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 1. (2023九上·广宁期末) 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全部谷地,水退后,居民要重新丈量耕地面积。由于这种需要,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便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材料体现了古埃及文明(    )
    A . 属于海洋文明的范畴 B . 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C . 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D . 奠定了西方文明基础
  • 2. (2023九上·龙湖期末) 《古巴比伦后期文献书信集》的一份私人契约规定:从12月2日起,伊波尼·马尔都克为塔木卡伊里·伊吉沙姆做沙马鲁工作(指代理零售商),为期一年,工资为六舍客勒银。这反映出古巴比伦(       )
    A . 社会成员关系平等 B . 出现资本主义 C . 不再盛行奴隶制度 D .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 3. (2023九上·龙湖期末) 下列图片可用来研究古印度文明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3九上·龙湖期末) 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15000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一种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 B . 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人开放 C . 公共活动促进了雅典民主的产生 D . 雅典公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 5. (2023九下·潮南模拟)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使用。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B .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C . 保证人民享有平等权利 D . 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 6. (2024·潜江模拟) 古代人类在不同地区创造了不同文明。如东亚有中华文明,南亚有古印度文明,中东有古巴比伦文明,北非有古埃及文明,欧洲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
    A . 交流互鉴 B . 以农为本 C . 起源江河 D . 多元独立
  • 7. (2024九上·越秀期中) 在公元1127年的一次仪式上有这样一段誓词: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随后誓词中的“您”向“我”授予封地。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您”与“我”的关系最可能是(    )
    A . 古罗马的执政官与将军 B . 西欧的封君与封臣 C . 阿拉伯的哈里发与总督 D . 日本的天皇与武士
  • 8. (2023九上·龙湖期末) 领主在庄园里设有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主要就是对农奴之间、农奴与领主之间的诉讼纠纷做出裁决。审理的案件有放火、盗窃等刑事案件,同时也包括土地契约、婚约等民事案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
    A . 维护庄园的统治秩序 B . 依据习惯法裁决 C .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限制领主的特权
  • 9. (2024九上·珠海月考) 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 . 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 . 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 . 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 . 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 10. (2023九上·龙湖期末) 如下图,牛津大学校徽的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VSILLVMINATIOMEA”(主照亮/启发我)。早在11世纪末12纪初,牛津大学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材料说明(     )

    A . 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B .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 .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 . 牛津大学由基督教主持创建
  • 11. (2022·深圳模拟) 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效仿了中国的典章制度,当时的中国处于(    )
    A . 两汉时期 B . 唐朝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2. (2023九上·龙湖期末) 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这主要强调阿拉伯人(     )
    A . 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B . 将希腊古典文化发扬光大 C . 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D . 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 13. (2023九上·龙湖期末) 下图所示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出现的新现象。这说明(     )

    A . 租地农场的出现 B . 手工工场的出现 C . 资本的原始积累 D . 工业革命的兴起
  • 14. (2023九上·中山月考) 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总量就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不满。由此可见(     )
    A . 历史认知随史料的补充而丰富完善 B . 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C . 历史事实随史料的变化而随时变化 D . 新航路开辟与土耳其无关
  • 15. (2023九上·龙湖期末)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口在十七、十八世纪时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到二十世纪初只占十三分之一。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异常 B . 粮食短缺 C . 部落战争 D . 奴隶贸易
  • 16. (2023九上·天门月考) 1804年,拿破仑从占领国征集的款项总额竟高达一亿二千三百万法郎,占法国全年总收入的七分之一。1807—1809年期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这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 .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B . 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C . 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 D .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范围
  • 17. (2023九上·龙湖期末) 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 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B .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C . 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 D . 欧美走向民主法治
  • 18. (2023九上·龙湖期末) 阶梯示意图是学习历史发展进程的好方法,有关下面的阶梯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如果给上图定一个研究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

    ②第一阶梯里的事件推动欧洲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③第三阶梯里的领导人物是克伦威尔

    ④第四阶梯里罗伯斯庇尔执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⑤第五阶梯里拿破仑战争后期带有侵略性

    A . ①②③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 19. (2023九上·澄海月考) 鼓风炉是近现代钢铁产业最为关键的设备,下表所示数据迅速变化说明(     )

    英国鼓风炉指标数据(部分)

    鼓风炉平均产铁量

    鼓风炉最高高度

    年份

    指标数据(吨)

    年份

    数据(米)

