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斜槽末端;
(2)实验过程器要多次释放小球使它沿斜槽轨道滚下才能描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每次释放小球时应使小球,目的是;
(3)在乙图中,O为平抛运动起点,计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公式是,根据乙图给出的数据,计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1)由图甲(b)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
(2)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乙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丙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丙中的(选填“(c)”或“(d)”)。
(3)如果图乙中小球A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1m/s,SP=L=0.5m,经过0.2s小球到达B点时在屏幕上留下的影子假设为Q,则Q点沿着屏幕向下运动的速度大小为m/s。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2)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 则该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g取)
(3)丙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安装设备和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斜槽末端必须调节为水平
B.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在斜槽的末端
C.每次释放小球时挡板在斜槽上的位置可任意调节
D.小球上沾上墨水,让小球和纸面接触直接画出抛物线
(1)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A.刻度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C.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释放
D.为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3)如图所示为实验中用方格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轨迹,a、b、c为轨迹上的三点,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则a点是否为小球初始的抛出点(填“是”或“否”),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 .
(1)关于实验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A.斜槽轨道末段N端必须水平
B.P小球可以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C.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D.P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2)该实验结果可表明
A.两小球落地速度的大小相同
B.P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与Q小球的运动相同
C.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D.P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若用一张印有小方格(小方格的边长为 , )的纸记录P小球的轨迹,小球在同一初速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乙中的a、b、c、d所示,重力加速度 , 则P小球在b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vb = m/s,若以a点为坐标原点 , 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cm,cm。
①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探究平抛运动水平分运动的特点
B.需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多次重复实验
C. 能同时探究平抛运动水平、竖直分运动的特点
②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槽轨道M必须光滑且其末端水平
B.上下调节挡板N时必须每次等间距移动
C. 小钢球从斜槽M上同一位置静止滚下
③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竖直挡板上附有复写纸和白纸,可以记下钢球撞击挡板时的点迹。实验时竖直挡板初始位置紧靠斜槽末端,钢球从斜槽上P点静止滚下,撞击挡板留下点迹0,将挡板依次水平向右移动x , 重复实验,挡板上留下点迹1、2、3、4。以点迹0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建立坐标轴y , 各点迹坐标值分别为y1、y2、y3、y4。测得钢球直径为d , 则钢球平抛初速度v0为。
A. B. C. D.
钩码个数 |
1 |
2 |
… |
|
xA/cm |
7.75 |
8.53 |
9.30 |
… |
xB/cm |
16.45 |
18.52 |
20.60 |
… |
钩码个数为2时,弹簧A的伸长量cm,弹簧B的伸长量cm,两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选填“=”、“<”或“>”)。
2.95 | 6.52 | 9.27 | 13.20 | 16.61 | 19.90 | |
5.95 | 8.81 | 10.74 | 12.49 | 14.05 | 15.28 | |
35.4 | 77.6 | 115.3 | 156.0 | 197.4 | 233.5 |
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