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5七上·阳山月考)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蟠龙纹陶盘、石制工具、铃形小铜器、玉器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属于(  )
    A . 实物史料 B . 文献史料 C . 口述史料 D . 影像史料
  • 2. (2025七上·阳山月考) 山顶洞遗址下层墓地发现三具遗骨,骨架周围撒有赤铁矿粉的圆圈。红色的赤铁矿粉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  )
    A . 已有祭祀观念 B . 具有审美观念 C . 手工技艺高超 D . 过着集体生活
  • 3. (2024七上·期末)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结成联盟 B . 炎帝和黄帝都是古代部落的首领 C . 海外华人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 4. (2024七上·公安期末)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是(     )
    A .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D . 大禹治水像
  • 5. (2024七上·枣阳期末) 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 燧人氏 B . 炎帝 C . 轩辕氏 D . 伏羲氏
  • 6. (2024七上·石家庄期末) 下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以下哪一条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最主要的原因?(       )

    A .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B . 南方气候寒冷干燥 C . 南方气候潮湿、炎热 D . 北方气候潮湿、炎热
  • 7. (2024七上·剑阁期末)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这一课时,出示了下面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8. (2024七上·新邵期末)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图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 已会制作工具 B . 靠采集、狩猎为生 C . 学会共同劳动 D . 开始具有爱美意识
  • 9. (2024七上·从江开学考)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 确立县制 B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 鼓励耕织 D . 奖励军功
  • 10. (2024九下·南山期中)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表明分封制(   )
    A .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C . 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 .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 11. (2024七上·淮北期末)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 . 春秋争霸的目的 B .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 百家争鸣的影响 D . 秦朝统一的原因
  • 12. (2024七上·淮北期末) 战国初年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势力较强的有七个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图中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     )

    战国形势图

    A . B . C . D .
  • 13. (2024七上·河东期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中国某工程时指出,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该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灵渠 D . 兵马俑
  • 14.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夏桀

    商纣王

    秦始皇

    政策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台榭,骄横暴虐, 大肆挥霍

    对外征伐, 修筑豪华宫殿, 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一系列大工程等

    A . 实行残暴统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实行民族压迫 D . 加强文化专制
  • 15. (2024七上·宁明期末) “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 ( )
    A . 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 B . 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 C . 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 D . 楚国兵力非常强
  • 16.  《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

    A . 秦灭六国的战争 B . 秦朝反击匈奴 C . 秦末农民大起义 D . 推翻王莽政权
  • 1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描述了(  )
    A . 秦国商鞅变法 B . 秦王嬴政灭六国 C . 秦始皇焚书坑儒 D . 陈胜、吴广起义
  • 18. 时空观念是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绘制年代尺有助于这方面素养的培养。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下方年代尺的(  )

    A . A点 B . B点 C . C点 D . D点
  • 19.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 洛阳 B . 咸阳 C . 南京 D . 北京
  • 20. (2024七上·期末) 秦统一后,“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耗费无数。据统计,仅修建皇陵和阿房宫就动用了七十余万人,其间,因劳役而死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 灾害不断 B . 战争频繁 C . 统治残暴 D . 权臣篡位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荆州期中)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 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1. (1) 结合材料一,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由谁发现的?图2属于什么类型的工具?结合图1、图2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的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一的图3,说一说A、B两处原始聚落遗址生活的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何不同?
    3. (3) 结合材料二、三,每年都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来陕西祭拜黄帝,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编自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至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摘自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在哪两个领域采取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 (3)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 菜不得饱, 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 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怎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材料二是谁说的话?结合所学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 (3) 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4. (4) 如果没有遇雨误期,这一事件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