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 | 玉钺 | 玉琮 | 龙首玉环 |
石峡遗址 | |||
良渚遗址 |
书名 | 原著者 | 编译者 |
《格致小引》 | (英)赫施赉 | (英)罗亨利、瞿昂来 |
《通物电光》 | (美)莫耳登 | (英)傅兰雅、王季烈 |
《物体遇热改易记》 | (英)瓦特斯 | (英)傅兰雅、徐寿 |
早期国家 | 统治手段 |
古埃及 |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
美索不达米亚城邦 |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
| 《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 |
时间 | 电影名称 | 主要内容 |
1921年 | 《虔诚的维杜罗》 | 通过史诗反映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
1943年 | 《命运》 | “印度母亲”的美丽与悲惨现状形成对比。 |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
——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
材料三 下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 | 作(译)者 | 简介 |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本草纲目拾遗》 | 赵学敏 |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
《几何原本》 |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 | 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
材料一 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正值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
材料二 下表为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统计概况(部分)。
1972年底至1978年底 | 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 | ||||
所学领域 | 人数 | 比例 | 所学领域 | 人数 | 比例 |
语言学科 | 1451人 | 93.7% | 语言学科 | 1150人 | 15.4% |
自然科学 | 97人 | 6.3% | 自然科学 | 6039人 | 81.0% |
其他 | 267人 | 3.6% |
——摘编自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
材料
组别 | 素材 | 研究角度 | ||||||||||||||||||
第一组 | 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
——摘编自斯蒂芬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 劳动力结构 | ||||||||||||||||||
第二组 |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个世界被农村包围着,19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 ——摘编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 城市化 | ||||||||||||||||||
第三组 |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 阶级关系 | ||||||||||||||||||
第四组 | 1874年,英国卫生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约3000吨散发臭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另据记载,1873—1892年,在严重雾天后,因支气管炎导致的死亡率比平时高出很多。 ——摘编自布雷恩《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 环境问题 |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其成为工业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