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01 美丽校园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4-10-16 浏览次数:75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对比阅读。

    选文一: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选文二:我们的小学(节选)

    放学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往校门口走去。只见每个队伍前面都有班长举着班牌带队,同学们则背着小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走一边大声吟诵:有的吟诵着《劝学》,有的吟诵着《三字经》,有的吟诵着《牧童》。到了学校大门口,从不同方向走来的队伍汇聚在一起,像很多小溪汇集起来。大家的吟诵声也更大了,像翻滚的浪花一样此起彼伏。

    1. (1) 用横线在选文一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用波浪线在选文二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2. (2) 选文一主要描写了时和时的场景, 这两个场景的特点分别是“”和“”。
    3. (3) 选文二主要写了时的场景, 这个场景的特点是
    4. (4)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在学校里教室里/操场上/图书室里做些什么? 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
  • 2. 课外阅读。

    欢乐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春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老远就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夏天,大家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秋天,大家一起跳皮筋、打球;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银色的衣裳,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欢乐。校园像录音机一样,录下了我们的读书声和笑声;校园又像摄像机一样,拍下了我们天真、可爱的样子。

        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1. (1) 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琅琅的             故事

      银色的             读书声

      有趣的             衣裳

    2. (2) 我会根据短文内容来填空。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春天,同学们在校园里;夏天,同学们在校园里;秋天,同学们在校园里;冬天,同学们在校园里。“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

    3. (3) 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4) 短文中的校园充满了欢乐,你的校园是怎样的呢?请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你的校园吧。
  • 3. 课外阅读。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一面面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 (1) 文中的词语很有特点,从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空并进行仿写。

      眼睛    一耳朵

      柳树    一鲜花

    2. (2) 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修辞的作用。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把比作,写出了同学们的样子。

    3. (3) 短文最后两句话结构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联系全文,你觉得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
      A . 将山里的孩子比作山间的新笋,在校园里茁壮成长。 B . 孩子们只在山间茁壮成长。
    4. (4) 短文中的这所学校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吧!
  • 4. 课外阅读,提升能力。

    可爱的小溪

    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照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绸带。我喜欢在溪边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中午,我也要到溪边站上一会儿。微风吹来,水面上泛起层层鱼鳞波纹。倒映在溪中的景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又聚拢,又散开……等到水波平静时,树儿、草儿的倒影更绿更新了。

    晚上,月影静静地躺在水底,星星也在水底眨着眼睛,云彩也高兴地跑到水里来了,给溪水增添了银色。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里。

    1. (1) 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朝霞  的空气

    2.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清晨“我”喜欢在小溪边(做什么),中午“我”也要

    3. (3) 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有关词语用“▲”标出。
    4. (4) 为什么说晚上的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里呢?
  •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人家念产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 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玩得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 (1) 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  津津有味— 聪明伶俐—

    2. (2) 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①第一层意思是:

      ②第二层意思是:

    3. (3) 鲁迅小时候喜欢
    4. (4) 用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5. (5) 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来。
    6. (6) 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
      A . 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 . 读书不光凭自己 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 6. 课外阅读

    柏拉图年少有宏志

    有一次,柏拉图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体育课。大家纷纷议论着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什么样。

    “听说新体育老师很厉害,我们要小心点。”有个小伙伴说。

    “厉害怕什么,只要我们没有错,他就不会拿我们怎么样。”柏拉图反驳道。

    上课了,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走了过来。天哪,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吗?大家心里都在嘀咕。“同学们,我是你们的体育老师,现在开始上课。”老师的声音很宏亮。

    伙伴们都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生怕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只有柏拉图一个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

    老师看看他,笑着说:“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柏拉图站起来说:“老师,我叫柏拉图。”

    老师接着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体育吗?”

    “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为什么要有强健的身体呢?”老师接着又问道。

    “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又有什么目的呢?”

    “成为优秀的人物,报效自己的国家。”

    体育老师很高兴,满意地说:“你以后一定会很出色的。”

    1. (1) 写出选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究竟——

      反驳——

      强健——

    2. (2) “宏志”一词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3. (3) 下面对“目不转睛”的意思解释错误的是(    )
      A .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 B . 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 C . 形容注意力集中。
    4. (4) 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大家对新来的体育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5. (5) 体育老师很满意柏拉图的回答,并且夸赞他,这是为什么呢?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全陬(zóu)吧大夫(孔子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蜗牛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有家袖子不放,非要问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来知识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 (1) 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把标题补充完整。( )
      A . 虚心打听 B . 勤学好问 C . 努力钻研
    2. (2)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住别人问问题了。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成这一个精通周礼的人。

    3. (3) 读了少年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和孔子“每事问”,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提问的经历写一写。
  • 8. 妙妙向大家分享了下面的文章,请你阅读,感受校园春日的优美景象。

    开花的课桌

    王连明

    ①三月的风荡来春天的纤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

    ②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像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是嫩白的。在寒风料峭的三月里,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 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受得到。

    ③春意在孩子的课桌上萌发和蔓延。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包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从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④终于有一天,孩子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打碗花、紫地丁、黄地丁、映山红、葛条……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一到春天,山里野花真是太多了,山坡上、田埂上、河边、路旁,到处都是。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随处可见这些野花。

    ⑤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那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钢笔上,看上去,他像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了。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⑥春天是从孩子们身上产生的,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

    (有删改)

    1. (1) 第②自然段中的“娇娇”在文章中是轻柔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草芽的 。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迎春花比作,形象地写出了迎春花的
    3. (3) 请你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①山里的孩子与课桌有很多互动,如用细线扎着课桌缝隙里的小草芽、把花插在课桌上等。

      ②“开花的课桌”的深层含义指孩子们是最美的春光。

      ③“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一句中,将“染”换成“插”会更贴切。

    4. (4) 请你根据从文中积累到的有新鲜感的句子,把想象到的画面写出来。

      示例:我从“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中想象到了孩子们用绑着花枝的钢笔写字,花枝在孩子脸上轻擦的画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