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瑞金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姜寨聚落(如图所示为遗址复原图)的居住区处于聚落的核心位置,房屋建筑群分为大、中、小型三种,房址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聚落周围环绕着人工挖建的作为防御设施的壕沟。在环绕壕沟外的聚落东部、南部、东南部一共发现了三处墓地,而在聚落附近临河的地方有一处小窑场。这说明当时(     )

    A . 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 B . 贫富分化较为严重 C . 氏族公社具有组织性 D . 国家初始形态出现
  • 2.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 . 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C .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D . 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 3.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据史书记载,夏王朝传有14世17位王。在这些王的王位传承中,有两次是弟弟继承兄长之位,还有一次是弟弟之子去世后王位复归兄长之子,其余的情况皆为儿子继承父亲之位。这反映了夏朝(     )
    A . 形成“家天下”局面 B . 政治局势的动荡 C . 深受禅让制的影响 D . 王权面临的挑战
  • 4.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商朝时期,一些用途广泛的青铜工具,诸如斧斤、铜铲以及小刀(削)等,开始被人当作实物货币投入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动摇了农业经济的地位 B .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C . 折射出青铜农具的普及 D . 印证了民间贸易的兴盛
  • 5.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西周武王、成王、康王等数代统治者,持续分封自家的姬姓亲族以及部分与之结为亲戚的贵族,进而建立众多封国。同时,他们借助祖先崇拜的繁复礼仪,通过朝贡、觐见、通婚等手段,不断强化亲戚之间的紧密关系。材料重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
    A . 对礼仪制度高度重视 B . 重视与贵族阶层的合作 C . 致力于扩大统治疆域 D . 具有浓厚血缘宗法观念
  • 6.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如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公元前704年

    楚侯蚡冒之弟熊通,在请求周王室封其名号遭到拒绝后,自称为王,即楚武王

    公元前510年左右

    越侯夫谭之子允常,“拓土始大,称王”

    公元前344年

    齐魏“会徐州以相王”

    公元前325年

    秦国赢驷正式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

    A . 分封制度的强化 B . 诸侯争霸局面的初步形成 C . 西周统治的稳固 D . 周王政治权威的渐趋衰微
  • 7.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战国时期,诸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如冶铁、煮盐、漆器等涌现。在这些手工业部门中,绝大多数为私人所经营,其中煮盐和冶铁业的发展尤为迅猛,进而催生出众多家资巨万的大盐铁工商业主。这说明战国时期(     )
    A .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B . 手工业成为经济基础 C . 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D .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 8. (2024高一上·重庆市期中) 商鞅力促秦孝公进行变法,主张“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却遭到秦孝公之兄嬴虔以及权臣甘龙等人的坚决反对。甘龙更是指出“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他们的争执实质上反映了(     )
    A . 秦国王室势力的衰落 B . 新旧政治势力的利益冲突 C . 民众重农观念的淡漠 D . 法家学说理论尚未系统化
  • 9.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孔子大力主张“有教无类”,在他的众多学生中,既有孟懿子、南宫敬叔等贵族子弟,又有颜回、子路这般出身贫寒的平民,甚至还有曾深陷囹圄的公冶长。据此可推知,孔子(     )
    A .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 . 以教育为手段瓦解等级秩序 C . 追求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D . 重视品德修养高于出身门第
  • 10.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夏商周时期以“贝”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货贝”。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秦朝将圆形方孔铜钱——“半两”推行于全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
    A . 冶铁技术的进步 B . 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审美观念的改变 D . 国家统一的要求
  • 11. (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 秦朝的中央机构中,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被视为百官之首。太尉为最高武官,掌军事,但秦朝仅存其职,实际上并未授人。御史大夫为丞相副职,负责监察百官。三公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这一制度安排旨在(     )
    A . 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 . 分散丞相权力 C .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 确保官员廉洁
  • 12.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这表明秦朝北击匈奴(       )
    A . 具备明确的开疆拓土要求 B . 有效解决了边疆问题 C . 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 D . 确保了北部边防安全
  • 13.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秦朝的赋税主要包括田赋、人头税和户税。在田赋方面,规定百姓需上缴粮食收获量的三分之二作为赋税;人头税的征收标准因年龄段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户税则依据家庭财产状况进行评估征收。由此可见,秦朝(     )
    A . 税收制度趋于瓦解 B . 政府财政走向枯竭 C . 注重社会公平公正 D . 百姓负担极其沉重
  • 14. (2024高一上·柳州月考)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此后,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以恢复楚国为旗号,在吴地毅然起兵反秦。韩国贵族后裔张良,亦在反秦浪潮中积极谋划。而儒生郦食其、陆贾等人,也投身于反秦斗争之中。这表明(     )
    A . 反秦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 . 秦朝的速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 . 反秦力量主要来自旧贵族阶层 D . 大泽乡起义促成了各阶层联合
  • 15.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这些行为(     )
    A . 提升了项羽政治威望 B . 体现了项羽的政治短视 C . 赢得了民众广泛支持 D . 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 16.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 . 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B . 开始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意义 C . 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D . 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所处的时代,各种思想不断碰撞,激烈交锋。荀子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各家学说,他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质疑,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向善。

    他推崇礼法并治,强调礼在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义”为礼法核心,强调要以“义”节制人心,以及要强化礼法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

    ——摘编自管峰《荀子礼法思想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后来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将荀子的部分思想与法家思想相融合,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以及后续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此同时,荀子的思想也对后世的儒家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汉代的董仲舒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荀子的思想,强调君主的权威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文化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治国思想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思想的时代价值。
  • 18.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

    ——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

    材料三   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
  • 19.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 20. (2024高一上·瑞金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

    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