    1788年

    800

    1800年

    6

    1806年

    1130

    1820年

    18

    A . 工业发展不断刺激设备升级 B . 欧美最早设计出鼓风炉设备 C . 英国钢铁产量惊人 D . 科技助力英国问鼎世界霸权
  • 20. (2023·蜀山二检) 18世纪中期以后的英国,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如彭斯的《杜河两岸》、布罗姆菲尔德的《农夫之子》均描绘了少年时代乡村自然的美丽景色,克莱尔在《致倒下的榆树》中则深情地把童年时期屋后的榆树当作朋友来看待。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B . 乡村教育提高了农民素养 C . 政府重视保护乡村环境 D . 诗歌主题以乡村生活为主
  • 21. (2023九上·龙湖期末) 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将此设想变为现实的人是(     )
    A . 瓦特 B . 斯蒂芬森 C . 富尔顿 D . 哈格里夫斯
  • 22. (2023九上·龙湖期末) 1848年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影响下,欧洲爆发了多次工人阶级的武装革命运动,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给予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由此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     )
    A . 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进程 B . 采用暴力方式夺取了国家政权 C . 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D . 加速了法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 23. (2023九上·龙湖期末) 下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
  • 24. (2023九上·龙湖期末) 他青年时去欧洲求学,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放祖国为己任。他义无反顾地投入独立运动,与殖民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憧憬着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联盟。“他”的主要事迹是(     )
    A . 组建大陆军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B . 领导印度各阶层人民发动民族大起义 C . 领导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D . 领导巴西人民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 25. (2023九下·陆河期中)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描述:十七世纪末,俄国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材料主要强调(     )
    A . 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B .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英雄 C . 彼得大帝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 D . 彼得大帝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 26. (2024九下·乌鲁木齐模拟) 有学者提出,俄国之所以废除农奴制,并不是由于道德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农奴制度无法与市场社会并存。该学者旨在说明农奴制改革(       )
    A . 源于对外战争失败 B . 意在突破经济发展障碍 C . 存在封建制度残余 D .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 27. (2023九上·龙湖期末) 1866—190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成为向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8亿美元。这一时期促进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 . 南北实现统一 C . 在独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D . 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 28. (2024·茶陵模拟) 在某班的历史手抄报中,同学们撰写了若干关于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局势的介绍,以下标题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自由的呼唤——黑奴大量逃出北方》 B . 《北方的野心——在西部增加蓄奴州》 C . 《市场的脉动——南方扩大棉花出口》 D . (南方的愿景——让南部遍地开工厂》
  • 29. (2024九上·谢家集期末) 在“图说世界改革史”活动中,张成在某博物馆网站上发现了如下文物图片。这一图片可用于介绍明治维新哪一举措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A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 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 .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 .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 30. (2023九上·龙湖期末) 新学期,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Tsar Alexander II字样的小组资料袋中,有Thenoblesread the lawofliberatingserfs(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Lincoin、Meijireform”等图片和资料,请判断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    )
    A .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 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 31. (2023九上·龙湖期末)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重要新食材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4. (4)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32. (2023九上·龙湖期末)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作为法国地标性博物馆,卢浮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下表是卢浮宫馆藏文物名录(部分)

    名称

    年代

    作者

    《蒙娜丽莎》

    1503一1506年

    达·芬奇

    《花园中的圣母》

    1507—1508年

    拉斐尔

    《垂死的奴隶》

    1513—1515年

    米开朗琪罗

    材料二: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并创立的,定于每年的5月18日。

    表1:下列是每年国际博物馆日确定的活动主题。

    年份

    主题

    2008年

    “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

    2013年

    “博物馆:反映社会变革”

    2014年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表2:部分博物馆藏品

    ①战国商鞅方升为战国中期的青铜器,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容积202.15毫升。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②1789年创作的《人权宣言》绘画。《人权宣言》原始手稿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③六头曳仪专车——英国制造的国仪车。明治22年(1889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后,明治天皇驾该车于青山练兵场。现藏于日本明治神宫。

    ④波斯鎏金银壶,出土于宁夏固原。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主题图案描绘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现藏于宁夏博物馆。

    ⑤瓦特发明的实用蒸汽机(模型)

    ⑥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影印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

    材料三:所有的博物馆都希望或相信对文物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加真实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族群越来越多地通过重新解读历史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历史往往依托于物品。大英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收藏地,也是全球范围内对文物的含义与认知展开辩论的场所。这些时而会剑拔弩张的辩论,和文物应在何地被收藏或展示的争论一起,共同构成了探讨文物当今含义的关键。

    ——摘编自《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序言

    1. (1) 材料一中列出的藏品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水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艺术创作的历史价值。
    2. (2) 选择材料二中表2博物馆的其中一件藏品,确定其与表1哪个主题对应,并说明藏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示例除外)

      示例:选择①:战国商鞅方升,对应的主题是“博物馆:反映社会变革”,这件藏品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商鞅方升体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文物研究的意义。
  • 33. (2023九上·龙湖期末) 大国崛起的经验有许多共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近代史部分西方大国崛起表

    英国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专注发展经济和拓展海外势力;确立新的政治体制,成为第一个迈入现代社会的国家;工业革命释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18、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盛的军事、经济强国和第一个全球意义的海洋帝国。

    美国

    远离欧亚大陆的位置优势;先求独立,后维护统一;制度创新和对宪政法治的信仰是美国强大的关键因素;抢占科技和管理的制高点,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美国维系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点。

    ——摘编自岳文典:《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1. (1) 根据材料,指出英美两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2. (2) 从材料中两个国家各选一个历史事件,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

      事件:英国:工业革命;美国:抢占科技和管理的制高点、创新能力。

      观点:技术创新推动国家发展。

      论述: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结论: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国家保持强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