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有多条道路和墙垣,把都邑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祭祀区、宫城区和作坊区恰好在中路,且宫城区居于中心,其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城区的周围。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礼制文化走向成熟 B . 城市布局凸显专制色彩 C . 具备王朝国家特征 D . 交通改善助推经济发展
  • 2. (2024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1975年,于西安市南郊山门口乡北沈家桥村东北一里处发现杜虎符,为我们研究秦的军事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其内容为“兵家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这一措施折射出当时(     )
    A . 君主专制发展 B . 军事将领权重 C . 地方势力瓦解 D . 统治思想异变
  • 3. (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公元前156~前87年,汉武帝时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闲成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 . 汉承秦制 B . 休养生息 C . 重农抑商 D . 统一货币
  • 4.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论语》记载,孔子曾赞许曾点对“谦”的领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魏晋士人对“谦”的解读聚焦于孔子可能怀有的豁达隐逸之情,并将曾点美化成一位超然脱俗的世外高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学自觉和审美观念的更新 B . 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转变 C . 门阀政治消解士人参政热情 D . 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想变化
  • 5. (2024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如表为刘宋至隋初岭南地区人口数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岭南地区(     )

    省区

    刘宋时期人口数(公元464年)

    隋代初期人口数(公元609年)

    人口数

    密度(人/平方公里)

    占全国人口%

    人口数

    密度(人/平方公里)

    占全国人口%

    广东

    375744

    1.7

    1.25

    659889

    2.99

    1.28

    广西

    228360

    0.99

    0.76

    956345

    4.14

    1.86

    合计

    604104

    2.01

    1616234

    3.14

    A . 土地兼并程度日益加深 B . 地域经济差别缩小 C .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D .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 6.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金世宗语:“(女真) 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非朕心所好。……女真旧风最为纯直,汝辈当学之,旧风不可忘也。”金世宗此举旨在(     )
    A . 践行儒家治国理念 B . 借鉴汉族治理经验 C .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D . 巩固王朝政权统治
  • 7.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元人张翥诗中有“晓日三岔口 (天津),连樯集万艘”,清代也有“一日粮船到直沽 (天津)罂越布满街衢”的说法。据此推断天津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 形成商业贸易网络 B . 行省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C .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 .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 8.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魏源曾多次引用历史上“师长”的典故:“汉用西域攻匈奴;唐用吐蕃攻印度,用回纥攻吐蕃;圣祖用荷兰夹板船攻台湾,又联络俄罗斯以逼准噶尔。”魏源此举意在(     )
    A . 摒弃藐视西方的传统观念 B . 推动晚清政府的改革 C . 积极探寻挽救危机的途径 D . 开启向西方学习浪潮
  • 9.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19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市场上的丝茶价格是由中国决定的:70年代后,中国的销售价格和数量都追随世界经济景气的变幻而波动; 至80、90年代,华丝的价格完全由纽约、伦敦、里昂的丝价决定,华茶的价格完全则完全由伦敦标价决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主权被掠夺损害经济独立 B . 农业品商品化进程加速 C . 商品竞争力受到严重冲击 D . 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
  • 10.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 .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 11.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从祀孔庙是传统社会中儒者所可期望获取的最高荣誉。从光绪二年(1876),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先后数次被提请从祀孔庙,但接连被驳,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才得以入祀两庑,且每次请祀都引发激烈争论,最后一次更是聚讼纷纭。三儒最终入祀表明(     )
    A . 新形势下经世致用思想的萌新 B . 社会变革影响了意识形态建构 C . 统治集团在政体选择上的分歧 D . 知识分子为参政重塑自身形象
  • 12. (2024高二上·长白月考) 1905年以前,出国留学者“大都商人子,为谋生计耳” 1905年后,“学上大月魁儒巨子以至幕府之宾、瓦牖之士,莫不争自濯磨,冒重洋,越万里以求文明于外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府政策的调整 B . 民众习俗的改变 C . 主流思想的变迁 D . 革命思潮的高涨
  • 13.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晋商史料集成》记载,1911年10月13日,蔚盛长平遥总号通过北京分号的电报第一次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这一情况表明汉口分号的掌柜在当时已没有机会和条件向总号通风报信。这一现象折射出(     )
    A . 晋商经营体制落后 B . 商业易受政局影响 C . 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D . 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 14. (2024高一上·广州开学考)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 15.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 .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 16.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1920年底,针对新民学会中盛行罗素的教育救国理论,毛泽东认为其救国理论“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并将其主张总结为“提倡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这反映出毛泽东已认识到(     )
    A . 马克思主义对改造社会的重要性 B . 劳农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C . 思想解放必须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D . 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皇帝自称上承天命,为华夷共主,居“中国”正统。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辽兴宗以后逐步产生辽为中华正统的思想,反而视其他民族为“诸番”,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熙宗以后也以多种方式标榜正统:自认“中华”,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多次讨论德运问题,特别是自称承唐统而为金德,白称“中国”。

