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阶...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至20题为道德与法治部分, 21 至40题为历史部分。)
  • 1. (2021八下·平山开学考) 下面是“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可用于研究(    )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国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5-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

    1830-1833

    733.50

    995.03

    出超261.98

    A .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 2. (2024八上·襄阳月考)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 台湾 B . 东交民巷 C . 香港岛 D . 辽东半岛
  • 3. (2024八上·襄阳月考)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
    A . 军力不足,装备落后 B . 阶级矛盾尖锐 C . 妄自尊大,孤立无援 D . 封建制度落后
  • 4. (2024八上·襄阳月考) 1835年,东印度公司高级职员林德赛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子爵,建议对中国发动战争,而且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和所需的兵力及时间、路线等,这表明英国(     )
    A . 打开中国市场是蓄谋已久的 B . 打开中国市场受到商人的影响 C . 是为了同中国进行平等贸易 D . 将先进的工业技术推广到中国
  • 5. (2024八上·襄阳月考)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D .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 6. (2024八上·襄阳月考) 《海国图志》在其序言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的刊印(     )
    A . 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 B . 推动了清政府全方位学习西方 C .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 . 开始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尝试
  • 7. (2024·潍坊)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
    A . 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 B . 开始向西方学习 C . 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成为洋人的朝廷
  • 8. (2024八上·路南月考) 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更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表明(     )
    A . 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B . 鸦片战争侵略性质被掩盖了 C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9. (2024八上·襄阳月考) 1854年,清朝官员会见美国公使,美国公使说:“本公使亲自来沪,欲往镇江等处察看贼匪情形。”材料中的“贼匪情形”指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扩展到京津地区 B . 太平天国运动在江南的发展 C . 三元里人民抗英 D . 太平军北伐
  • 10. (2024八上·双城月考)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探索。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 反对没落的封建统治 C . 严惩外国侵略者 D .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 11. (2024八上·襄阳月考) 在近代的一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并取得胜利,但转眼之间却被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路线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清政府(     )
    A .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统治集团腐败无能 C . 海防塞防争论不休 D . 军事武器装备落后
  • 12. (2024九下·建邺模拟)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开始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在华北,北洋大臣所在的天津成为口岸的中心。”材料评述的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2024八上·张家口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的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热衷于边疆军事
  • 14. (2024八上·高安期末) 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清政府利用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交涉   ②都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2024九下·广东模拟)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广州的徽商江文缵给妻子的一封信中说:“今年所做之茶、意想往广、公私两便,不料太平军扰阻,江西路途不通……所有婺源之茶均不能来粤。”据此可知(     )
    A . 长途贸易走向萧条 B . 西方列强势力深入内地 C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 时局动荡影响商业发展
  • 16. (2024八上·襄阳月考) 有专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第二、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会呈现这两个新特点,主要是因为(     )
    A . 太平天国运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B .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探索救国之路 D . 干王出于个人经历,顺应新思潮主张,提出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17. (2024八上·襄阳月考) 太平天国建立后,在一些地区采取变通办法,佃农直接向太平天国当局缴纳钱粮,不再向地主交租,租田实际成为佃农自产。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     )
    A . 保证了政权长治久安 B . 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C . 打击了封建土地制度 D . 体现了积极学习西方
  • 18. (2024九下·安徽模拟) 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其结果是“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 .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 . 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D . 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 19. (2024八上·襄阳月考) 洋务运动期间设立的军事学堂,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的课程,聘用外籍教员,开设体操课。军事学堂及课程的设置是为了(     )
    A . 强兵救国 B . 自强求富 C . 革新教育 D . 强身健体
  • 20. (2024八上·襄阳月考) 曾国藩以为:“(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 . 发展民族工业 B . 抵抗外来侵略 C . 镇压农民起义 D . 维护清朝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41至42题为道德与法治部分,43至44题为历史部分。)
  • 21. (2024八上·襄阳月考) 有学者说,曾一度梦幻般的中国在19世纪中期被无情地蒙上了肮脏、落后的阴影,中华民族一直在屈辱中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步履蹒跚】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屈辱深重】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861年4月,英国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的女王而命名为维多利亚港,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1. (1) 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造成近代前夜中英双方在经济上差距的原因。
    2. (2) 简述英国占领“维多利亚港”的历程,并从社会性质角度说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 22. (2024八上·襄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此事 (列强在中国修铁路) 大有利于彼 (列强),……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害我田庐,碍我风水,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 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抵制修筑铁路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对修筑铁路态度的转变,并说明理由。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