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3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
    A . 产生 B . 初步发展 C . 黄金时代 D . 衰落
  • 2. (2024·黔东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 . 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 .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3. (2024·牡丹江)  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A . 重视教育事业 B . 增强军事实力 C . 发展社会经济 D . 解放人们思想
  • 4. (2024·长春)  “火车轮船,剪辫易服,洋酒西餐”,以上信息反映了(    )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 . 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 C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 .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5. (2024·广东) 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 . 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 . 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 . 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 6. (2024·从江模拟) 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 .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 . 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 . 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 7. (2024·赤峰) 1897年,商务印书馆由多人集资创办,初期以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为主,后来主要业务转为出版新式教科书、英文读本、英汉辞典等工具书、西方学术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学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
    A . 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B . 推动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兴办 C . 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D . 表明金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 8. (2024·赤峰) 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    )
    A . 开始出现 B . 受到压迫 C . 迅速发展 D . 再度受挫
  • 9.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历史课程第一次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呈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蒙学堂四年,小学堂六年,均学习中国史;中学堂四年,学习外国史。这反映了( )
    A . 教育课程的革新 B .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 新式学堂的初建 D . 高等学府的设置
  • 10. (2024·湖南) 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 )
    A . “反清英雄第一人” B . 革命先行者 C .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D . 状元实业家
  • 11. (2024·烟台)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见,他主张(    )
    A . 变法图强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共和 D . 民主科学
  • 12. (2024·宜宾)  历史纪录片承担着探究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用。如果要拍摄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关的纪录片,下面素材可用于拍摄( )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剪除男子发辫;

    劝禁女子缠足;废止跪拜;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A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B . 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C .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 . 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 13. 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
    A .  乾隆时期正式形成 B . 剧目单一脱离现实 C . 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D . 仅受统治阶层喜爱
  • 14. (2024·广安)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
    A . “自强”“求富”道路 B . 变法图强道路 C . “实业救国”道路 D . 民主共和道路
  • 15. (2024·大埔模拟) 《东方杂志》第8期转载的文章《论实业所以救亡》指出,“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 )
    A . 实业救国 B . 变法强国 C . 民主共和 D . 师夷长技
  • 16. (2024九下·惠来模拟)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高歌猛进 B . 奄奄一息 C . 朝气蓬勃 D . 夹缝求生
  • 17. (2024·萍乡模拟) 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 . 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 . 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 .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 . 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8.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 . 民主共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变法图强
  • 19. (2024·澧县模拟) 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 . 注重产品质量 B . 发展举步维艰 C . 采用先进技术 D . 推动交通革新
  • 20. (2024九下·汕尾模拟) 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 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 . 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苏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

    时间

    近代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

    ——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

    ——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 (2) 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
    3. (3) 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 22. (2022·扬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20世纪20年代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 (3) 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