    北宋从试图打败辽朝,臣服契丹,亚建华夷一统,到始终不忘燕云情结和“汉唐旧疆”。辽朝建立后的发展路径是从部族制走向集权制,目标是实现统合蕃汉的“中国之志”。金朝也有大一统思想,金熙宗和海陵王宣称,“四海之内,皆朕臣子”“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

    ——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二   原其姓耶律氏,孝章业帝之嗣女,圣宗孝宣皇帝之侄孙,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

    ——《永清公主落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出土的汉文葛志铭)

    第一卷有10门,分别为:1、谋逆;2.失孝德礼;3.背叛;4.恶毒;5.为不道;6.大不恭;7.不孝;8.不睦;9.失义;10.内乱。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内蒙古西部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法典)

    西夏故地发现的十余处大型钱容中,宋钱平均占90%。大榆堡乡金朝客藏出土24911枚钱币中,金朝钱币仅187枚。

    ——杨富学李志鹏《北宋钱荒之西夏因素考析》

    材料三   (契丹)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盛,尽习汉风,自谓昔时元魏所不如。

    ——韩琦《上仁宗论备预七事》

    (金世宗)能遵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

    ——朱熹《朱子语类》

    (科举)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金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主要观点。
    2. (2) 说明材料二、材料三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材料一的观点之间的关联。
  • 18.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及清朝时期人口数量变动情况表

    年份

    1600年

    1651年

    1712年

    1775年

    1794年

    1822年

    1851年

    1856年

    1911年

    总人口

    2.05亿

    1.19亿

    1.42亿

    2.64亿

    3.13亿

    3.72亿

    4.32亿

    3.42亿

    3.47亿

    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布政使是由吏部任命并直接对户部负责,按察使是对刑部负责的,都享有与督抚平起平坐的半独立地位。这种每一省的分权制衡正是朝廷得以对省实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因之一。但太平天国战争给了督抚足够的机会蚕食布政使和按察使的权力,直到将他们降为毫无个人意志可言的从属地位。因而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束时,督抚已成为集军事指挥、财政和司法权力于一身的胜利者,有效的中央控制已一去不返。太平天国时期的形势使清廷必须给予督抚组织与训练新军并为之筹饷的权力。由于这些新军有较强的团结精神和地域观念,仅服从各自长官的命令,它们实际上几乎是“个人”的军队。太平天国平定以后,捻军战争和西北的回民起义又延续了多年的战乱。整个帝国已经衰败不堪,以至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已没有恢复一度普及全国的保甲机构的愿望和能力。有些省和地方官员为了地方治安试图加强保甲,但没有人真正能恢复早期的保甲户口登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炳棣著,葛剑雄译《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政治的影响。
  • 19.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要理解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还需将中国置于互动的近代世界之中。甲午战争的惨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与民族自觉意识加速觉醒。近代大众媒体所形成的公共领域,也在逐渐改变着中国民众的观念。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成为战场,德国因其在山东青岛的势力,而招致日本和英国的联合军事行动,从而爆发青岛战役;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多次主动要求出兵参战而被拒,最后派遣约14万名华工到西线战场为协约国服务的历程。

    在众多的参战国中,中国也许是最特殊的一个参战国。没有一个中立国像中国这样把自己国家的命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怀抱如此高的期望,而且还在参战过程中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剧了中国内政的变化,导致各种战略的出台,这些战略旨在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屈辱外交,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成员。

    中国逐渐形成的“外交政策群体”,对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做出迅速反应,且积极主动地发起了一场新的外交,这有助于中国全面参与这场战争,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有望最终被接受成为世界舞台上相对平等的一员。“尽管中国决心加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新体系,但是中国对世界新秩序和西方社会的认识却相当模糊,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摘编自伍斌《徐国琦教授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参战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背景。
  • 20. (2024高三上·天水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诸圣文化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流、精神和灵魂,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成反映了中华文化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辐射和引领作用。

    有学者经过投集、分析、签理,将古代诸圣作如下归类:

    类型

    依据

    内容

    诸圣生活时代

    夏商周时期,如车圣炙仲、军圣(武圣、谋圣)姜子牙;春秋时期,如道圣(哲圣、老圣、大圣、智圣)李耳;春秋至战国,如亚圣孟轲;东汉至三国,如谋圣(计圣)诸葛亮;唐朝,如诗圣杜甫;北宋,如版圣(印圣)毕昇;南宋至元,如织圣(棉圣)黄道姿;明朝,如心圣王守仁、航圣郑和。

    诸圣出生地

    数量名列前茅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发祥地——河南最多.如忠圣(武圣)岳飞;其次是山东,如至圣(天纵之圣、文圣)孔丘;河

    北,如儒圣董仲舒;湖北,如琴圣伯牙;陕西,如易圣姬品;山西,如义圣(武圣)关羽。

    诸圣身份、成就、事业、职业

    政治家,如法圣李悝;思想家,如墨圣墨翟;军事家,如兵家亚圣吴起;经济学家,如商圣范蠡;卫学家,如理圣朱杂:发明家,如纸圣蔡伦;宗教方面,如僧圣玄奘;茶文化,如茶圣陆羽等。

    ——据杨文《博大深远:基于我国古代诸圣的中华文化影响》整理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中几位圣者,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论点明确,论据翔实,论证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