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铁场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龙川月考)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远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马坝人 D . 山顶洞人
  • 2. (2024·封开模拟) 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 . 取火 B . 耕地 C . 纺织 D . 制陶
  • 3. (2023七上·阳新期中) 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传说 B . 文献 C . 化石 D . 影像
  • 4. (2024七上·惠东期末) 截止到2022年11月初,临沂市沂水县跋山遗址共清理出土石制品、骨牙角制品等5000余件,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7万~5万年。其中石制品包括锤击、砸击石核,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青铜时代 C . 新石器时代 D . 铁器时代
  • 5. (2023七上·龙川月考) 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
    A . B . 水稻 C . 葡萄 D . 甘薯
  • 6. (2024七上·平江期末) 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 7. (2023七上·应城期中) 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人类演化史上直立人阶段的存在,在科学界引起轰动。这一发现( )
    A . 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B . 说明我国是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C . 表明中华大地从此进入新石器时代 D . 指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 8. (2024九下·兴宁模拟)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 集体群居 B . 采集渔猎 C . 农耕定居 D . 铁犁牛耕
  • 9. (2024九下·长春模拟)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 生活方式的转变 C .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 生产工具的改进
  • 10. (2024七上·射洪期中) 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 . 产生时间最早 B . 居于核心地位 C . 发展相对独立 D . 体系最为完备
  • 11. (2023七上·龙川月考) 陶器是原始农业的标志性器物之一,下图所示是1973年出土的猪纹陶钵(陶器),它是一件盛食器,这类盛食器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使用这个陶器的原始居民应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12. (2023七上·龙川月考) 在早期文化中,中原地区形成了李家沟文化—裴李岗文化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二里头文化一二里岗文化一殷墟文化一洛邑文化等的完整的发展链条。这表明中原文明具有(     )
    A . 多样性 B . 连续性 C . 包容性 D . 创新性
  • 13. (2023七上·珠海期中) 部落联盟时期,各部落之间攻伐不断,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使炎帝、黄帝大败蚩尤,炎黄部落声望大增的战役是( )
    A . 阪泉大战 B . 涿鹿之战 C . 城濮之战 D . 长平之战
  • 14. (2024七上·吉安月考) 《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 . 生产环境恶劣 B . 开始精耕细作 C . 受到气候限制 D . 生产因地制宜
  • 15. (2024九下·吴江模拟) 《左传》记载∶“鲧作城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刑,法律)”等。据此可以判断出(   )
    A . 水灾治理成功 B . 阶级分化出现 C . 早期国家产生 D . 世袭制度确立
  • 16. (2024七上·遵化期中)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 . 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 . 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 . 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 . 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 17. (2023七上·珠海期中)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18. (2024九下·邓州模拟) “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宣传语作为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的主题语深入人心。“老家河南”在海外华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梦回牵绕的向往。这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 )
    A . 寻根敬祖的传统 B . 敬畏天命的意识 C . 家族观念的浓厚 D . 爱国精神的延续
  • 19. (2023七上·龙川月考) 这座城市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称宗周。它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是周礼的诞生地。这座城市是(     )
    A . 咸阳 B . 临淄 C . 洛邑 D . 镐京
  • 20. (2023七上·龙川月考) 王国维提出的历史研究二重证据法,就是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结合,彼此印证。以下可作为研究夏朝历史“地下之新材料”的是(       )
    A . 二里头遗址 B . 殷墟 C . 《战国策》 D . 《史记·夏本纪》
  • 21. (2023七上·龙川月考) 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种占卜方式(    )
    A . 减少了统治者决策的盲目性 B . 使商朝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C .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 . 旨在调和贵族间的利益矛盾
  • 22. (2024七上·曲靖期中) 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23. (2024九下·松山模拟)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 24. (2024九下·福建模拟) 许倬云认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 利于贤德之人执政 B . 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C . 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 . 确保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 25.  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文物是( )

    A .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 二里头铜鼎 C . 司母戊鼎 D . 开元通宝
  • 26. (2023七上·雨花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 . 郡县制度的确立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司母戊鼎的铸造 D .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 27. (2024九下·黄冈模拟)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2年春晚节目中,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的舞蹈《金面》惊艳四方,节目中还原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出土文物造型,部分文物与河南安阳殷墟、山西陶寺遗址、江西新干遗址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这体现了( )
    A . 中华文化的新起源 B . 中原传统文化的地位 C .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 28. (2023七上·龙川月考) 甲骨文已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承载的历史记忆是(     )
    A . 远古的人类遗迹 B . 夏朝的早期城市 C . 商朝的社会生活 D . 西周安定的社会
  • 29. (2024九下·蜀山模拟) 下列甲骨文的释义说明甲骨文(     )   

    甲骨文

    今字

    今人释义

    表明在广平的原野上有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

    表明方整的田块经过弓尺丈量,标划出明确的疆界

    田间的水沟

    A . 反映了农业生产状况 B . 采用多种造字方法 C .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 . 是我国汉字的雏形
  • 30. (2024九上·常州期中)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 . 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 . 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 . 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二、综合题
  • 31. (2023七上·龙川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的远古居民居住在什么地方?此外,他们还可能居住在什么地方?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分别是哪个远古居民的房屋样式?请你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样的房屋结构有什么好处?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远古居民在原始农业生产上,分别取得了什么成就?
    4. (4) 居住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 32. (2023七上·龙川月考) 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材料一   

    【史书中的历史】

    材料二   帝封好酒淫乐:“(帝封)好酒淫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保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出自《史记·殷本纪》

    1. (1) 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说出夏朝都城的名称。
    2. (2) 图二为殷墟遗址,由此商朝又称为“殷商”。那么,是哪位国王把都城迁到这里的呢?
    3. (3) 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一历史史实发生在什么时候?周武王建立的王朝在历史上被称做什么?
    4. (4) 史料反映商纣王实行什么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