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设立至今整整进行了20余年,梳理出如下的发展线索: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巩固——两千两百年帝国建立。可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进入”的证据是(     )
    A . 贾湖文化 B . 红山文化 C . 大汶口文化 D . 二里头文化
  • 2.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 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与这段文字契合的治国理念是(     )
    A . 严刑峻法 B . 外儒内法 C . 三教合一 D . 黄老之术
  • 3.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某历史时期的关中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渭北本有稽胡、羌族,后又有突厥、铁勒、回纥,吐谷浑、党项徙入,京师更是各族文化荟萃。该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 两汉 B . 北魏 C . 唐朝 D . 北宋
  • 4.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明清江南的小农场主和小作坊主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例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立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钱、银),以及进行雇工、借贷、典当、交租、纳税乃至商务诉讼等活动。而进行这些活动,都需要起码的读、写、算能力。材料意在说明(     )
    A . 明清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 . 大众教育主要内容演变 C . 明清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 . 经济活动影响实用教育
  • 5.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认识到不进行改革,国家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危机。之前,她坚决抵制戊戌变法,但现在,她必须顺应民意和官意,推动新政策的实施,以维护她的统治威望。此次改革内容涉及教育、官制、军事、实业等多个方面。下列属于官制改革的是(     )

    ①设立商部                    ②设立学部               ③设立总理衙门          ④设立大清邮政官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指出西方的进化论、功利主义和强权意志学说导致欧洲陷入权力崇拜并形成军国主义思潮,他还认为中国人应从中吸取教训,实事求是地评价东西文化的优劣,要对自己的文化存有敬意,并融合中西方文明,建立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此著作最有可能发表于(     )
    A . 1895年 B . 1905年 C . 1915 年 D . 1920年
  • 7.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读如下东北地区示意图,对图中所示四个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史事,描述正确的是(     )

    A . 臭名昭著的731 细菌部队在①处进行活人试验 B . 日军突袭②处城市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 . 日本人扶植清废帝溥仪在③处建立了伪满洲国 D . 东北野战军在④处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
  • 8.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这篇文章(     )
    A . 是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 B . 强调对苏联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 C .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 .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发展
  • 9.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经历了曲折,但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工农业生产总值①到②段的增长起推动作用的有(     )

    ①三线建设             ②七千人大会

    ③“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④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属于这个时期的成果是(     )
    A . 《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 B .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C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 . 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
  • 1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关于古希腊的文化,美国学者乔治·萨顿这样说过:   “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可用于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洪水方舟的传说 B . 史诗《罗摩衍那》 C . 小国寡民的城邦 D . 亚历山大博物馆
  • 12.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公元5-6世纪君士坦丁堡布局示意图,关于这个时期的君士坦丁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局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B . 矗立着哥特式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C . 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 . 被奥斯曼人攻陷而逐渐走向衰弱
  • 13.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乔治·斯蒂芬森于1814年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旅行者号”,它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这一发明的影响是(     )
    A . 人类文明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B . 冲击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C . 弭平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D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4.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位西方学者这样描述道:“没有哪个国家没有感受到美元的力量,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在重要关头可以把美国排除在考虑之外”,它实际上“赢得了英国在滑铁卢战役之后到1914年间,以及法国在此前一个世纪时间里所拥有的那种地位”。美国的这种地位得益于(     )
    A . 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B .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的崩溃 C . 操纵国联维护既得利益 D . 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建立
  • 15.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1953年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认为,放在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为此,赫鲁晓夫(     )
    A . 创造了多层楼板的复合式公寓 B . 实施农产品的收购制 C . 推行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 D . 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6.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族子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随着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民间教育得到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变化是(     )

    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②渗透着大一统趋势   ③由夷入夏,文化融合④文化的多元与繁荣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7.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晚清宝坻县档案显示,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每个乡保平均管理二十余个村庄的赋税征收和司法事务。他们是不带薪的准官员,由地方提名,经国家批准确认。乡保一般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他们处在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上,具有两副面孔。对“两副面孔”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中央集权与基层自治的结合 B . 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渗透 C . 自主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D . 公共责任与个人利益的交织
  • 18.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某网站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两幅图片。左图为外滩6号,1897年5月27日,近代国人自办的首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此翻开中国金融史的全新篇章。右图为外滩公园,由工部局建于1868年,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公园,公园门口曾竖有“华人禁入”的告示。该专栏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晚清商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 B . 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C . 西学东渐与东西文化的融合 D .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成功实践
  • 19.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历史上只有极少数民族的文字是“自源”(独立创造)文字,汉字即是其中之一。而日文、朝鲜文和越南文都属于受汉字影响的“借源”(借用参照) 文字,它们都成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 . 文明互鉴推动了发展 B . 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C . 中华文化的广泛影响 D . 变革中坚守传统文化
  • 20.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是一幅水彩画作品《印第安人献给埃尔南·科尔特斯一个束发带》   (埃尔南·科尔特斯,西班牙航海家、军事家、探险家,1519年率西班牙军队登陆墨西哥),它选自西班牙画家迪亚特·杜兰的《印第安人历史》   (1547年) 。该作品(     )

    A . 属第二手史料毫无价值 B . 客观再现历史事件原貌 C . 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D . 旨在美化殖民扩张历史
  • 2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波兰是中东欧地区重要的农业、工业国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领土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多次变动。下图为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 .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 . 波兰领土被瓜分的境地 C .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D . 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 22.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区域发展影响全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的战乱,引发了规模庞大的人口迁徙和移居。这股浪潮从北亚地区向华北、继而从华北向江南、从华北向朝鲜半岛等,波及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这一迁徙的焦点是作为黄河文明摇篮的华北平原……人们处在这个混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国家中,深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同时执著地追求精神和灵魂的救赎。

    ——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 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 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 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7多名学生的大学。 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 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中华扩大”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扩大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时期经济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经济向近代转型艰难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内迁对后方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   
  • 23.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现今文明东渐风潮之际,中国和朝鲜无论如何无法维持其独立,其国土必为文明诸国分割。 日本莫如脱其伍而与西洋文明之国共进共退,随从西洋人对其办法处置”。

    ——(日) 福泽谕吉《脱亚论》 (1885年)

    (注:福泽谕吉三游欧美,实地考察西方文明,对德国印象尤为深刻。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进行评析。

  • 24.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 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

    ——摘编自: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材料二:《法兰西的兴衰》目录(节选):

    第一章 “高卢雄鸡”最初的啼呜与荣耀

    第二章 为法国在近现代的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第三章                  填空1

    第四章 1815——1848年: 三十年的退缩

    第六章 普法战争中的失败者重新成为“伟大的法兰西”

    一、                       填空2

    二、以改造国民的头脑为目标的教育改革

    三、经济发展的步调和人口问题

    四、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的巩固与发展

    第七章 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

    第八章 从独霸欧陆、称雄世界到走向灾难的深渊

    第十章 永不消失的“大国梦”:二战结束以来的法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结合所学,简析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划线处填空并简述理由,并据此指出目录研读的重要方法。
  • 25.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从经济、科技两个角度任选其一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