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 图2 | 图3 | 图4 |
材料二:如下图
图5 水稻 | 图6 粟 | 图7 | 图8 |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材料一
原始人群 | 体质形态 | 工具制造 | 生产活动 | 观念 | 社会组织 |
北京人 |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 打制石器 | 采集、狩猎 | 原始人群 | |
山顶洞人 |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采集、渔猎 | 懂得爱美 | 氏族 |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使用,粮食的储备,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社会转型】
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权力变化】
材料二 公元前350年,商鞅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摘编自《中国通史》
【国家统一】
材料三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一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 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烺(利簋) 释文(改编)
利簋铭文拓片
材料三 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
材料四 春秋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儒家经典的代表是;与历史学习辩证思维相统 的是;符合先秦历史发展特征需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