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说明行使权力应审慎谦抑 ②政府官员应注重道德修养
③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④确立品德才能等级考核官员
①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 ②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推动了日本社会转型发展 ④反映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中原技艺与契丹风俗互相融合 ②唐中央政府羁縻管理力度强化
③契丹逐渐转向定居生活的趋势 ④辽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覆盖洛阳
①儒家思想成为汉朝主体文化 ②确立儒家文化至尊不二地位
③凭借儒家礼制彰显皇帝威仪 ④宋明理学崇化儒家发展历程
①对猛安谋克的继承发展 ②与清军入关统治相始终
③实现军政合一兵民一体 ④八旗士兵俱是满洲子弟
①审美情趣受到了中华文化影响 ②贸易需求丰富中国制瓷业风格
③海上丝路与海外贸易达到巅峰 ④传教士为此时交往沟通的桥梁
春秋战国
如表是某地某校的高中阶段测试题
春秋时期 | 战国时期 | |
周室地位 | ① | 诸国争王扬弃周室 |
国家体制 | 封君采邑 | ② |
国君权力 | 世卿世禄旧制犹存 | ③ |
军队组织 | 军政合一贵族私属武士军队 | ④ |
土地制度 | ⑤ | 土地私有制确立 |
赋税形式 |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 ⑥ |
社会规范 | ⑦ | 以法为主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D.尊王以施霸政会盟
E.主要根据耕种面积课税 F.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G.官僚政治新集权国家形成 H.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贵族所有
L.将相分离常备军总动员体制 J.颁布成文法,刑罚开始向法制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期,逐步形成了重“事”、主“人”、审“美”、用“意”的中国古代史书叙事风格。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左传》是解释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春秋》的著作之一、以记事详细、议论精辟见长,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注:《战国策》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全书共三十三卷,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 |
——上述材料摘引自统编历史教科书
盛世
615年 | 16岁 | 雁门关救驾隋炀帝 |
618年 | 18岁 | 力劝李渊晋阳起兵,同年十二月攻入隋都;后,李渊肆唐,受封秦王 |
620年 | 21岁 | 剿灭刘武周,收降尉迟敬德;大败王世充,得封天策上将 |
621年 | 22岁 | 率三千骑兵于虎牢关击败十万敌军,活捉窦建德 |
623年 | 24岁 | 击败刘黑闼,平定北方 |
624年 | 25岁 | 率一百骑兵劝退来犯的突厥可汗,并与之结盟 |
626年 | 27岁 | 爱立太子;即皇帝位 |
629年 | 30岁 | 以李靖、李勋为统帅,反击突厥;后,活捉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奉为“天可汗” |
634年 | 35岁 | 任命李靖、侯君集等为统帅,讨伐吐谷浑;后,大败吐谷浑,收为属国 |
639年 | 40岁 | 任命侯君集、薛万彻为统帅,讨伐高昌;后,高昌降,置西州,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域诸国朝贡 |
644年 | 45岁 | 御驾亲征高句丽,重创之,为李治灭高句丽奠定基础 |
646年 | 47岁 | 灭薛延陀,平定漠北 |
649年 | 50岁 | 太宗驾崩 |
——摘引自“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展板
唐代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之间,经历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数十年的低迷。“载舟覆舟”君民关系的比喻在统治者中是很难得的,开元年间的各项制度建设也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或新制、或修订,法律法规典章格式构成了洋洋大观的完整体系。“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冒险行动的时代。” ①
①注;崔瑞德等著《剑桥中国隋唐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茶的原生地在长江上游地区,唐朝蜀茶最为有名,宋元之后川蜀、两浙、福建建安茶业兴盛。明洪武四年(1371)政府于诸产茶地设置“茶课司”进行征税管理,“山园茶主将茶卖与无引、由客兴贩者,初犯笞三十,仍追原价没官;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八十,倍追原价入官”“伪造茶引者,处死,籍没当房家产”;洪武年间先后设立七个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以明确严格的管理体系监管茶叶的贮存、交易、运输、检验等环节,巡察御史亦监管贸易事宜。明政府施行的金牌信符制(金牌勘合)是对茶马互市的制度性革新。金牌作为一种信用凭证,约定好交易数量品质互换比例等,成为“每年合当差发,依期纳马,即给尔茶篦,又加尔赏劳”的凭证,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
“夫物有至薄而用之则重者,茶是也。始于唐,而盛于宋,至宋而其利博矣。前代非以此专利,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茶马贸易的指导思想在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变化。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茶马互市开始淡化,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止以茶易马事务,改征茶叶税款,茶叶交易准予商人自由贸易,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至此正式宣告结束。而在同时,茶叶出口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中国也即将迎来茶叶出口的辉煌时期。
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汉族移民迁入赣、闽、粤交界处形成的新的文化载体——客家民系(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他们身上蕴含着被视为穿越千年,在精神上与故乡、先祖联系的文化密码。移民们带领土著“辟土植谷”“趁虚(赶集)”,客家女不缠足,也从土著处学会“椎髻”,吃绿荷包饭、竹筒饭;“清河世泽,唐相家声”“龙门世德,柱史家声”“颍川世德,大史家声”的堂联记录着这些姓氏人家的迁移、繁衍和发展的历程;客家的门匾内容常为崇尚祖训、爱惜名节;“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洛阳读书音”成为客家人千年传承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