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施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九上·顺德月考) 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佛经里的天王”。这反映出古代亚非地区的统治者(     )
    A . 强化文化认同 B . 受希腊哲学的影响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 2. (2024九上·顺德月考) 释迦牟尼面对印度社会的现状,提出以“无我”的精神来抵抗婆罗门崇高的“我”,提倡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思想,最终创立了佛教。据此可知,释迦摩尼的这一思想(     )
    A . 受婆罗门教启发而产生 B . 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 C . 是印度当代文化的源头 D . 侧重于化解社会矛盾
  • 3. (2024九上·潮南月考) 如图是帕特农神庙上的神话人物波塞冬和阿波罗塑像,两位神祇正在交谈,如同他们在参加公民大会。这反映了(     )

    A . 打破了神人同形特征 B . 深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C . 与基督教的联系密切 D . 对民主政治影响巨大
  • 4. (2024九上·顺德月考) 下表中屋大维官职和权力的变化反映了古罗马(     )

    时间

    屋大维官职和权力的变化

    公元前27年

    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号

    公元前23年

    辞去执政官,但得到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保民官权力

    公元前12年

    担任宗教最高职务大祭司长

    公元前2年

    重新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称号

    A . 是典型的共和国 B . 奴隶制特征明显 C . 逐步向帝制过渡 D . 已进入黄金时期
  • 5. (2024九上·顺德月考) 古希腊人一方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城邦节日活动、体育竞赛和其他户外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建造庙宇、市场、广场、剧场和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这说明了古希腊(       )
    A . 施行专制政治 B . 关注建筑技艺 C . 发展小农经济 D . 重视人的发展
  • 6. (2024九上·顺德月考)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财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下列符合“拂特之制”的是
    A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B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7. (2024九上·阳江月考) 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漫画。这组漫画能够帮助他了解(     )

    A . 西欧庄园生活 B . 中世纪的城市 C . 早期奴隶贸易 D . 中世纪的大学
  • 8. (2024九上·顺德月考) 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 . 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 . 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 . 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 . 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 9. (2024九上·阳江月考) “在大多数(中世纪)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它能吸引的学生人数最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据此可知(     )
    A . 中世纪的人们摆脱了教会的束缚 B . 大学得到了教会和国王的支持 C . 大学教育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D . 大学有教育自主权等自治权利
  • 10. (2024九上·顺德月考) 法国的《民法典》继承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编体例,德国的《民法典》则以《法学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等五编体例。这表明《罗马民法大全》(  )
    A . 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B . 是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C . 为欧洲民法提供借鉴 D . 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11. (2024九上·阳江月考)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体现了日本(     )
    A . 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 企图征服外部世界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借鉴吸收外来文明
  • 12. (2024九上·顺德月考) 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数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这反映阿拉伯人( )
    A . 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B .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 . 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3. (2024九上·顺德月考) 如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思维导图。应在空白框中填上(     )

    A . 庄园法庭 B . 公民大会 C . 手工作坊 D . 租地农场
  • 14. (2024九上·阳江月考)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就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武器。下列古希腊名言中最符合这一内涵的是(     )
    A .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 . 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C . 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D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15. (2024九上·顺德月考) 15世纪,人文艺术家们坚持认为几何,数学和解剖学等是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而他们在数学和科学实践方面的一系列探索也为后来开普勒和伽利略在科学革命中的贡献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这旨在说明文艺复兴(     )
    A .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 . 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发生 C . 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D . 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 16. (2024九上·阳江月考) 下面是欧洲帆船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横帆帆船

    (11世纪以前在地中海使用)

    阿拉伯三角帆船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三桅帆船

    (15世纪出现于西欧)

