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2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 . 因征服越族而制 B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 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 2. (2024·德阳)  汉武帝即位以后,就有不少朝臣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对此,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立军机处 B . 设置转运使 C . 颁行推恩令 D . 设立锦衣卫
  • 3. (2024·菏泽) 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著作是(    )
    A . 《黄帝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千金方》 D . 《本草纲目》
  • 4. (2024·牡丹江)  数千年前,中国、印度、阿拉伯一伊斯兰、西欧四大文化体系,汇流到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需归功于(    )
    A .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 . 驻藏大臣的设置 C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D . 伊犁将军的设置
  • 5. (2024·乐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 .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 . 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 . 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6. (2024·长春)  《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说明历史研究应(    )
    A . 形式创新 B . 贯通古今 C . 秉笔直书 D . 彰显个性
  • 7. (2024·广东)  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
    A . 北击匈奴 B . 光武中兴 C . 楚汉之争 D . 文景之治
  • 8. (2024·广东)  《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 . 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 . 重视农业生产 C . 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 . 注重兴修水利
  • 9. (2024·兰州)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宣言》(2005)提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国际探索之路和贸易之路。又是一条文化之路和友谊之路。”为开辟这条道路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 10. (2024·赤峰) “中国各地的方当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泰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
    A . 历史肯景 B . 主要目的 C . 重要内容 D . 历史影响
  • 11. (2024·山西)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A . 目的 B . 原因 C . 过程 D . 影响
  • 12. (2024·湖北)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 .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 .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 .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 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 13. (2024·齐齐哈尔)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巩固“大一统”局面,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其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    )
    A . 统一文字 B . 推恩令 C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 盐铁专卖
  • 14. (2024·安徽)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休养生息 B . 尊崇儒术 C . 盐铁专卖 D . 版图拓展
  • 15. (2024·天津市)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他们都是为了( )
    A . 削弱诸侯王势力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消除匈奴威胁 D . 打击豪强地主势力
  • 16. (2024·遂宁)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情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发展推行了(    )
    A . 约法三章 B . 方田均税 C . 休养生息 D . 均田免赋
  • 17. (2024·凉山)  观察分析图,此柱状对比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着什么问题( )

    A . 经济问题 B . 王国问题 C . 税收问题 D . 边疆问题
  • 18. (2024·烟台)  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A .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 实施了“推恩令” C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 统一铸造五铢钱
  • 19. (2024·烟台) 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
    A . 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B . 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 C . 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 D .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 20. (2024·重庆市)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

    A . 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 . 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 . 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D . 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常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归朝廷”的具体表现。
    3.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
三、论述题
  • 22. (2021·贺州)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