定值电阻,电磁铁线圈及弹性衔铁的电阻忽略不计。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的下端是极。“警示灯”能自动进行交替发光的工作原理是:闭合开关,电磁铁与灯泡都有电流经过,灯泡发光且电磁铁产生磁性,之后电磁铁将动触点吸下,与静触点分离,电路被切断,灯灭且电磁铁磁性消失,弹性衔铁形变恢复,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电路通路,灯泡发光且电磁铁又具有磁性,如此反复,灯泡闪烁发光。
【项目拓展】
为了操作方便,于是想将转向指示灯和“警示灯”整合在同一个电路中,并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接通相应指示灯后,该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为定值电阻,电磁铁线圈及衔铁电阻忽略不计。
①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即双跳灯开启),转向开关应与触点接通(选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
②请根据电路图解释图2电路是如何实现指示灯会亮、暗(徹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