    特点:帆面大,动力大,但只能利用顺风和侧风。

    特点:操作灵活、逆风航行、抢风转向。

    特点:结合横帆和三角帆的优点。

    A . 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B . 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 . 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D . 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 17. (2024九上·顺德月考)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大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超过40%.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害怕此举会(   )
    A . 导致意大利人口大量外流 B . 失去地中海商路中心地位 C . 使印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D . 阻断了欧洲人的东方梦想
  • 18. (2024九上·顺德月考) 如下示意图呈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这图中波折起伏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资产阶级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B .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C . 建立共和国标志革命的胜利 D . 新旧制度更迭需经长期斗争
  • 19. (2024九上·阳江月考)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仍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到1832年,国王能够实际影响议会的权力只剩下了增封贵族这一项,且还是在“首相的建议之下”。这说明(     )
    A . 英国政治和法律传统影响深远 B . 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 . 资产阶级开始在英国确立统治 D . 首相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20. (2024九上·顺德月考) 一首军歌的歌词大意是:“不要外国强给我们法律,也不要英国的专制统治,独立使我们自由,自由,将由我们去捍卫”。这首军歌(       )
    A . 吹响议会军对抗国王军的号角 B . 推动反封建斗争深入 C . 表达了大陆军渴望解放的思想 D . 鼓舞反法联军的斗志
  • 21. (2024九上·阳江月考) 美国独立之初,英国商船可以选择与税收征管较宽松的州开展贸易,甚至各州竞相提供优惠条件与英国商人开展贸易往来,上演了一场场商业“内战”。这表明,此时的美国迫切需要(     )
    A . 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B . 建立分权制衡体制 C .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 与英国展开贸易战
  • 22. (2024九上·顺德月考) 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各派颁布的宪法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拿破仑帝国虽有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一面,但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政权。材料重在强调法国( )
    A . 反抗外国殖民统治 B . 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C . 保障资产阶级利益 D . 走上军事独裁道路
  • 23. (2024九上·顺德月考) “他对法国15年的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终导致他的垮台。”这表明“他”垮台的原因是(     )
    A . 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 B . 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 .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D . 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 24. (2024九上·顺德月考) 法国大革命前,在欧洲“创新”是一个贬义词,创新行为亦不受欢迎。但是法国大革命后,“创新”逐渐转变为一个对社会进步、政治建构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的词汇。这一变化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 颠覆了君权神授观念 C . 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 D . 揭开了启蒙运动序幕
  • 25. (2024九上·香洲月考) 在18世纪,美国人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 . 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B . 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C .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 .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 26. (2024九上·香洲月考) 《法国简史》中写道: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革命走向成功,法国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据此可知,美国独立战争(     )
    A . 有助于终结美国的封建制度 B . 开启废奴运动的历史进程 C . 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宣传工具 D .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 27. (2024九上·顺德月考) 如表内容摘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据此推断,该法典(     )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A . 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 . 为拿破仑军事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C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D . 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重要来源
  • 28. (2024九上·香洲月考) 下图为1806年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法国的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君主。该漫画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     )

    A . 得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支持 B . 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 C . 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D . 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
  • 29. (2024九上·顺德月考) 知识结构图便于我们梳理历史知识。下图是小明绘制的知识结构图,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30. (2024九上·顺德月考)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在一段时期内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上述材料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A . 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B . 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C . 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的理想 D . 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2024九上·顺德月考)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于1663—1792年又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组

      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第三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 (1) 材料一中“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3. (3) 有学者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32. (2024九上·阳江月考)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的革命性解决方案,是一种所有英国人都能够接受的妥协。威廉和玛丽仍然行使很大的行政独立权,但从此以后,议会每年都会召开,勒紧钱袋,在公共事务的发展趋势方面互通有无。在詹姆士二世以后,没有哪一位英国国王企图摆脱议会进行统治,或是蔑视议会的存在。

    ——摘编自[美]理查德·邓恩《宗教战争的年代(1559—1715)》

    材料二   以汉密尔顿、麦迪逊为首的联邦派积极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利用各种方   式宣传他们的观点,呼吁各州批准宪法;而在反联邦派中,以南方大种植园主、纽约大地主   等构成的州权派主张本州地方自治,反对加强了联邦权利的宪法草案。

    ——梁敏、吕文江《稳定的宪法与妥协的宪法——以美国宪法为例》

    材料三     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的“革命性解决方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认识。
  • 33. (2024九上·顺德月考) 人口迁移见证了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周围农村的农奴为了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地移居到城市,从而获得市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市民阶层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活动

    15世纪末至16世纪

    从西欧到美洲

    欧洲殖民国家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

    16世纪末至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非洲黑奴被贩卖到美洲

    18世纪至19世纪

    从农村到城市

    英国、美国、法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欧洲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并概括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