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成就 |
文学 | 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
期刊 | 仅1956年至1957年创办的新期刊就达18种,原有刊物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
电影 | 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
年代 | 发展年表 |
光绪六年(1880年) | 民间按《滇南本草》药方研制药酒创杨林水酒坊,但长期停滞于作坊生产水平。 |
1979年 | 杨林肥酒生产合作社扩大,建成嵩明县杨林肥酒厂,职工领取合同制工资。 |
1984年 | 杨林肥酒厂整合调整,实行厂长负责制、工人利润分红的新政策。 |
1993年 | 杨林肥酒厂打造为云南杨林肥酒厂有限公司,当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
材料一 中国自西周出现采矿业,春秋时期有了冶铁业。铁器在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军事、文化、日常生活等各领域得到应用。据考古发现,公元前500年左右,湖南、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均出现了竖炉冶铁,由此可以把铁水直接浇铸成形,制成生铁铸件。到公元14世纪在欧洲才出现类似的技术。北宋时期中国铁的年产量已达到十几万吨的水平,而直到18世纪初整个欧洲铁的年总产量才达到这一水平,但到18世纪末中国的冶铁业逐步落后于欧洲。
——摘编自杨宽《试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材料二 1856年德国人西门子为高效炼钢设计了燃料和热空气通道,可以快速加热并控制钢水温度。基于西门子的构想,1864年法国人马丁建造了西门子一马丁炉,由此开始了现代的炼钢生产。1875年英、美、法、德的钢产总量快速发展到约165万吨。1879年英国政府大规模采用平炉钢建造钢结构桥梁,1889年法国政府用约7000吨平炉钢建成了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工业革命推进炼钢技术改进的标志性成果。各国的技术思想和钢铁生产会互相借鉴、促进、接续、融合,新技术在一国受阻后会在另一国继续发展,由此导致欧洲钢铁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毛卫民《铁器时代演变与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49~2020年间,中国钢材产量从14万吨增加到132489万吨。自1996年钢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以来,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攀升,2020年已上升至57.1%。一大批高质量关键产品自主研发成功,如高速列车轮轴及转向架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高性能硅钢、航母球扁钢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钢铁工业百年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主要经验分析》
材料 据《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介绍,1860~1869年的世界,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科技文化领域,都镌刻着深深的震撼印记。
——据【英】埃尔顿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翻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印记·1860年代”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一 延安时期,我们党面临形势之严峻、风险之巨大、斗争之艰险,是世所罕见的。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妄想灭亡中国的步步紧逼,内有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的层层施压。在危难困境中毅然奋起,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考验和严峻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血液之中、镌刻旗帜之上,科学分析并自觉把握发展规律,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摘编自邵士博、侯鑫《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路向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极端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对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对外顶住压力,坚持对外开放。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多万亿,年均增长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编自柳长青《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论析》等
材料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坚持守正创新,以坚定自信自强的历史主动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坚持人民至上,以站稳人民立场的历史主动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坚持伟大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胸怀天下,以赢得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摘编自高中建、刘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意涵与时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