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设立商部 ②设立学部 ③设立总理衙门 ④设立大清邮政官局
①三线建设 ②七千人大会
③“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④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②渗透着大一统趋势 ③由夷入夏,文化融合④文化的多元与繁荣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的战乱,引发了规模庞大的人口迁徙和移居。这股浪潮从北亚地区向华北、继而从华北向江南、从华北向朝鲜半岛等,波及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这一迁徙的焦点是作为黄河文明摇篮的华北平原……人们处在这个混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国家中,深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同时执著地追求精神和灵魂的救赎。
——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 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 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 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7多名学生的大学。 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 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现今文明东渐风潮之际,中国和朝鲜无论如何无法维持其独立,其国土必为文明诸国分割。 日本莫如脱其伍而与西洋文明之国共进共退,随从西洋人对其办法处置”。
——(日) 福泽谕吉《脱亚论》 (1885年)
(注:福泽谕吉三游欧美,实地考察西方文明,对德国印象尤为深刻。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进行评析。
材料一: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 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
——摘编自: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材料二:《法兰西的兴衰》目录(节选):
第一章 “高卢雄鸡”最初的啼呜与荣耀
第二章 为法国在近现代的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第三章 填空1
第四章 1815——1848年: 三十年的退缩
第六章 普法战争中的失败者重新成为“伟大的法兰西”
一、 填空2
二、以改造国民的头脑为目标的教育改革
三、经济发展的步调和人口问题
四、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的巩固与发展
第七章 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
第八章 从独霸欧陆、称雄世界到走向灾难的深渊
第十章 永不消失的“大国梦”:二战结束以来的法国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从经济、科技两个角度任选其一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