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从曲阜出发) | 某著作书影 | 泰山问政(想象图) |
作者 | 评价 |
司马迁(汉武帝时期) |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 |
班固(东汉时期) |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材料一 | 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
材料二 | 四九三年,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此后,他下诏禁胡服胡语,并把鲜卑姓改为汉姓,鼓励鲜卑人跟汉人结婚。 |
时间 | 文物介绍 |
距今8000多年 | 贾湖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 |
战国 |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
东汉 | 彩绘击鼓说唱俑,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反映汉代的民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
材料一 距今8000到6000年是全球范围的气候大暖期……因为气候温暖湿润,稻作农业向北传播到了淮河流域,粟作农业在黄河中下游及燕山南北得到普及。
——摘编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新闻周刊》访谈
材料二 武帝时(约公元前130年)张骞出使西方月氏,贸易活动受到很大的推动。张骞的出使开辟了通往中亚的新途径。黄金和丝织品为主要商品从中国输出,而酒、香料、马、羊毛织品从西方各国输入。沿着中亚的贸易路线引进的新的植物包括葡萄、石榴、芝麻、蚕豆、苜蓿等。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 在饮食烹饪方面,各民族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都带到了中原腹地。从西域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胡饭、胡炮、涮肉等制法;从东南来的人民,传入了叉烤、腊味等制法;从南方沿海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烤鹅、鱼生等制法;从西南滇蜀来的人民,传入了红油鱼香等饮食珍品。这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至北魏时,西北少数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后,又将胡食及西北地区的风味饮食大量传入内地,使宫廷饮食也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
——摘编自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材料一 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同时,为抗击匈奴,修建“直道”;为将长城防区贯通一线,修建“北边道”;为征服西南夷,得巴蜀富庶之地,修治“五尺道”;为遏止岭南,平定南越,修建了穿越五岭屏障的“新道”。
——摘编自秦筑《秦代陆路交通初探》
材料二
汉代悬泉置遗址复原模型图 | 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 |
悬泉置遗址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段的重要驿站遗址,是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其行政级别应与县相等,因为分设在各县领地的称县置。在管理权限上,受郡太守直接指挥,郡派吏监管。 |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460余件麻纸中,有西汉、东汉和西晋时期的纸文书10件。其中有部分纸张上书“细辛、薰力、付子”(药物名称)等字。 |
材料三 南朝宋、齐、梁、陈几代皇帝皆是出身寒门的军将,富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六朝古都建康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加上南朝帝王出于开拓疆土、北伐和比较注重商业的需要,都重视道路交通的开拓事业,往往任用器重的权臣主管交通事业,在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倾斜,从而揭开了江南道路建设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摘编自刘希为、王荣生《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由于方国的成熟与发展,出现了松散的联邦式的“中国”,周天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的“天下”。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二
图1秦铜权(砝码),上面以小篆铸刻着“八斤”等字 | 图2睡虎地秦墓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 |
图3琅琊刻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上面的文字为小篆。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等记载 | 图4秦半两钱铜母范,是制作半两钱的模具 |
图5秦长城遗址 | 图6秦始皇陵陶俑 |
材料三 墨子曾强调,要统治天下,仅有君主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同天下之义”,即思想上的一元化,唯此才能达致和合。
——寇鸿顺《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创新》
【示例】
选择:“秦铜权”和“秦半两钱铜母范”(或“图1”和“图4”)。
联系:铸刻着“八斤”二字的秦铜权是秦朝统一重量的工具,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见证;秦半两钱铜母范是制作秦朝统一的货币——半两钱的模具,是秦朝统一货币的体现;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都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或经济措施)。
意义:都促进了秦朝经济交流和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