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两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2024八上·潮南月考)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 . 棉纺织品 B . 机器 C . 鸦片 D . 枪炮
  • 2. (2024八上·白云月考)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 .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 .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 .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 .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 3. (2024八上·广州月考) 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4. (2024八上·泸州期中)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5. (2024八上·广州月考) 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五口通商 B . 闭关锁国 C . 协定关税 D . 战后赔款
  • 6. (2024八上·广州月考)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够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严重破坏中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证据是(     )
    A . 虎门销烟浮雕 B . 八国联军窜入紫禁城照片 C . 日军展开杀人竞赛的报道 D . 圆明园遗址
  • 7. (2024八上·广州月考)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 . 打开中国门户 B . 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 . 开始染指台湾 D . 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 8. (2024八上·潮南月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 . 侵占大片领土 B . 索要巨额赔款 C . 增开通商口岸 D . 获得领事裁判权
  • 9. (2024八上·广州月考) 英、法两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际,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 )
    A . 发起国都有英国 B . 列强都从中获得了大量赔款 C . 目的和性质相同 D . 列强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 10. (2024八上·白云月考)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 .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 .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 11. (2024八上·广州月考)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 .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 . 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 .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 12. (2024八上·白云月考)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 杨秀清的过错 C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 “扶清灭洋’
  • 13. (2024八上·东莞期中)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 . 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 . 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 .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 . 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 14. (2024八上·白云月考)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 . 一次是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 . 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 .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 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15. (2024八上·白云月考)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A . 张之洞 B . 左宗棠 C . 曾国藩 D . 李鸿章
  • 16. (2024八上·广州月考) 在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该争论发生的背景是(     )
    A . 太平天国准备进攻南京 B . 清朝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C .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D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7. (2024八上·广州月考)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 . 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 . 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 .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8. (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 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9. (2024八上·广州月考)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 .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 20. (2024八上·白云月考)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 . 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 . 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 . 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 .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 21. (2024八上·白云月考)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B . 传播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C .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22. (2024八上·白云月考) 1900年,西方有人创作了名为《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的漫画(见下图)。该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3. (2024八上·广州月考)  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人民的抗争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 .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24. (2024八上·广州月考) 《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 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 .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 . 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 . 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 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25. (2024八上·白云月考) 陈天华在《猛回头·警世钟》中说到“今日无数的外族,都要灭我们这一族,我们四万万人就合做一个……依了鄙人的愚见,不如大家合做一个大党……”之后在革命党人努力下建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同盟会 D . 光复会
二、材料问答题(共3大题,共40分)
  • 26. (2024八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怎样的?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一新的方式”是指《辛丑条约》中的哪一内容?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
  • 27. (2024八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交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列举一例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军事工业名称。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以上材料请归纳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 28. (2024八上·白云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

    开设课程

    京师同文馆

    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

    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简史

    1898年

    正式创办,名为“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为办学方针

    1900-1902年

    遭到破坏,一度停办

    1903年

    增设医学馆、译学馆和进士馆,同时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格致(理科)、农、工、商、医八科

    1916-1919年

    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任职或任教

    1938-1945年

    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设5个学院、26个系,坚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新式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三表格主题补充完整。
    4. (4) 综上所述,关于近代教育发展你得出什么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